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2021年10月15日17:35:03 科學 1843

你的關注是最大的動力,敬請支持關注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張衡東漢時代的大科學家,他有著清醒的頭腦和開闊的眼界,關心人民的生活,同情被壓迫者。他的文章《二京賦》、《四愁詩》都是抨擊諷刺當時黑暗勢力的作品。中年以後專心研究自然科學,在天文學方面有偉大的貢獻。他的發明有渾天儀和侯風地動儀。張衡研究學術非常廣博,他是文學家、科學家、政治家,又是史學家和畫家,可以說是古代的「多面手」。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1977年,小行星1802被命名為「張衡」,以紀念中國東漢的科學家、天文學家、文學家張衡。小行星1802也是第一顆以中國人名命名的小行星。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張衡字平子,是東漢時代的人。公元七八年誕生在當時的南陽郡西鄂縣下村寨。他的祖上雖然做過大官,但到張衡出世的時候,家裡已經很窮了。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張衡很聰明,讀書又用功。那時讀書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他的父母見他長大了,書讀得不錯,就慫恿他到外面去交些闊朋友,找個做官的機會。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張衡那時才十七歲,他倒沒有做官的想法,只是覺得知識是無窮寶庫,應該多方面接觸,開闊眼界,充實自己,他離開了家鄉,到當時文化很發達的三輔和京城去觀光。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他只有一門心思地修養品德、研究學問。從三輔到京師洛陽後,就進了當時朝廷辦的學術研究機關.太學裡去讀書。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太學裡前輩學者很多,張衡虛心好問,著實增長了不少學識。那裡求學的青年也很多,張衡也交結了不少志趣相同的朋友,其中一個名叫崔瓊的與他感情最為密切。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張衡在京師住了好幾年,年紀漸漸大了,家庭擔子也逐漸沉重起來。他在研究學術之餘,經常替人辦些文牘公事,二十八歲那年,他跟隨一個叫鮑德的太守回到南陽當主簿。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張衡喜好文學。他遊了許多地方,看到闊人們奢侈淫逸,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很是憤慨。在這期間,他就利用閑暇,寫了東京賦和西京賦,來譏諷這些闊人。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這部將近十年時間才完成的作品,無論在立意、結構、辭藻的修飾各方面都極完美。此書流傳出去以後,得到很多人的稱讚,直到今天還被公認是當時最偉大的文學作品。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鮑德陞官離開南陽了。張衡沒有隨行,而是回到西鄂老家,潛心研究學問。他在平子讀書台前又寫了南都(光武帝故鄉)南陽賦。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四年後,平子讀書台來了朝廷的專使。原來是聘張衡到京師去做郎中文教顧問的。這一職務很使張衡興奮,並不在官職大小,關鍵是可以讀到許多不易讀到的書。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張衡做了三年郎中,讀了不少書。其中有一部叫做太玄經的書對他起了很大影響,也是啟發他從文學創作轉向科學研究的轉折點。太玄經里談到許多有關天文學、數學的問題。張衡讀太玄經以後的心情是不難想像的。他為此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好友崔瓊,說了研究心得,並告訴他將要把研究自然科學作為自己今後的終身事業。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古代的科學成就,說明了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勞動。遠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左右,我們的祖先就注意觀察天上星辰,並將其歸納為二十八宿,戰國時的甘德石申就寫了天文星占方面的著作。當時對於宇宙的構造,有三派不同的解釋:宣夜派說天是空的,日月星辰浮空而立;蓋天派說天如蓋笠,地如棋盤.,渾天派說天如蛋殼,地如蛋黃。張衡正在苦心研究。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他研究了這幾派言論,又不斷觀察天象。不管是嚴冬之夜,星月皎潔的時候,還是濃露垂沉,銀河燦爛的夏夜,他都寒暑無休地下苦功。最後,他認為渾天派的說法較為合理。他創建了當時最先進的天文學說,提到赤道、黃道、南北極等名詞,找出了太陽運行規律,解釋出夏天晝長夜短、冬天夜長晝短和月亮不會發光的道理。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他為了實際工作需要,設計了一套渾天儀。當時的條件不可能製造精密的天文儀器,但他畢竟不愧為祖國優秀的科學家,在他謹慎細心的操作下,模型做成了。幾經試驗後,他用銅鑄成正式儀器。渾天儀的製造分成內外兩圈,都可轉動,外圈周圍有一丈四尺六寸一分,刻了赤道、黃道、南北極、二十四個節氣、日月星辰等。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他又巧妙地把滴漏和渾天儀連接起來,使渾天儀按著時刻轉動,人就可以看見上面的日月星辰運行現象。晚上,天空真的某顆星出現了,跟渾天儀上表示出來的現象完全符合。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張衡造渾天儀的時候不過四十歲左右,後來調到別處去做了幾年官,到四十九歲,才又調回仍做太史令,繼續研究科學。從此他又開始全力研究地震。張衡回憶童年經歷過的輕微地震:他睡在床上猛地被驚醒了,只見桌椅被震得發出聲響,床帳搖擺,銅鏡也晃晃悠悠發光。張衡很怕,媽媽告訴他說這是地震的。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太史令的工作就是掌管這些地震記錄的。當地震時,當地地方官如不負責,忘記了向京師報告,這次地震的記錄就要缺掉。他開動腦筋設計出一個測定地震的儀器。地震儀也是用銅做的。它的樣子像酒罈,頂上有蓋,四周鑄龍頭八個,龍頭嘴裡銜銅丸,每個龍頭下,坐一銅鑄蟾蜍。當地震發生時,那個方向的龍頭便會張口吐出銅丸,正落在下面的蟾蜍口中。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有一次,一個龍頭吐出了銅丸,然而京師里的人絲毫沒感覺到地震,於是就有人懷疑這個儀器是否準確。可是,幾天後隴西發生地震的報告就送來了。張衡對別的學科也很愛好,在數學、地理、歷史等領域的研究都有成就。他還擅長繪畫,歷代名畫記就指出他是東漢六位名畫家之一。我們這位大科學家的學問是多麼廣博啊!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張衡畢竟是生長在封建社會的人,他不可能像今天新中國科學家那樣幸福。更因為他不苟於流俗,有著清醒的頭腦,常常被一些權奸忌恨,皇帝策問時,總有人監督。張衡為了更好地鑽研學術,儘可能避免與當時勢力最囂張的宦官鬥爭。雖然他不敢講出心裡話,說出天下最痛恨的是宦官,但還是被調出了京師。五十八歲的張衡到河間郡去做地方官了。他一路風塵僕僕,為了對地方負責,沿途都在體察民情。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到達河間後,張衡訪知河間王劉政為人驕傲,生活窮奢極欲,當時正在拉佚修建宮殿。張衡裝作不知,直接上任。河間王平日拉攏的一批當地豪紳惡霸,聽說張衡來了,都來拜見,張衡一概迴避。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河間王平日拉攏的一批當地豪紳惡霸,聽說張衡來了,都來拜見,張衡一概迴避。張衡暗中訪得作惡多端的幾個首要分子,不動聲色地在一天之內,全數擒拿了。公布了他們的罪狀,指出人證物證,豪紳惡霸們一個個在罪證面前,俯首無辭。這些人被分別依法懲辦了。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劉政知道了這回事,內心慚愧,改變了行為,停修了宮殿,親理政事,遇事總要先和張衡商量。從此貪佞一清,上下齊心,河間郡被治理得很有成績。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張衡在河間做了三年地方官,由於勞累,身體日漸衰弱,患上了病。他六十一歲的時候,朝廷又有旨調他回京任職。張衡到達京師的一天,他的知心老友崔瓊來迎接他,兩人甚感欣慰。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可惜,那時醫學還解決不了這位大科學家的病。張衡終於一病不起,死在京師,這時他六十二歲。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崔瓊悼念老友一生的事迹,給他寫了詳細的傳記,刻在石碑上。

開創中國天文的先驅——張衡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張衡的遺體運回故鄉葬在西鄂的郊外,崔瓊寫刻的大石碑,就立在他的墓前。偉大的科學家永遠受著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他在學術上偉大的創造發明,也永遠成為科學界的不朽豐碑。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近4000場奇趣活動!「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引爆科學熱潮 - 天天要聞

近4000場奇趣活動!「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引爆科學熱潮

龍虎網訊 (通訊員 徐陽 記者 丁玉珏)5月24日,2025年江蘇省暨南京市「全國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在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南京師範大學順利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賁德、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子建等國家科技尖兵,來自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學者、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齊...
「十萬個為什麼」科普IP發布,百位少年體驗科幻盛宴 - 天天要聞

「十萬個為什麼」科普IP發布,百位少年體驗科幻盛宴

5月24日,奉賢新城在水一方科幻館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少年科普盛宴——「未來學院·科幻奇旅」十萬個為什麼探索實踐活動。活動以「科幻+科普」為核心,通過沉浸式漫行、互動打卡、科技體驗等形式,帶領100名青少年在1公里的環線旅程中,感受科學魅力,點燃探索熱情。活動中,在水一方科幻館與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共同發布...
徐匯區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節喊你來打卡 - 天天要聞

徐匯區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節喊你來打卡

伴隨著稀宇科技和階躍星辰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合作生成的開場視頻,2025年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暨徐匯區科技節啟動儀式昨天在漕河涇會議中心舉行。2024年徐匯區新增1家市級科普基地(上海核工院核能科技館)和2家區級科普基地(復旦大學「病原生物科學館」、中國海誠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輕·博物館」)。三家科...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開放日來了!現場變身「科普狂歡現場」 - 天天要聞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開放日來了!現場變身「科普狂歡現場」

5月24日,全國科技活動周啟動,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2025公眾開放日來了,也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新園區開放的第三年,超過1500位公眾深度參與這場科普嘉年華,創新歷史新高。科學家現場作報告本次活動設置2場科普報告,2大科技展館,3大科技主題展
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激活設計的「蘇州磁場」 - 天天要聞

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激活設計的「蘇州磁場」

2025年5月24日,以「青苔智上,萬物生長」為主題的2025青苔國際設計節在蘇州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盛大啟幕。300多位行業領袖、設計大師與跨界先鋒齊聚於此,共同見證全國首個「青苔智能設計垂類集合大模型」發布;多家產業進行產業合作簽約協議,中工設計科學實驗室正式亮相。這座佔地535畝的青苔國際工業設計村,正憑藉過去...
YYT 0681.18-2020 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測試儀 - 天天要聞

YYT 0681.18-2020 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測試儀

YY/T 0681.18-2020 規定的是用真空衰減法無損檢驗無菌醫療器械包裝泄漏的試驗方法,相關測試儀的信息如下:測試原理將測試儀主機連接到用於容納被測包裝的測試腔內,對測試腔抽真空,使包裝物內外形成壓力差。
對話科學大咖|江寧:未來「腦機介面」設備或將人手幾台,成都有明確的技術優勢 - 天天要聞

對話科學大咖|江寧:未來「腦機介面」設備或將人手幾台,成都有明確的技術優勢

人口老齡化加深,老年健康和老年疾病防治成為廣受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為了加強老年性疾病的臨床研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特聘研究員、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系統研究室主任江寧加入了研究行列。他的團隊研發的腦機介面設備將對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肌少症、腦膠質瘤等疾病的治療帶來利好。5月24日下午,「科學大講堂·我們的...
MIM工藝中使用氣霧化316L不鏽鋼粉末 - 天天要聞

MIM工藝中使用氣霧化316L不鏽鋼粉末

在金屬注射成型(MIM)領域,氣霧化與水霧化工藝製備的 316L 不鏽鋼粉末因製備原理差異,在粉末特性、工藝適配及終端產品性能上呈現顯著區別。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從材料特性到生產應用的技術優勢可系統性解析如下: 一、粉末物理特性的工程化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