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混合響應柔性壓力感測器,為人把脈,將為機器人打造人類觸覺

2021年10月11日22:41:06 科學 1346

現任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Austin)天普基金會特聘終身教授的魯南姝認為,人類科技的發展趨勢一定是機器越來越像人,人越來越像機器。「人工智慧時代,人機融合具有必然性,否則將與時代脫節」 SpaceX CEO 伊隆·馬斯克在 2017 年世界政府峰會上的發言令魯南姝印象深刻。

首創混合響應柔性壓力感測器,為人把脈,將為機器人打造人類觸覺 - 天天要聞

(來源:Pixabay)

近年來,柔性可穿戴設備在監測人體生物信號方面的研究取得長足進步,使用柔性貼片隨時隨地監測血壓、脈搏指日可待。然而,現有可穿戴壓力感測器存在一個大問題:高靈敏度與寬域工作範圍無法兼得。即使是非常輕微的壓力,都會使感測器的靈敏度大幅下降。

「柔性壓力感測器賽道非常擁擠,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研究遇到瓶頸,因為仍然沒有很好的辦法能夠解決壓力和靈敏度之間的矛盾,」魯南姝說。

近期,魯南姝帶領的團隊通過創新有史以來第一個混合感測器方法來填補這一空白,「這是第一個利用壓阻-壓容混合響應來承受壓力而不顯著降低靈敏度的感測器。」她向 DeepTech 表示。

首次將電容與電阻結合,平衡壓力寬域與靈敏程度

魯南姝課題組發明的「複合響應」壓力感測器(hybrid response pressure sensor, HRPS)近期在 Advanced Materials 上發表。

通過導電的多孔狀微結構與超薄絕緣層的結合,研究員們首次發現分散式壓電電阻和壓電電容的混合響應能夠使得柔性壓力感測器兼具高靈敏度和寬域工作範圍。小至一種果蠅的重量(0.07 pa),大到人腳踏步所產生的壓力(125 kPa),都可以被靈敏地感應到。

首創混合響應柔性壓力感測器,為人把脈,將為機器人打造人類觸覺 - 天天要聞

圖 | 「複合響應」 壓力感測器(hybrid response pressure sensor, HRPS)

據介紹,該感測器是由一種超高孔隙率的導電納米複合材料(porous nanocomposite, PNC),超薄絕緣層(PMMA)以及 Au/PI 電極複合而成。其中,多孔納米複合材料(PNC)由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 CNT)摻雜的 Ecoflex 硅膠構成。

首創混合響應柔性壓力感測器,為人把脈,將為機器人打造人類觸覺 - 天天要聞

圖 | 複合響應壓力感測器 HRPS 應用演示。

為了展示感測器對微小壓力信號的靈敏程度,研究人員測量了一隻僅有 0.7 毫克重的果蠅、感測器上方 3 cm 處的鼓風機吹出的氣流、三個連續降落的水滴,以及人體頸動脈和顳動脈的脈搏跳動。

實驗結果顯示,HRPS 對果蠅自重帶來的僅有 0.07 Pa 的壓力,以及微小氣流、水滴滴落時引起的壓力響應準確且迅速,響應時間僅為 94 毫秒。

在健康監測方面,魯南姝課題組的成員此次將柔軟、輕薄的 HRPS 貼附在受試者頸動脈,可清晰探測到脈搏波動。頸動脈和額顳動脈屬於細微搏動,其測量對設備的靈敏度要求極高。

首創混合響應柔性壓力感測器,為人把脈,將為機器人打造人類觸覺 - 天天要聞

哪怕事先在感測器上施加額外壓力,比如為受試者戴上虛擬現實(VR)頭盔,對 HRPS 產生了 8 kPa 的預壓力,顳動脈搏動信號仍然能夠被清晰測得。

「這是顳動脈搏動信號首次由電容式壓力感測器無創地測量得到。」 魯南姝說道。

在對高壓力的測量中,HRPS 也表現出良好的靈敏度。論文的補充視頻中,小組成員將 HRPS 貼在一位體重為 80 kg 的受試者的腳掌上,測量其在瑜伽墊上行走產生的壓強,最終測量的最大記錄值為 125 kPa ,這一數字與此前其他研究測得人腳行走產生的壓強一致。

此次研究主要展示了 HRPS 在人體健康監測上的應用,除此之外,魯南姝對他們研製的柔性感測器還有更宏偉的願景。她正在研究如何將這種柔性感測器包裹在其他柔軟物體上(如機器人手),使其具有人類皮膚的敏感性。通過模擬人類真實的觸感,讓機器人擁有通過觸摸來識別物體的能力。

從電子紋身到電子皮膚,人與機器如何向彼此靠近?

2012 年,魯南殊憑藉「電子紋身」的發明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全球區域的榜單評選。

傳統的智能穿戴設備體積較大,攜帶不便,穿戴舒適度欠佳。而「電子紋身」(Electronic Tattoo or E-Tattoo)具有無創、輕薄以及極佳的形變能力,並將心電,肌電,腦電等多種身體信息傳輸到手機、電腦等終端。這種一次性電子貼片在醫療或人機交互領域都具有極大的市場前景,被認為是「可穿戴設備的終極感測器形態」。

首創混合響應柔性壓力感測器,為人把脈,將為機器人打造人類觸覺 - 天天要聞

圖 | 多層、模塊化「電子紋身」可實現無線充電和無線數據傳輸

魯南姝曾於清華大學哈佛大學分別取得了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後來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以貝克曼博士後研究員身份開展工作。她的研究領域涉及柔性電子的力學、材料、製造和人體集成等多個方向。

當下,魯南姝從兩方面來建構自己的科研大廈,一是電子紋身(E-tattoo),輕薄、柔軟的特性使其能夠良好貼合人體皮膚,捕捉生物信號,感測人類的生命體征。人體是一種模擬生物信號系統,而機器和電子世界則是數字的。因此若想實現人機交互,人需要「數字化」,「電子紋身」被認為是人類「數字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首創混合響應柔性壓力感測器,為人把脈,將為機器人打造人類觸覺 - 天天要聞

圖 | 多層、模塊化「電子紋身」可實現無線充電和無線數據傳輸

另一個是電子皮膚(E-skin),通過柔性壓力、溫度等感測器,讓軟機器人擁有類似於人類皮膚的敏感性,賦予其生動的觸覺、視覺、聽覺、味覺和嗅覺等感知能力。此次發表的研究便是一種新型的混合相應電子皮膚,拓寬感測器的壓力工作範圍,並保持觸覺靈敏度。

魯南姝的終極目標是能夠完成人機交互的閉環:人體通過電子紋身實現與數字世界的鏈接,機器人則通過電子皮膚模擬人類感知環境。因此,她的團隊一直圍繞 「柔性生物電子系統」 在以下四個方面展開研究:

第一是柔性/可拉伸結結構力學研究。如被動型和主動型(壓電)蜿蜒帶狀結構的變形機理以及由於多層柔性電子的層間楊氏模量失配導致的上下層彎曲解耦

第二是二維材料和納米材料,包括石墨烯電子紋身(Graphene E-Tattoo or GET),二維材料形成的納米氣泡和納米帳篷機理,以及 PNC。

第三是製備工藝和轉印技術,包括無線電子紋身的「切割—焊接—粘貼」 工藝和水輔助轉印。

第四是生物-電子界面,包括器件與不平生物組織表面的共形機理,受剪紙啟發的可共形人造視網膜,以及表面凹坑陣列帶來的穩定且可重複使用的乾性粘結界面。

人機交互,開啟智慧養老時代

在問到自己最期待的應用場景時,魯南姝說道:「我個人偏向於醫療方向的應用,尤其是養老」談到養老問題時,她有些許的動容,並用到「鞭長莫及」來形容。

魯南姝的奶奶、外公、外婆已年近百歲,但她長期在國外,受疫情的影響無法隨時回到國內照顧家中的父母與老人。通過電子紋身實時監測老人活動與健康,通過機器人護工彌補有的巨大缺口和市場的養老問題,是魯南姝所期待的未來,「在欠發達地區,護工非常缺乏,有能力且溫柔的護工更是。為機器人製作電子皮膚,讓其擁有匹敵人類的溫柔與觸感,將能很大程度上緩解這類職業缺口。」被問及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工作的問題時,魯南姝說:「人類情感交流不可替代,但事務性工作可以。」

首創混合響應柔性壓力感測器,為人把脈,將為機器人打造人類觸覺 - 天天要聞

(來源:Pixabay)

中社科院老年研究所估計,中國養老市場的商機約 4 萬億元,到 2030 年有望增至 13 萬億元。「養老服務業在凸顯出民生事業特徵的同時也彰顯出其作為朝陽產業的巨大吸引力。」

第7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 65 歲以上的老齡人口達到 1.9 億人,佔比達 13.5%,中國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傳統養老模式已無法全盤適應當前需求,通過科技手段尋求新型多元複合治理方案解決老年人多層次需求成為必然趨勢,魯南姝以及其他科研人員的研究,將會是未來「智慧養老」圖景不可或缺的一小片拼圖。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觸手展開超3米 巨型章魚現身北海道 - 天天要聞

日本:觸手展開超3米 巨型章魚現身北海道

近日,在日本北海道的知床半島羅臼海域,出現了令人驚嘆的一幕——一隻觸手展開超 3 米的巨型章魚現身於此。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據《朝日新聞》6 月 9 日的報道,這種被確認為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的龐然大物,以其巨大的體型震撼著人們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 天天要聞

土衛二,一顆冰冷的衛星,那裡會有生命嗎?

一片神秘的地外海洋,究竟住著誰?一起來看看土衛二上的原住民!"通過卡西尼號的測量,我們知道土衛二的海洋是宜居的。我們知道那裡有液態水、能源以及碳、氫、氮、氧、磷和硫等化學物質。"圖示:土衛二噴出的冰羽流。(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新的研究表明,在土星衛星恩克拉多斯的表面有一些地方,航天器可以在那裡著陸,...
就在端午,準備觀賞! - 天天要聞

就在端午,準備觀賞!

星空有約|月亮「邂逅」星團,這幕美景別錯過端午節當天傍晚,一彎蛾眉月將與著名的蜂巢星團近距離相伴,屆時只要天氣晴好,感興趣的公眾將會目睹到這兩個不同天體上演的「親密一幕」。由於23時左右月亮才會從西方落下,因此觀賞、拍攝這一幕美景的時間比較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消失的尼羅河支流 或助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 研究人員日前繪製出尼羅河一條現已乾涸的支流地圖,認為它可能幫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薩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國《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刊載。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區是自吉薩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間的一片沙漠。那裡距離尼羅河有數十公里遠,但發現了港口遺迹。埃及學家...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 天天要聞

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 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茂佳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來臨之際,5月2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情況新聞發布會。2023年,重慶長江幹流監測到魚類93種,較禁捕前增加47種。長江鱘從禁捕前監測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魚類出現頻率增加,出現範圍擴大。新聞發布會現場。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衛表示...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台!我國量子測量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國首屆量子精密測量賦能產業發展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辦。會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正式亮相。該顯微鏡由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儀量子」)自主研製,這標誌著我國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溫版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圖片來源:國儀量子國...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 天天要聞

世界首次:科學家成功對 μ 子實行「冷卻」加速,約達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聯合發布公報,宣布完成了業內首次對 μ 子進行「冷卻」和加速的操作,朝著實現世界首個 μ 子(渺子)加速器邁出了一大步。據介紹,研究團隊在 J-PARC 中心使帶一顆正電荷的正 μ 子減速到幾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狀態,並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