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活力競相迸發,聽5位科學家講述奮鬥圓夢的故事

2021年10月10日21:28:02 科學 1345

紮根科研、心無旁騖、潛心鑽研、敢為人先,他們的創新精神和生動事迹平凡而又偉大。10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獲獎代表記者見面會,五位獲獎代表生動講述科技創新、奮鬥圓夢的故事 ,讓我們走進科學家,共同傳遞好科技聲音,講述好創新故事,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輿論氛圍,為科技興蒙、建設創新型內蒙古做出積極貢獻。

孫俊民:以科技創新推動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與綠色化發展

創新活力競相迸發,聽5位科學家講述奮鬥圓夢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孫俊民,男,漢族,中共黨員,教授級高工,1966年10月出生於河南省,1999年7月博士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01年12月博士後出站於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大唐國際高鋁煤炭研發中心(國家能源高鋁煤炭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領軍人才)。長期從事煤炭資源循環利用與污染控制科技研發和產業化,作為技術負責人首創了我國能源環境領域電站鍋爐袋式除塵和粉煤灰煉鋁兩個產業方向,帶領創新團隊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  

孫俊民介紹,內蒙古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自治區煤炭資源綠色高效利用的新發展格局,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煤炭資源高效綠色循環利用的全產業鏈創新;要充分發揮煤電在現代能源體系中的保障與支撐作用;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與綠色化發展。  

內蒙古的優勢主要在於資源優勢,包含煤炭資源、風、光、生物質能源;產業優勢,包括煤炭、電力、煤化工;地理優勢,東、中、西經濟圈;以及政策優勢,就是目前自治區大力實施的「科技興蒙」行動。對於科技創新下一步支撐的重點和主攻方向,孫俊民表示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要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全社會對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認知水平,建立煤炭博物館;要採用區內外高校或科研機構合作的方式,構建能源領域一流科技創新平台;要結合自治區資源特性和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見面會上,當記者提及作為獲獎者,在科技創新這條道路上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時,孫俊民表示,科技創新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內因是作為科技工作者,要始終關注國家和自治區發展戰略,產業發展方向與技術瓶頸;另外,要具備發現科學和技術問題的敏銳性,並長期堅持刻苦攻關。外因要具備科技研發和產業化平台,科技項目支持,政產學研金協同創新。孫俊民對自治區創新發展是充滿期待的,希望持續加強自治區與科技部的會商,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與高層次人才方面予以傾斜;希望科技廳牽頭、發改、工信與金融等部門聯動實施,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對於中試項目在當地的立項和環評手續,希望出台具體的管理辦法。

郭晉龍: 一線工人到大國工匠  

創新活力競相迸發,聽5位科學家講述奮鬥圓夢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郭晉龍是原呼和浩特集團公司焊軌段電工高級技師,全國鐵路首席技師。他參加工作後,長期秉承敬業、專註、精益求精刻苦鑽研的精神,為本單位乃至全國鐵路的焊軌基地維修焊軌設備,解決棘手問題。  

從一線工人成長為大國工匠,郭晉龍首先是制定了工作目標,第一個目標是要當技術工人。參加工作後因為沒上過中學,當時不夠當電工的要求,通過自學拿到初中合格證之後我才成為了技術工人,這個時間用了10年才實現。第二個目標是要當合格的技術工人。要熟知本崗位設備的工作原理,當設備出現故障要用最短時間、最快速度修好它。通過參加各種專業學習班,成為企業的維修主力考上了電工技師,又用了10年的時間實現了這個目標。第三個目標是要當最優秀的技術工人。要用最短時間、最快速度修好全國鐵路同行業國產和進口設備的疑難故障。這個時間用了5年多的時間實現了這個目標,我也通過了高級技師的考試考核。並多次與瑞士、德國、法國、瑞典、美國、印度專家進行過技術交鋒,讓他們佩服的伸出來大拇指。  

實現這些目標後,我不想閑著,就參與到科技創新工作中。跟著科研團隊工作還比較順手,當進入自己搞科研的時候就非常吃力了,尤其是自己出資金搞研發的階段就更加困難。沒有資金支持,沒有試驗場地,沒有人員幫助,還遭到冷嘲熱諷。申報國家科技獎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難,不會撰寫申報文件要現學,不會上傳附件要求人,不會網上報送就專程到京直接送到科技部。

見面會上,郭晉龍表示,要想創新成功,就要活到老,學到老,持之以恆,堅持學習,不斷積累,求知路上不停歇。只有緊緊握住每一次學習的機會,不斷積累,厚積薄發,才能取得成功。希望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制定和完善高端人才、專業人才、技能人才的工作、科研、交流政策,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引進的是人才,本地成長起來的也是人才。要充分利用本地成長起來的人才,讓他們同樣享受引進人才政策,要有同等待遇。期待從政策上打破官科(企業專業科研人員)、民科(民營企業的科研人員)、草科(企業中非科研身份有創新能力無資金支持的人員)和年齡限制,讓有創新能力的草科人才和身體健康的退休人員能為社會繼續做貢獻的這部分人有展示才華的平台,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劉永斌:畜牧業的發展起點是種業,關鍵在品種

創新活力競相迸發,聽5位科學家講述奮鬥圓夢的故事 - 天天要聞

劉永斌,男, 1977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二級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18年9月至今任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人事處處長,同時擔任國家現代肉羊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目前主要從事家畜遺傳育種與生產技術研究等領域研究與推廣工作,研究成果創新了肉羊育種技術體系及生產模式,培育了我國第一個專用肉羊新品種(巴美肉羊),為我國綿羊遺傳育種理論建立和學科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提高了北方地區肉羊生產性能,相繼培育了昭烏達肉羊和黃淮肉羊等。  

劉永斌介紹,品種是一個產業的基礎,有好的品種,才能造就好的產業。畜牧業的發展起點是種業,關鍵在品種。品種是以適應生存環境和符合社會發展而培育出來的,所以種業發展首先考慮的是產業發展的現實條件和未來發展趨勢。  

下一步,該團隊將在國家和自治區關於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政策引領下,積極持續的加強科技創新工作和人才培養,結合自治區種業工程建設的需要,本著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掌握科技前沿,聯合國內外、自治區以及各盟市旗縣的優秀人才團隊,共同開展以下七個方面的研究:蒙古羊資源的深度挖掘和文化產業的開發;農區肉羊品種的標準化選育和高效養殖;引進品種的本土化選育和高效利用;萬羊基因組工程和追溯平台建立和示範;開展肉羊智能化育種;積極加強基因組和細胞工程育種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持續不斷加強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劉永斌表示,對自治區科技創新的期待,希望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好適合區情發展的科技創新方向、體制和機制;落實好國家關於科技創新的一系列放管服政策,構建好涉及科技立項、經費管理、成果驗收檢查、審計、巡視、稅務等相關部門的政策壁壘,特別是與「科技興蒙」政策的有效落地;逐漸建立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科學的價值導向,讓科學技術成為人人嚮往的聖地,正如總書記講的,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關鍵。

-----------------------

韓佳彤:科技創新工作必須以服務民生為出發點  

創新活力競相迸發,聽5位科學家講述奮鬥圓夢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韓佳彤,男,1970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十九大黨代表,呼市市政工程技術服務中心黨總支書記、主任、總工,二級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知名市政園林與交通工程專家,呼市城建系統唯一享受國務院特貼的首席專家。  

其中,地鐵盾構隧道施工安全風險管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填補了地鐵盾構安全施工方面的多項空白。成果先後應用於30餘條地鐵線路建設,取得非常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盾構法施工安全管理技術創新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韓佳彤介紹,科技創新工作必須以服務民生為出發點,必須對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科技創新成果對社會、對老百姓有用。目前我們團隊已經研發完成城市建設運維安全大數據管控平台,正在陸續接入城市大腦智慧城市感知體系項目。完成了城市舒適度關鍵指標調研和確立工作,正在研究評價模型,並可與大數據平台對接,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基礎參考。已經開展韌性城市所涉及的海綿城市、惡劣天氣條件下道路穩定性、城市應急保障、無電無網狀態下的城市運行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正聯合國內科研院所,準備開展鄉村振興產業鏈體系、城市減碳路徑等方面的研究。期待在自治區各級黨委領導下,合作團隊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相關的科技創新工作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推動自治區生態城市建設,促進自治區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  

韓佳彤表示,人才是科技創新工作的核心,人才凝聚是科技創新工作的基礎。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包含理論基礎、體系制度、應用轉化、市場推廣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特別是諸多科技應用研究領域,往往涉及多領域多專業的技術融合,因此,每個領域專業都要有人才聚集到一起,發揮各自專長,互相促進,形成有創新奮鬥精神的團隊,團隊整體認知的深度就決定了科技創新的高度。   

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自治區「科技興蒙」行動的深入實施,非常期待自治區搭建更大更好的創新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隊伍,培養更多的青年科技領軍人才,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取得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自治區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王成傑「堅持」讓科技創新的道路走的更遠  

創新活力競相迸發,聽5位科學家講述奮鬥圓夢的故事 - 天天要聞

王成傑,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人。現工作於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引進人才,雙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氣候變化、草地生態和放牧家畜管理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內蒙古草原放牧生態系統固碳減排調控機制研究項目成果為推動我國北方草原合理利用下的溫室氣體減排計量核證、監測方法和減排活動等提供了技術支撐;為規範國內草原減排項目設計文件編製和碳減排計量與監測工作提供了基礎理論和實踐依據;確保了我國草原生態系統碳匯項目開發既遵循國際規則又符合我國草原管理和生產實際。  

在如何推動相關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緊密結合方面,王成傑介紹,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一直結合的比較緊密,做基礎研究就是直接為應用提供服務。為推動基礎研究和引用研究的緊密結合,王成傑建議,希望搞基礎研究的工作者,對於研究成果的集成要考慮其實踐性,便於指導應用和推廣使用;相關職能部門,應更多地指導採取聯盟方式推進創新合作,加強二者的緊密結合,比如,加強高校、科研院所和推广部門的創新合作,做到資源共享、互認互通、融合發展。  

王成傑表示,高校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在工作當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或科技創新可以總結為兩個字:「堅持」。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走的更遠,爬的更高。自治區制定的「科技興蒙」行動非常適時,雖然剛剛起步,但在實施力度和相關政策的推動下,一些成果已經體現出來。比如我們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過去由於認知不清,管理與保護不夠,草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後來我們通過調整和完善草原管理和利用的方法和制度,逐步提升其服務功能。現在通過「科技興蒙」行動,引進先進的技術和治理理念,來自中國科學院系統的、中國農科院系統的、中國農業大學的優秀團隊等共同為我們出謀劃策,共同行動,一定能夠把內蒙古草原建設成為祖國北疆的亮麗風景線。

(記者張鑫)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 天天要聞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圖說:科學大咖接過聘書,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上海市第十九屆青少年科技節今天下午在張江科學會堂啟動。啟動儀式上,10位院士、教授、科學家等收到了特別的聘書——他們將為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校擔任「科學副校長」。他們中,既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薛永祺、上海航天局副局長李昕、復旦大學希德書...
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劉洋獲長篇小說金獎 - 天天要聞

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劉洋獲長篇小說金獎

初夏的微風拂過菁蓉湖面,倒映在水中的成都科幻館迎來了科幻迷們的重要日子——今(18)日,2024科幻星雲慶典在這裡舉行,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在此揭曉。華語科幻星雲獎是由科幻活動家董仁威、科幻出版人姚海軍和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岩等三位創始人為首的全球華人科幻愛好志願者,於2010年共同創立的公益性獎項。今年的華...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 天天要聞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國家安全機關了解到,近年來,一些境外非政府組織或基金會,打著「項目調查研究」「生態治理保護」的旗號,非法採集、竊取我國重要自然保護區的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給我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隱患。
為海纜「把脈」替設備「問診」 超級工程這樣體檢 - 天天要聞

為海纜「把脈」替設備「問診」 超級工程這樣體檢

浙江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是世界首個五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它能將風電、光伏、潮汐等綠色能源全額接收,確保用電安全低碳。工程共建有舟定、舟岱、舟衢、舟洋、舟泗5座換流站,在多個島嶼間架起直流輸電網路,實現了島嶼間的電能互通。柔性直流工程「體檢」如何進行?  今年是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投運十周年,從昨天(17日)開...
新研究: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 - 天天要聞

新研究: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可能會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產生負面影響,加劇患者病情。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英國《柳葉刀·神經學》雜誌上。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小組對1968年至2023年間全球發表的332篇相關論文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考慮了19種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中風、偏頭痛、阿爾茨海默病、腦膜炎、癲癇...
福州是一個奇蹟,河口盆地世界上都少見 - 天天要聞

福州是一個奇蹟,河口盆地世界上都少見

河流入海口(及入湖口)通常形成的是三角洲,或者河口灣。像福建省省會福州這樣的河口盆地,在世界上都是少見的。它群山蜿蜒,河海相會,是山水造就的海上福地,也是地形構造的一個奇蹟。▲福州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周圍一圈山完全可以合圍,基本沒有缺口河口最常見的是三角洲。
展現科普獨特魅力!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圓滿落幕 - 天天要聞

展現科普獨特魅力!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圓滿落幕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5月17日,記者從四川省科技廳獲悉,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四川廣播電視台承辦的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在成都成功舉行。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趙敏出席並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正林出席比賽並擔任評委。成都海關、省氣象局...
中國與巴西推進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方面合作 - 天天要聞

中國與巴西推進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方面合作

IT之家 5 月 17 日消息,中國、巴西航天合作已有 30 年以上歷史(1988 年 7 月中巴簽署關於核准研製地球資源衛星的協議書),此前已聯合研製多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為拉美、非洲、東盟等地區的諸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 50 余萬景遙感衛星數據。國家航天局官方現宣布,局長張克儉 5 月 16 日以視頻方式與巴西航天局馬可・安東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