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將在近日,也就是10月4日至11日期間,陸續公布名單。
具體時間如下。
10月4日,北京時間17時30分,生理獎或者醫學獎,
10月5日,北京時間17時45分,物理學獎。
10月6日,北京時間17時45分,化學獎。
10月7日,北京時間19時,文學獎。
10月8日,北京時間17時,和平獎。
10月11日,北京時間17時45分,經濟學獎。
屠呦呦的諾獎證書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脫胎於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但不同於其他初始的5項,其中經濟學獎的全稱應該叫做「瑞典中央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
因為這是瑞典為了紀念諾貝爾的,設立於1968年,此時諾貝爾早已去世72年之久。
但問題也就來了,既然經濟學獎可以增設,那麼數學呢?為什麼最開始在諾貝爾的遺囑中就沒有設立,而且後面連增設的資格都沒有混上呢?
諾貝爾
首先,最著名的傳聞,當屬是妻子紅杏出牆一說。據傳諾貝爾的妻子,和瑞典數學大師米塔-列夫勒(Gösta Mittag-Leffler,1846-1927)有了一段情緣,並且最終拋棄了諾貝爾,在結婚前一禮拜和數學大師跑了。這才有了諾貝爾一怒之下,不設立數學獎的故事。
更有意思的是,米塔的好友菲爾茲,後來創立了菲爾茲獎,這是國際上數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之一,也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所以也有人認為這是米塔的好友菲爾茲在為他出氣。
數學大師米塔
但實際上,這個完全是屬於坊間強行加戲。第一,諾貝爾一生都沒結婚,自然不存在妻子一說,僅有一個在維也納花店相識的賣花女索菲,兩人持續了約15-18年的情人關係,但索菲和數學大師米塔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兩個人。
第二,數學大師米塔和諾貝爾年齡相差13歲,米塔還只是個學生的時候,諾貝爾就搬離了瑞典去巴黎了,跨國綠人這種事,實在是有點太過牽強附會。
第三,米塔其實為諾貝爾獎的推動立下了不少苦功。包括第一位獲物理獎的洛倫茲,第一位女性得獎者居里夫人等,都離不開米塔的極力推薦,他還多次在家裡為諾獎得主慶祝。當然,你要說殺人誅心的話,那也沒啥辦法。
莫言在諾貝爾獎
那麼,為什麼不設立數學獎呢?原因有大致三點。
第一點,數學不重要。別誤會,這是指在諾貝爾的那個年代。諾獎一向有重實踐,重成果的傳統,也就是更傾向於把理論證實或者弄出具體產物的人,而非是預測出了這個理論的人,因為諾貝爾是一個實打實的發明大亨。
而且諾貝爾16歲就終止了公立中學的教育,在19世紀的下半截,諾貝爾當時的一切科學發明,都不需要應用到高深的數學知識,普通的四則運算和比例率就足以。所以在諾貝爾看來,當時的數學太過理論,也不能馬上造福人類,自然而然不會去特意設立一個數學獎,而且他更多的把數學劃分在了物理學當中。
實際上,在諾貝爾逝世後,短短十幾年內,數學反倒有了極大的變化,部分領域已經脫離了物質世界,成為了獨立的一門學科。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學有增設,而數學獎一直不增設的原因之一,這和諾獎以及諾貝爾本人的初衷相悖。
獎牌
第二點,當時的國王,奧斯卡二世已經創立了一個有聲望的數學獎,諾貝爾自然不會去搶國王的風頭。
第三點,諾貝爾的遺囑早就有了說明了。以下是遺囑翻譯原文:
我,簽名人阿爾弗雷德·伯哈得·諾貝爾,經過鄭重考慮後特此宣布,下文是關於處理我死後所留下的遺產的遺囑:
在此我要求遺囑執行人以如下方式處置我可以兌換的剩餘財產:將上述財產兌換成現金,然後進行安全可靠的投資;以這份基金成立一個基金會,將資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中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將此利息劃分成五等分,分配如下:一份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上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生物學或醫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的人;
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據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後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物理獎和化學獎由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醫學和生物學獎由斯德哥爾摩羅琳醫學院頒發;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文學院頒發;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舉產生的5人委員會頒發。
對於獲獎候選人的國籍不予任何考慮,也就是說,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誰最符合條件誰就應該獲得獎金。我在此聲名,這樣授予獎金是我的迫切願望……
這是我唯一有效的遺囑。在我死後,若發現以前任何財產處置的遺囑,一概作廢。
居里夫人
所以,這下明白為什麼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了吧?實際上,菲爾茲獎雖然被稱為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但單從含金量和難度上來說,要比諾獎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