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曾經說過:「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個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在他看來,頭頂的星空亘古不變,心中的道德法則也會亘古不變。其實,他都沒說對。
頭頂的星空可以數萬年不變,變的只是地球。人們看到的星星移動並不是星星真的在移動,而是地球在移動。地球自轉和公轉讓人們看著星星在動,以至於在赤道可以「巡天遙看一千河。」其實,人們看到的星星並不一定是真相,很可能是假象。有的恆星距離地球非常遙遠,有上百光年的路程。當恆星爆炸,坍塌,消失無蹤的時候,恆星發出的光也就跟著消失了。但恆星爆炸或坍塌發出的光並不會立刻到達地球,而是要走上百光年的路程,在這段路程里,人類已經更新了無數代。也就是說,人們看到的星星只是很多年前星星發射的光,很可能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但人們還以為恆星存在,畢竟恆星的光還在路上走著,於是,人們看到的那顆恆星還在天上,而現實是那顆恆星已經爆炸或坍塌了。很多這樣的恆星早已經不在了,但人們看到它們還穩穩地鑲嵌在夜空。人們看到的星空只是一個假象,並非都是真相。康德相信頭頂的星空,也就是具備一定相對性的星空,並非指科學概念下的星空。他相信星空相對於人類來說更為持久,其實,他錯了。星空並不持久,很多都是假象。
星空可以變化,心中的道德法則照樣可以變化的。古代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現在提倡女人要學知識學文化,和男人同工同酬;古代人可以有三妻四妾,現在人只能有一個合法的老婆。那麼,時移世易,道德法則也就變化了。那有沒有不變的道德法則呢?當然有,就是儒家提倡的那些仁義禮智信,雖然勸人向善,也讓人積極向上,但就是沒有什麼量化標準,以至於很難實現,甚至成了統治者愚弄人民的工具。統治者要求人們聽話,不能有什麼反抗君主的行為,可是,當統治者拚命搜刮民脂民膏的時候,人們還相信所謂的儒家道德嗎?或許並不相信,而只有被逼得吃不上東西的時候才會反抗,但也有很多人選擇了逃荒要飯,並不是反抗,也不會質疑皇權。那麼,道德到底是為什麼階級服務的呢?當然是為了統治階級服務的,而且還是統治階級制定審核之後發表出來的,要人們共同遵守,其實只是為了維護權貴階級的利益,並且保證階級的穩定。那麼,所謂的道德也只是虛偽的東西,並不一定能夠實行,也不具備法律的強制執行力。
至於崇高的道德法則,人們只能信仰,並希望社會上的人都來遵守。但在權貴階級引領的風氣之下,笑貧不笑娼,法不責眾,只要掙了錢就是好的,還會有人搬出道德那一套來訓誡年輕人嗎?當然不會,誰要是還拿著道德的大棒揮舞,要打倒一片的時候,人們就說他們是老古董了,並且要口誅筆伐了,甚至還要大打出手。那麼,孔子所說的禮崩樂壞的時代是不是已經來臨?各種見利忘義,手足相殘;各種花式操作,詐騙錢財;各種禮尚往來,行賄受賄,弄得人們價值觀顛倒,思維錯亂,竟然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或許,有錢就是對的,因為「有錢能使鬼推磨」。
人類無法征服星空,但可以征服別人。他們會用手中的錢和權役使別人,誘導人們掙錢、花錢,循環不已,而且還要讓人們持續輸出勞動力,至死方休。而所謂的道德只是統治階級提倡的社會風尚而已,只是拿出來說說和倡導的,並非真的有用。很多人認清了道德的虛偽,就要表面一套背後一套。表面承認道德,並不做違背道德的事,而暗地裡乾的都是違背道德的事,甚至成為十惡不赦之徒。如此一來,道德也就成了統治階級的遮羞布,而不是普通人的遮羞布。
朝代更替之後,道德也就跟著變化,但很多封建道德並沒有變化多少,以至於影響了現在的人們。很多人心中並沒有存在崇高的道德法則,甚至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崇高的道德法則,而是只知道怎麼掙錢,怎麼享受。如果提起道德,他們還是會認為古人認為對的那些道德才是對的,連批判地借鑒與吸收都沒有,還怎麼進步?或許,歷經千年的王朝更替,人們的思想還真的沒有多大進步,甚至還會出現倒退的現象。
作為哲學家,康德的思想有些深刻,而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他所說的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並不會亘古不變,也不會對人們產生什麼大的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