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航母大44倍!千米級「殲星艦」有多強?美科學家恐慌不已

2021年09月09日19:22:08 科學 1788

中國計劃打造千米級「殲星艦」了?科幻片里的超大型星際戰艦即將成為現實了嗎?對此美方恐慌不已!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才多久我國就有能力打造星際戰艦了?難道大家的認知已經與科技前沿脫鉤了嗎?別急,就讓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比航母大44倍!千米級「殲星艦」有多強?美科學家恐慌不已 - 天天要聞

近段時間,我國將要打造尺寸達到千米量級的超大型航天器,但是讓大家失望的是,這種巨型航天器不是用來進行星際戰爭的,它是被用來進行未來空間資源開發利用、宇宙天體奧秘探索以及空間長期在軌居住等方面的。

先不提它的作用,千米級別的航天器有多大?一公里的航天器啊!想想就讓人感到震撼!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平常在科幻電影里看到的各種宇宙戰艦,《三體2黑暗森林》中章北海劫持的「自然選擇號」恆星級戰艦;《流浪地球》中的「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星球大戰》里的帝國殲星艦等等,這些極具視覺震撼效果的飛船,那種氣勢,怎一個大字了得!我們對比一下數據,在電影設定中,殲星艦的艦體長達1600米,其內部空間容量足足有5000萬立方米以上,是現在美國福特級航空母艦的44倍大!要比如今的國際空間站大數萬倍,如果擠擠的話,這裡可以被打造成居住數萬人的小型城市

比航母大44倍!千米級「殲星艦」有多強?美科學家恐慌不已 - 天天要聞

打造這玩意美國科學家確實該恐慌!我國開始的一些項目的研發,都非常有「對口性」。

比如探月工程和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這直接「對口」美國的阿爾忒彌斯月球計劃;行星探測工程計劃中,我國將開發核動力離子推進探測器,可以使得飛行器抵達太陽系邊緣不再需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至於這個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那就更牛了,名義上開發它只是為了摧毀能帶給地球威脅小行星之類的危險物體,但是這個系統如果能把比彈道導彈速度要高很多倍的小行星給攔截摧毀,那攔截敵國的彈道導彈豈不是洒洒水啦?雖然我國並沒有「對口」美國那邊科技的意思,但是架不住老美自行腦補啊。

比航母大44倍!千米級「殲星艦」有多強?美科學家恐慌不已 - 天天要聞

要知道這個陽謀以前老美他自己也玩過,上個世紀美蘇爭霸時期,美國總統里根曾提出過和我國這種項目計劃非常相似的計劃,當時叫做「星球大戰」計劃。這個計劃提出的背景很微妙,當時正值蘇聯經濟蕭條時期,再加上陷入阿富汗這個「帝國墳場」的泥潭好多年不能自拔,經濟上更是雪上加霜。而美國卻在這個時候提出「星球大戰」計劃,其主要內容是建立外太空的洲際核導彈防禦系統,扼殺蘇聯的核打擊能力。具體的手段包括反導導彈和激光武器,可以在蘇聯發射導彈後,在彈道的各個階段進行攔截,美國當時提出這個計劃的目的就是維持其絕對的核威脅優勢。

比航母大44倍!千米級「殲星艦」有多強?美科學家恐慌不已 - 天天要聞

當然,美國也在其中加入了一些科幻的內容,想要藉此引誘蘇聯誤入歧途,當時的美國已經摸透了他的老對手,要知道蘇聯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在核彈領域被美國比下去,這就是赤裸裸的陽謀!你不研究,我就能在這一方面把你比下去,等我有了核優勢就可以把你玩死;研究又會勞民傷財,讓國內本就不太景氣的經濟雪上加霜,經濟很有可能會崩盤。不得已,在經濟衰落的情況下,蘇聯也開始針對性地開展大規模的研究,於是,在各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蘇聯不久就解體了。

比航母大44倍!千米級「殲星艦」有多強?美科學家恐慌不已 - 天天要聞

有人認為「星球大戰」計劃就是擺明了的戰略欺詐,蘇聯太蠢了,直接上鉤,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嚴謹。之前提出的各種黑科技,如今大部分也陸陸續續實現了,比如說現在美國的NMD、TMD等技術就是星球大戰計劃的產物,還有現在的激光武器,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也開始慢慢進入實戰階段了。所以說,這種計劃就是赤裸裸的陽謀,不管你怎麼選都是完蛋。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這恐怕就是老美現在心裡的念頭。如今正值美國剛從阿富汗撤軍回來,自己國內的經濟通脹嚴重,這和當初的蘇聯,場景是何其的相似?而恰巧我國又在這個風口浪尖提出來這些計劃,不管我們怎麼解釋,老美會相信嗎?美國現在沒有辦法不恐慌啊!蘇聯就是前車之鑒,更重要的是,這玩意兒簡直就是無解啊!你們說老美能不恐慌嗎?

比航母大44倍!千米級「殲星艦」有多強?美科學家恐慌不已 - 天天要聞

說完老美為何會恐慌,我們再講講這千米級航天器打造成功的可能性。

這麼大的玩意兒要怎麼送上天?根據專家給出的解釋,那就是需要通過結構模塊化設計,多次發射,空間組裝的方式進行建造,按照我們能懂的意思就是,分成很多部分,然後一個一個發射上天,再在太空中經過相關技術程序,把它們組裝拼接在一起。當然即使說得這麼輕鬆,實際操作起來是相當的困難。想要完成這麼龐大的項目,除了我們能想到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求之外,還有很多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

科學家曾解釋,這個千米級航天器是目前人類計劃要建造的最大,難度最高的航天器。如果要拿其他國際空間站相比較的話,美國國家航天局曾經評估過,假設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建設難度標準為5的話,那麼蘇聯「和平號」空間站的難度標準為10~20,而我國計劃的千米級航天器難度標準直接高達2500。這個龐大的項目工程所面臨的難題不僅僅是技術層面,還要涉及整個項目的管理和規劃,它的建造難度相較於普通的國際空間站來說,難度簡直是呈指數級上升。

比航母大44倍!千米級「殲星艦」有多強?美科學家恐慌不已 - 天天要聞

受限於目前我們運載火箭的載重限制,之前我國建造的國際空間站也是採用分別建造各個零部件,然後一個一個運上太空再進行組裝的方式,但是即便這種等級的空間站,也是從1998年開始一步一步發射,直到2010年才完成建造,整整花費了12年的時間,如果按照千米級別的來建造,即使我國現有科技得到了極大發展,想來也要耗費不少年頭才能建設完成,中途還要考慮各個核心零部件的老化,折舊問題,還要考慮靈活更換部件的要求等等。

此外,如此龐大的體積,還意味著它要面臨太空中隨時有可能出現的小隕石,太空垃圾,航天器材碎片等物體的撞擊威脅。目前我們的國際空間站主要是依靠電磁波監測周邊環境,如果有碰撞的風險就必須通過改變軌道高度來規避危險,但是放到千米級的巨型航天器上,就不能通過改變軌道來規避撞擊風險了,只能想辦法給它裝上厚重的保護罩或者其他方案,這些都是千米級航天器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比航母大44倍!千米級「殲星艦」有多強?美科學家恐慌不已 - 天天要聞

不過這些問題國家應該都有相應的應對措施,畢竟全世界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對於大型計劃十分嚴謹的國家,沒有十足的把握是絕對不會隨意提出來的,凡是提出的大型項目計劃如今大部分都實現了,沒準我國還藏有什麼黑科技還沒有拿出來呢

不提能不能建成,如果它真的被我國給搞定了,那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空間資源開發利用這一點大體是指太陽能轉化電能的應用。專家提出,太空電站最有可能是解決終極能源的途徑之一。並且我國重慶璧山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基地項目已經開始建造,其目的主要是打造世界上首個大型太空太陽能電站應用基地,把它送上太空之後,將會運行在3.6萬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它可以通過大型太陽能電池陣,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然後依靠微波或者電磁波傳輸到地表,而且可以全天候,大功率的發電,它的發電效率在地表太陽能發電效率的幾十倍以上,可以很大程度上讓我國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比航母大44倍!千米級「殲星艦」有多強?美科學家恐慌不已 - 天天要聞

宇宙天體奧秘探索領域這一點大體指的是建造大型空間望遠鏡等大型觀測設備,像是我國現在在貴州建造的500米口徑球面的「天眼」射電望遠鏡雖然在世界上是頂尖水平,但是仍有很多進步空間,如果建在千米級航天器上將會更上一層樓,因為直接建設在太空中了,其清晰度和觀測距離將是地面上的幾十上百倍。並且這種望遠鏡還可以對某個天體進行精確定位,可以極大程度的發展人類的天文領域。

比航母大44倍!千米級「殲星艦」有多強?美科學家恐慌不已 - 天天要聞

空間長期在軌居住這一點指的應該就是太空城市了,如今的國際空間站最多能容納10個人左右在太空駐守,而如果是千米級航天器的話,裡面能住幾百甚至上千人,幾乎就相當於「太空都市」了,屆時,人類就可以大規模的在太空中居住。

比航母大44倍!千米級「殲星艦」有多強?美科學家恐慌不已 - 天天要聞

那麼我國真的是如同當年美國對付蘇聯那樣的陽謀嗎?不,當然不是。這只是老美自行腦補的結果。我國搞這麼多航天科研項目,考慮的就不是軍事競爭,為的只是想要以太空為基地搞科研,發展人類航天領域,產生更多的效益,比如說這次的千米級航天器,這是用來幹啥的?我們就是探索宇宙用的。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喜歡我的內容,請留下你寶貴的關注、點贊和評論吧!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 天天要聞

重組膠原測不到膠原?巨子生物回應

央廣網北京5月25日消息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復美在官方微博發布《告消費者書:關於近期網傳「巨子生物可復美產品檢測未添加重組膠原蛋白成分」的嚴正聲明》(下面簡稱聲明)。聲明稱,針對所謂「巨子生物涉嫌嚴重造假」「重組膠原測不到」等不實指控,公司予以嚴正駁斥並堅決否認。公司所有產品研發生產全程嚴格...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 天天要聞

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逝世

今天16時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沉痛悼念顧玉東院士。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於2025年5月24日18時不幸逝世,享年87歲。華山醫院官網顯示,顧玉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1961年畢業於原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曾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 天天要聞

「能給我100條鰣魚,它們就不會滅絕」,探訪「長江四鮮」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在澱山湖畔的金澤鎮蓮洋路上,有一片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青浦科研基地。走進這裡的全城最大水產養殖單體設施,在佔地1萬平方米的超級大棚內,8米直徑的大水池一個接一個,猶如巨蓮出水。從池中游弋的長江鮰魚、長江河豚等,到在外「特殊照顧」的長江刀魚,上海水產人正為傳統意義上的「長江四鮮」保種保育、繁種擴種。然而,「...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 天天要聞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

原創 楊怡 楊博士說心理 北京每一個人都應該了解一定的心理學知識,這樣不僅僅可以讓你深刻的了解自己,分析社會現象,甚至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應對事情的方法。今天,我介紹給你10個人類無法抗拒的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值得你收藏,反覆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 天天要聞

Science | 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物理模擬,精準操控蛋白質「形態切換」,未來藥物設計新路徑

引言生命,無疑是宇宙中最精密的奇蹟。而蛋白質(proteins),正是構成生命大廈的無數微觀建築師。我們通常會將蛋白質想像成一個個靜態的、結構精密的分子雕塑。然而,生命的奧秘遠不止於此——真正的蛋白質,更像是靈動萬變的「變形金剛」!它們能夠根據環境信號精確切換構象(conformational states),這種動態能力正是...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 天天要聞

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時卻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時還是困?

經典觀點認為:每晚睡足8小時,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學習、工作,否則就會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容易煩躁。然而我們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只需睡3~6小時,依然活力滿滿。這群人被稱為「自然短睡者」,科學家發現,他們的秘密就藏在基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 天天要聞

紅外相機里有什麼?荒漠貓、兔猻……含「野」量不要太高

尕海濕地位於甘肅省甘南州碌曲縣,是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尕海保護站在附近的巡護點上,布設了近80台紅外相機,用來監測雪豹、岩羊等其他野生動物的活動軌跡。每年的5月和10月,保護站工作人員都要回收查看紅外相機中的視頻畫面,為野生動物的監測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近日,總台記者跟隨保護站里...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 天天要聞

什麼叫細胞不對稱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要應用。

#認證作者激勵計劃#細胞分裂是否對稱主要取決於我們討論的是哪種類型的細胞分裂以及具體的生物背景。細胞分裂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此外,某些情況下也會提到無性繁殖過程中的不對稱分裂。有絲分裂。在有絲分裂中,一個母細胞會複製其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