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學腫瘤研究所熊煒、曾朝陽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國際腫瘤學期刊Molecular Cancer 在線發表了題為「Circular RNA circRNF13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via SUMO2」的原創研究論文。博士生莫勇真、博士後王裕民為共同第一作者。
鼻咽癌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發病率都低,但在東南亞及我國南方地區高發。湖南是鼻咽癌的高發區之一。鼻咽癌的發病與遺傳背景、EB病毒感染及環境致癌物等密切相關,早期癥狀不明顯,且極易發生侵襲轉移;大量基因參與了鼻咽癌的發生髮展,但其具體發病機制還遠未被闡明。篩選鑒定與鼻咽癌發病密切相關的基因,明晰它們的作用機制,對於鼻咽癌的防治具有重要價值。
環狀RNA是一類新的非編碼RNA(即不像經典的信使RNA用於指導蛋白質的編碼和合成),因其特殊的環狀結構比常規的RNA更穩定。隨著新一代測序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環狀RNA被鑒定,且大量環狀RNA與人類常見疾病密切相關,因此環狀RNA已成為近年來生物醫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目前已發現的環狀RNA已超過3萬個,但絕大部分環狀RNA的功能還不清楚,在鼻咽癌中有研究的就更少。
熊煒、曾朝陽教授團隊通過高通量測序及生物信息學數據挖掘等策略,鑒定出了一批在鼻咽癌中表達明顯改變的環狀RNA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獲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發現。發表在Molecular Cancer雜誌的這篇論文中,他們發現環狀RNA circRNF13在正常鼻咽上皮中表達水平較高,且可以結合併穩定SUMO2 mRNA,通過SUMO化和泛素化促進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降解,抑制鼻咽上皮癌變;而在鼻咽癌中circRNF13的表達受到抑制,GLUT1表達上調,為腫瘤細胞大量攝取葡萄糖提供了條件,促進了鼻咽癌的增殖、侵襲和遷移。
此外,熊煒、曾朝陽教授團隊發現EB病毒編碼的環狀RNA circBART2.2促進PD-L1的表達是鼻咽癌發生免疫逃逸的機制之一,為鼻咽癌的免疫治療提供了參考,相關論文於今年7月發表在Cancer Research ;環狀RNA circSETD3和circARHGAP12促進鼻咽癌侵襲轉移的分子機制於今年1月分別發表在Oncogene和Cancer Letters ;另外還有一篇關於長鏈非編碼RNA AFAP1-AS1促進腫瘤侵襲轉移的論文於今年6月發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Therapy。相關研究成果已申報系列國家發明專利,其中24項已獲授權。
延伸閱讀:
熊煒,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中南大學腫瘤研究所所長,國家衛健委癌變原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癌變與侵襲原理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鼻咽癌的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研究」湖南省創新群體帶頭人。
研究方向:
惡性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非編碼RNA參與惡性腫瘤發生髮展的分子機制;鼻咽癌發病過程中EB病毒的致癌機制。
曾朝陽,中南大學腫瘤研究所研究員,湖南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中南大學「升華育英」人才,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雜誌編委。
關注"中南大學本科生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中南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中南大學新聞網、中南大學腫瘤研究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