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食物鏈頂端就沒有天敵嗎?就算是人類,仍然有兩個天敵

2021年02月28日17:15:03 科學 1793

能夠成為食物鏈頂端的生物,這對於我們人類而言,是值得驕傲的,但如果你認為在食物鏈頂端就可以安枕無憂,那就大錯特錯了,無論是人類也好,其它動物也罷,處在食物鏈頂端往往意味著更艱難的生存境遇和潛在的危險,即使是人類,仍然存在著至少兩個「天敵」。

處於食物鏈頂端不是應該作威作福嗎?怎麼會意味著更艱難的生存境遇呢?其實這個並不難理解。因為如果一種動物在食物鏈中的層級越高,那麼大自然的規則就對它越不友好。對於角馬、羚羊這樣的食草動物而言,生存本身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它們以植物為食,而植物隨處可見,除非自然環境變得極其惡劣,否則想要獲得生存所需的能量供給是非常容易的,它們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食肉動物的獵殺,而從整個種群的角度來看,被食肉動物獵殺的個體只是一小部分。

處於食物鏈頂端就沒有天敵嗎?就算是人類,仍然有兩個天敵 - 天天要聞


位於食物鏈頂端的獅子和老虎等大型捕食者,它們看起來威風凜凜,實際上卻要面對更多的生存挑戰。對於這些食肉動物而言,獲取食物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捕獵很困難嗎?的確是很困難。眾所周知,獵豹是動物界著名的「短跑冠軍」,作為速度最快的貓科動物,獵豹可以說是一個出色的獵手,而根據現有的統計,一隻身體狀態絕佳的獵豹,平均每6次捕食,才可能成功1次,所以因失手而餓肚子,對於這些處於食物鏈頂端的肉食動物而言是家常便飯,一旦年老體衰,則可能活活餓死。除此之外,位於食物鏈頂端還要經受另一個自然規則的挑戰,那就是生物富集作用。在自然界之中是存在著很多污染物的,比如化學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等等。

處於食物鏈頂端就沒有天敵嗎?就算是人類,仍然有兩個天敵 - 天天要聞


當植物被污染物污染之後,食草動物在吃掉植物的同時,也將這些污染物攝入體內,並在身體之內堆積。

當一隻食肉動物吃掉一隻食草動物之後,這隻食草動物數年累積的污染物又會進入到食肉動物體內,也就是說在食物鏈之中,隨著層級的提高,污染物也會隨之濃集增大,位於食物鏈中越高的層級,攝入的污染物也就越多,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

可見在食物鏈中所處的位置越高,則要面對越多自然規則的挑戰。在地球食物鏈中,人類位於食物鏈的最頂端,沒有任何動植物可以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威脅,如果人類願意,甚至可以以獅虎為食,那麼像人類這樣強大的生物也存在著天敵嗎?是的,存在。人類作為一種智慧生物,在科學的加持之下,的確有能力應對自然規則所帶來的挑戰,比如我們通過種植和養殖來獲得充足的食物,通過有機培育來獲得沒有污染的食物,但仍然有兩個「天敵」是我們無法應付的。

處於食物鏈頂端就沒有天敵嗎?就算是人類,仍然有兩個天敵 - 天天要聞


人類的第一個天敵就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低級生命形式,甚至很多生物學家認為病毒根本就算不上生命,但就是這種東西卻屢次給人類帶來了重大的災難。病毒何德何能,可以威脅到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呢?病毒別無長處,唯一的優勢就在於生得快。生物通過進化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從而獲得更強大的生存能力,而進化的本質是一種隨機突變,所以生育周期越短的生物,它們的進化速度就越快,而病毒每天就可以繁育數十代,所以也就擁有更高的突變幾率,所以在我們發現一種病毒不久後,它就可能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變異後代。

自從科學誕生以來,人類與病毒對抗的能力逐漸提高,那麼未來有沒有可能徹底戰勝病毒呢?也許有可能,但即便如此也不等於可以安枕無憂,因為人類還有另一個更強大的「天敵」。

處於食物鏈頂端就沒有天敵嗎?就算是人類,仍然有兩個天敵 - 天天要聞


人類最強大的「天敵」就是人類自己,其實不僅是人類,任何一種強大到使自然規則失效的生物,最終都要面對來自自身的挑戰。

自然規則是強大生物的枷鎖,當一種生物強大到可以衝破枷鎖的時候,他便獲得了無限發展的能力。無限發展是非常可怕的,這意味著生存資源的消耗將會呈現指數級遞增,最終使資源耗竭,導致種族的覆滅。

在遠古時期,厭氧的藻類生物就曾經稱霸地球,由於它們太適應環境了,沒有自然規則可以限制它們,於是它們飛速發展,它們消耗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最終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消耗殆盡,從此地球生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而這些厭氧藻類卻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如果人類也如這些藻類一般衝破了一切自然規則的枷鎖,獲得了無限發展的能力,結局是否也會如它們一樣呢?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 天天要聞

月球內部「異常貧瘠」?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謎底

月球正反面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關鍵謎題?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日前正式發表了中國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任務的又一重大科學成果。該成果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殼-幔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信息。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團隊對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帶...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 天天要聞

嫦娥七號明年前後將發射,還會帶這個儀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樣品返回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圍繞這些樣品已經取得豐碩的科學研究成果,彰顯了我國行星科學研究的綜合實力,也為下一階段開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礎。一年來我國科學家對嫦娥六號返回樣品的研究取得了多個首創性的關鍵進展,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 天天要聞

光子器件,接連獲突破

新型光子設備已可以兼顧靈敏與耐用。長期以來,先進光子器件因製造困難而發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學在光學設備製造領域取得了關鍵突破,解決了包括設備的可擴展製造、靈敏與耐久度兼顧等問題。
影響電子元器件使用的壽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天天要聞

影響電子元器件使用的壽命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電子元器件在現代電子設備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壽命直接關係到設備的可靠性和使用期限。然而,許多因素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實際使用壽命。那麼哪些因素會容易影響到其壽命呢?一 過載與過壓當電子元器件所承受的電壓或電流超過其額定範圍時,容易造成內
我國成功開展「無人集群」科考試驗 - 天天要聞

我國成功開展「無人集群」科考試驗

據新華社客戶端消息 連日來,在蔚藍色的南海北部,我國科研人員在「向陽紅10」號科考船上,成功開展了多種類型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器科考試驗。由南方科技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牽頭,聯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新企業及科普機構開展的「深藍智能i3航次」,在南海的風吹浪打中,實況檢測了各種無人科考設備的「i3」性能——創新...
駐青高校研發,這一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 天天要聞

駐青高校研發,這一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東方紅3」船完成本年度第三個科考航次實現南海深水油氣勘探大功率可控源電磁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10日訊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新型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東方紅3」船結束「南海深水油氣勘探大功率可控源電磁新技術首次示範應用」
肅北鹽池灣大天鵝繁殖記 - 天天要聞

肅北鹽池灣大天鵝繁殖記

圖為在鹽池灣濕地生態監測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在湖心島築巢產卵孵化。(資料圖)肅北縣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甘肅新聞7月10日電(呼和巴爾斯 朱倩)近日,鹽池灣保護站工作人員在濕地生態監測中,再次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在湖心島築巢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