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公布《86個罕見病病種診療指南(2025年版)》。
據了解,2018年,國家發布《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並配套出台診療指南,納入121種罕見病。此次是針對2023年9月發布的《第二批罕見病目錄》中的86種罕見病制定指南,進一步擴大了罕見病診療規範的覆蓋範圍,使更多罕見病患者能夠受益於規範化診療。
此次新指南制定過程中,彙集了國內多學科領域的頂尖專家,經過反覆論證與修訂,在疾病臨床表現、診斷流程、治療原則及隨訪管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細緻的闡述。例如,針對一些此前診斷困難的罕見病,新指南明確了更多早期篩查線索,像肢端肥大症強調關注「新發糖尿病+關節痛+下頜咬合不良」三聯征,有助於基層醫生更早識別疑似病例,減少漏診。在鑒別診斷方面,如ANCA相關血管炎,新指南詳細說明需與感染、腫瘤嚴格區分,避免誤用免疫抑製劑。
此次發布的診療指南涵蓋了軟骨發育不全、獲得性血友病等86種罕見病。指南針對每種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流程、治療原則及隨訪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詳細規定,為各級醫療機構開展罕見病診療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
以軟骨發育不全為例,指南中明確指出,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非勻稱性身材矮小,易引發脊柱畸形、呼吸功能障礙等併發症。對於確診患兒,需建立長期隨訪機制,由兒科、骨科、呼吸科等多學科團隊聯合評估,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最大限度保障患兒健康成長。
數據顯示,我國罕見病患者約2000萬人,每年新增患者超20萬人。目前,已有90餘種罕見病用藥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大幅減輕患者負擔。(張夢凡)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