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深夜,旅遊網紅博主二師兄的好友小白哥發文:「我的兄弟於2025年7月1日因病去世,感謝素不相識或相識的朋友們的幫助與鼓勵,斯人已逝,他不用再被疾病困擾,去往另一個世界。」
旅遊博主二師兄(圖片來源:個人賬號)
據了解,旅遊博主二師兄本名姓朱,河南三門峽人,今年38歲,是一名從業10年的職業旅遊人,也是三門峽文旅推薦官。在他的個人賬號上,經常分享河南及周邊各地的旅遊攻略,有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曾專門找到二師兄跟團游。
2日上午,記者聯繫上朱先生的生前好友,對方表示,朱先生是1日下午走的,2日上午剛剛火化完,「我們在朋友圈也發布了訃告」。
朱先生還曾接受河南衛視採訪
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16日,朱先生的個人賬號還在更新文旅視頻,宣傳三門峽的櫻花集市。朱先生的好友表示:「確實情況比較突然,直腸癌晚期,3個多月就走了。」
另一位知情者也向記者確認了此事:「正當年走的,去世前還找了理髮師給整理了容貌,真是惋惜,年紀輕輕的。」
網友評論截圖
對於朱先生去世的消息,許多網友紛紛在二師兄的賬號下留言:「願天堂沒有病痛,一路走好。」
資料顯示,多數直腸癌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病因複雜,可能與環境、飲食、生活習慣和遺傳因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有關。早期無明顯癥狀,病灶進展影響排便或癌腫破潰出血時才出現癥狀,如便意頻繁、腹痛腹脹、里急後重等癥狀此外,還有一些伴隨癥狀如體重下降、消瘦等。
近年來,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每年結直腸癌新發病例占所有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的10%以上,已居所有惡性腫瘤新發病例的第二位。
從正常細胞逐漸發生癌變,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但很多人直到結直腸癌晚期才就診,究其原因,都是對出現的早期癥狀缺乏警惕。正確認識結直腸癌的「警示癥狀」是發現病情的關鍵。
結直腸癌的警示癥狀越早識別,治癒機會越大
結直腸癌早期癥狀易與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腸炎、痢疾等相混淆。但在出現以下情況時,要及時就醫。
1.大便帶血
糞便帶鮮血,而又不能用痔瘡解釋,這往往是結直腸癌的最早癥狀;如果是鮮血,可能來自與直腸相近的結腸,一般便血量不多呈暗紅色,可在排便前後流出,附著在糞便表面;如果大便發黑,甚至像柏油一樣的顏色,出血可能來自結腸的更上部分。
2.膿血便
持續或反覆發作的膿血便,按痢疾治療效果不好;患者便意頻繁,有排不盡的感覺,時常有肛門下墜感。
3.排便習慣改變
正常人大便多是定時每日1次,不幹不稀,也有少數人每天2至3次,或兩三日1次,但不伴有任何癥狀。
在沒有任何誘因(如生活環境、工作條件、旅行、進食或藥物等)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大便習慣改變,包括排便次數突然改變,便秘、腹瀉或兩者交替,這種癥狀持續超過3周應格外注意。
4.大便形狀改變
大便變細、變扁或表面出現槽溝。
5.大便潛血
糞便檢查反覆多次出現隱血者。
6.腹痛腹脹
早期結直腸癌並無疼痛,只有當腫瘤侵及直腸周圍組織或腹膜時,才可能出現局部疼痛。當出現持續性下腹部不適、隱痛或腹脹時,應警惕結直腸癌的可能。
7.腹部腫塊
息肉型結腸癌多發於右側結腸,常在腹部摸到體積較大的腫塊。橫結腸的腫塊可在臍周摸到,腫塊較硬,大小不等,表面有結節。
8.貧血
結直腸癌所致的長期慢性出血是引起貧血的主要原因。貧血一般表現為疲乏、睏倦、頭暈、心慌、瞼結膜及甲床顏色蒼白等。
9.體重減輕
長期腫瘤消耗,會造成體重下降明顯,患者常感乏力、沒有精神。如果這些癥狀在短期內出現且逐漸加重,就應引起重視。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自極目新聞、紅星新聞、大象新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