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甲狀腺結節報告「看不清」,這兩項技術讓診斷更精準!

甲狀腺結節報告「看不清」,這兩項技術讓診斷更精準!

——瑞金醫院費健主任的防癌指南


文章出處

本文基於2024年《醫學影像學雜誌》與《Ultrasound Med Biol》兩項最新研究,結合臨床實踐撰寫。
作者:費健(上海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甲狀腺外科專家)
推薦理由:30年臨床經驗+10萬+線上諮詢沉澱,用最易懂的方式解讀前沿技術,助你避開過度治療陷阱!

一、為什麼你的甲狀腺報告總寫「意義不明確」?

結節形態可疑,建議隨訪」——這樣的報告是否讓你徹夜難眠?別慌!這其實是甲狀腺細針穿刺(FNA)的常見困境:

  • 約25%的患者會面臨「Bethesda Ⅲ級」診斷(即良惡性難辨);
  • 傳統超聲像看霧裡花,微小鈣化、邊緣毛刺等特徵易誤判;
  • 病理醫生可能因細胞量不足或形態不典型難以結論。

費主任貼心話:「我曾接診一位女性患者,3年內做了4次穿刺仍不確定,最終聯合新技術避免了不必要的手術!」


二、兩項「黑科技」讓模糊結節現原形

1. 剪切波彈性成像(SWE):給結節做「硬度體檢」

惡性結節通常比良性結節更「硬」。SWE技術通過超聲波測量組織彈性值,就像用手指輕壓果凍 vs 石頭:

  • 惡性信號楊氏模量值(Emax)>37.63 kPa(如研究中惡性結節均值56.27kPa);
  • 優勢:無創、無輻射,尤其適合<1cm小結節;
  • 注意:峽部結節或伴大鈣化時,結果可能偏高需謹慎解讀。

2. BRAF V600E基因檢測:從DNA揪出癌變「真兇」

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約60%~90%存在該突變,堪稱「癌變身份證」:

  • 檢出突變≈89.7%可能是乳頭狀癌(研究29例中26例陽性);
  • 優勢:僅需穿刺少量組織,精準率超93%;
  • 重大意義:若陽性,通常需手術;若陰性且SWE軟,可密切隨訪!


三、強強聯合,診斷效能1+1>2!

最新研究對98例「意義不明結節」進行雙技術驗證:

關鍵結論

  • 聯合診斷的ROC曲線下面積(AUC)達0.891(越接近1越精準);
  • 可減少不必要手術(如避免將纖維化甲狀腺炎誤切);
  • 助力微小癌管理(<5mm結節無法穿刺時,SWE可優先評估)。

四、淋巴結是否轉移?多模態超聲再升級!

針對已確診的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1cm),是否清掃淋巴結是關鍵難題。新研究揭示:

  • 淋巴結轉移高危信號
    男性患者(轉移風險是女性2倍);
    超聲造影呈高/等增強(提示血供豐富);
    結節內微鈣化(惡性特徵「沙礫樣」斑點)。
  • BRAF基因作用反轉:雖對原發癌診斷價值高,但對淋巴結轉移預測無顯著幫助(p=0.855)。

費主任建議:若上述3項中≥2項陽性,建議術中清掃中央區淋巴結!


五、給焦慮的你一份科學應對清單

根據最新證據,我總結出「甲狀腺模糊結節三步走」:

  1. 先看SWE硬度:若Emax<30kPa且無BRAF突變,6個月隨訪更安全;
  2. 基因檢測加碼:若報告Bethesda Ⅲ級,加做BRAF檢測可減少50%二次穿刺;
  3. 微小癌聚焦淋巴結:男性+微鈣化+高增強,建議術前超聲評估中央區。

技術有界,醫者仁心
醫療的本質不是冰冷的儀器,而是技術與人文的交織。當你在紛雜信息中迷茫時,請記住:

「精準診斷的終極目標,是讓該手術的人不拖延,讓該觀察的人不挨刀。」
——這正是我們30年如一日推動技術進步的初心。

參考文獻

  1. 孫澤良等. 超聲SWE聯合BRAF V600E對甲狀腺不明確結節的診斷價值[J]. 醫學影像學雜誌, 2024.
  2. Xue J et al. Multimodal Ultrasound with BRAF Gene in PTMC Lymph Node Metastasis[J]. Ultrasound Med Bio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