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再獲1億元捐贈,重點支持復旦附屬醫院發展

今天(5月17日),距離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日還有10天,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發展基金(以下簡稱「基金」)成立,重點支持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在醫療、教學、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持續發展。

基金啟動資金1億元人民幣,由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捐贈。計劃2027年復旦上醫創建一百周年之際,基金達成首期5億規模,到健康中國2030實現時,達到10億規模。

在復星國際董事長、1985級哲學系校友、校董郭廣昌,復星國際聯席董事長、1987級生命科學學院校友汪群斌等出席了今天的捐贈儀式。復星基金會榮譽理事長、復星藝術中心主席、1990級新聞學院校友王津元與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許征簽署捐贈協議。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向王津元頒發捐贈鳴謝牌。

放眼國內外,不少知名高校已設立醫院發展基金或醫學類發展基金,支持醫學教育、科研、臨床服務及人才培養。復旦上醫是中國現代醫學教育的發祥地之一,復旦各家附屬醫院同樣是復旦大學事業版圖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走向第三個甲子的復旦,將把新醫科建設作為關鍵引擎之一,以文理醫工四輪驅動加快建成一流創新型大學,這是大學、醫學院與醫院共同的時代命題。」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表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發展基金成立後,將著力加強附屬醫院與醫學院、大學的耦合聯動,賦能新醫科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

復旦大學附屬醫院發展基金將以催化醫院創新發展為初衷,聚焦國家戰略需求與醫院發展前沿,優化資源配置機制,推動關鍵領域突破。

基金主要用於支持附屬醫院全方位發展,包括但不限於醫療設備與技術提升、醫療人才建設、重點學科與特色專科建設、基礎設施與環境改善、公益與應急服務、科研與教學支持、醫院文化建設等方面。學校將盡最大努力支持基金運行發展,各附屬醫院也將發揮各自主觀能動性,積極向各方籌募資金,注入附屬醫院發展基金。

近年來,復旦在全國率先探索部委市三方共建託管新模式,為綜合性大學辦一流醫學院注入新動能。復旦醫科整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深化,醫學拔尖人才培養質量穩居國內第一方陣。牽頭制定疾病診療指南、規範、標準、專家共識等400餘項,直屬附屬醫院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名列前茅。全生命周期、大健康理念的醫教研融合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復旦大學附屬醫院體系建設完善,疑難雜症危重症與專科疾病救治能力優勢明顯,獲批建設全國首個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和3個專科類國家醫學中心、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3個國家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服務健康中國、健康上海。

截至2024年12月,附屬醫院獲批80餘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通過國家級平台建設、學科集群優化及中西醫協同創新,全面推動醫療服務質量提升,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健康需求提供有力支撐。

郭廣昌在捐贈現場說,復旦教會他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問題、提出問題,「但不僅僅止於此,更重要的是用建設的眼光和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是復旦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長期以來,復星在發展企業的同時,飲水思源、回饋母校。2015年,復旦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復星通過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捐贈人民幣1億元設立「復旦-復星健康夢基金」,用於建設楓林校區一號科研樓「復星樓」,支持復旦醫科發展戰略以及獎勵在醫學科研、創新管理、成果轉化和教育發展等領域的傑出團隊和個人。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創建95周年之際,復星通過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向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捐贈,支持上醫文化中心項目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史館建設。2006年起,復星旗下核心子公司復星醫藥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設立復星醫藥獎學金、獎教金。

當前,大健康與生物醫藥領域的原始創新已成為醫學競爭的主戰場。郭廣昌表示,此次選擇復旦大學附屬醫院作為主要捐贈對象,是希望通過復星的產業資源與復旦的科研教育能力,進行更深度、更有效的融合,積極推動源頭創新,在科研院所層面加大合作,推動成果轉化,打通創新的第一公里,通過公益的組織與推動,聚焦復旦-復星的核心醫療創新成果轉化,惠及千千萬萬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