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愷德醫院為一名高齡患者完成經心尖二尖瓣鉗夾術

紅網時刻新聞4月11日訊(通訊員 黎婕妤)近日,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心臟中心團隊在心臟瓣膜病治療領域取得了新突破,成功為一名71歲心梗術後患者,完成了經心尖二尖瓣鉗夾術(teer)。這一手術的成功不僅為高齡高危患者帶來了「心」的生機,也標誌著該院在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領域邁上了新的台階,可為心臟瓣膜病患者提供主動脈瓣、二尖瓣微創治療以及傳統開胸等多元化的臨床治療選擇。

今年71歲的陳女士(化名)是衡陽人。一個月前突發胸悶胸痛,被送到在當地醫院就醫。入院後確診為非st段抬高型心梗,當即進行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在住院期間,她還被提示有二尖瓣脫垂並關閉不全,需要儘早進行換瓣手術。於是她在當地醫院出院三天後,慕名來到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就診。

手術演示圖。

面對陳女士的複雜病情,治療方案的選擇很關鍵。為了給陳女士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在醫院醫務部統籌下,醫院助理院長、心臟中心主任劉宇迅速組織了心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超聲醫學科等多學科團隊,為其進行充分的評估與討論。考慮到患者不僅高齡、還剛完成pci手術,同時還合併2型糖尿病及心衰等多種疾病,若採用傳統的體外循環開胸換瓣術,可能會出現創面出血、心衰等手術風險,且老人的身體很可能無法承受如此大的創傷。經過全面分析各種治療方案的利弊後,最終決定為陳女士實施經心尖二尖瓣鉗夾術(teer)。

醫院心血管外科執行主任薛湘蘇介紹,二尖瓣鉗夾術和傳統外科手術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微創,是一種在「跳動心臟上的微創手術」,不需要置換患者本體的瓣膜,只需在患者心尖處切開一個小口子,夾合器經心尖進入,在三維食道超聲引導下,夾住二尖瓣前後葉返流嚴重部位,使二尖瓣在收縮期由大的單孔變成小的雙孔,從而解決返流問題,且避免了體外循環帶來的風險,對患者康復起到積極意義。

團隊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並徵得同意後,心臟中心手術團隊在全麻且經三維食道超聲引導下,憑藉精湛的技術成功完成手術。術後在重症醫學科和心血管外科的共同守護下,陳女士順利度過圍手術期,通過心臟彩超的監測提示心臟二尖瓣開放和關閉功能完全達到預期的修復效果。患者現已康復出院。

近期,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接連完成多台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經心尖二尖瓣鉗夾術(teer)等微創救「心」門治療,不僅為本地乃至周邊地市的心臟瓣膜病患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治療選擇,也展示了醫院在心臟瓣膜疾病治療領域的硬核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