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氣溫一上升,血管的問題就多了。全國多地高溫剛持續一周,一線醫院腦梗病人數量明顯增多。
醫生說得很直白,氣溫不是直接原因,但它會激發體內本來已經存在的問題。
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這類人群,血管早就開始老化,溫度一高,水分丟得快,血液濃了,堵塞就隨時可能發生。
醫生在查房時講過一句話,不少人聽了覺得誇張,但其實是很實在:「這天寧可躺著不動,也別亂動出錯。」
不是鼓勵久坐,而是提醒很多人,腦梗真正來的時候,不是因為動得少,是因為做錯了事。
高溫天氣下,血管的反應速度變慢,一些平常看著沒事的動作,在這個時候就變成誘因了。
最容易出事的不是那些重症患者,而是那些自己覺得還能動、還能出去的人。
有個六十歲的老人,平時血壓控制得不錯,這幾天天氣熱,中午還堅持出去快走。
走回來出汗多了,頭暈了一下,就坐在小區門口歇著,結果五分鐘後倒地不起,送醫院腦梗確診。他家人特別不理解,說不是說運動好嗎?
醫生反問了一句:你覺得是運動本身的問題,還是時機不對的問題?高溫時段運動,對血管來說不是鍛煉,是逼它承壓。
很多人一到熱天,就有個習慣,猛灌冰水。這行為從腸胃層面確實解暑,但對大腦的血管,是直接刺激。
人在高溫環境中,外周血管本來擴張,身體正在調節核心體溫,突然大量冰水灌進去,胃腸道神經反射強烈,心率會短時間跳快,血管開始收縮,導致血壓快速波動。
這種波動在動脈硬化人群中,極容易撕裂動脈內皮,形成血栓。
一項上海地區夏季門診數據就顯示,腦梗發作的高峰期出現在午後2點到4點之間,大量病人在發病前剛喝過冰飲。
醫生說,這不是冰的問題,是不該喝的時候喝了。
還有一種情況更常見。空調房裡坐久了,出門時沒過渡直接暴露在高溫下。
這種溫差刺激,會讓血管瞬間收縮。人的血管彈性隨著年齡下降,溫差變化對年輕人可能沒事,對老年人卻是根本承受不住的衝擊。
最容易出問題的是頸動脈和椎動脈,這兩條血管負責大腦後循環的供血,一旦被氣溫引發的收縮卡住,腦供血立刻下降。
部分人會表現為眼前一黑、頭暈、走路不穩,如果這時還繼續走動或低頭系鞋、彎腰掃地,那發病幾率成倍上升。
中午洗熱水澡也是很多人犯的錯。表面看是放鬆,實則對血壓造成極大負荷。
熱水會加速表層血管擴張,核心器官的血液供應會被抽調,心腦供血短暫不足。
年輕人可以快速調節,老年人就不行了。醫生在搶救室里見得多了,有人洗完澡一坐下就開始語無倫次,送到急診時意識已經模糊,影像顯示腦梗。
洗澡時間點選錯,水溫控制不好,就是腦血管事故的直接催化劑。
很多人不知道,人在高溫環境中,血液黏稠度不是線性上升,而是跳躍式的。
體內水分流失超過2%,血液黏稠度就開始明顯增加。這個「臨界點」一旦被突破,血栓形成的速度會非常快。
特別是患有房顫、血脂高的人,這類人血液本來循環就差,高溫下血管進一步收縮,就更容易形成堵塞。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在202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夏季高溫時段腦梗住院人數同比冬季增加了15.2%,其中超六成是初發,之前無明顯癥狀。
大家老說天熱就多喝水,這話聽起來對,但很多人沒理解喝水的「方式」。不是一次灌一大杯,也不是口渴才喝。正確方式是分時分量,不斷補充。
人體調節血液濃度靠的是腎臟和血管內皮,一次性大量喝水,會讓身體水鹽平衡紊亂,反而增加心臟負擔。
更重要的是,晚間如果水喝多了,夜尿增多,睡眠被打斷,也會導致血壓波動。很多凌晨發病的腦梗,其實跟半夜頻繁起夜有關。
日本一項對8600名老年人的調查指出,夜間排尿超過2次的人群,腦梗發生率高出42%,主要原因就是夜間血壓反覆起伏。
還有個很多人想不到的事,是吃藥時間。高血壓葯在夏天不少人自行減量或者間歇吃,覺得出汗多,血壓低了,用不著吃藥。
這種隨意停葯的行為,在醫生眼裡就是自殘。夏季血壓晝夜差更大,早上低不代表全天低,中午和傍晚反而可能反彈。
藥物控制是為了穩定這種波動,不是看某個時間點的數值。北京宣武醫院的隨訪數據顯示,夏季腦梗患者中,有23%的人發病前一周有擅自停葯或換藥行為。
站在醫生角度看,最怕的不是病重,而是病人對病的理解太輕。有些行為看起來無害,但在特定環境下,是高風險觸發點。
久坐不好沒錯,但亂動更危險。特別是高溫天,不分時段不看狀態去鍛煉,是非常不理智的事。
很多人總說要「動起來」,但動之前要先看身體有沒有準備好。心率、血壓、外部溫度、睡眠狀態、飲水量,這些因素不達標,寧可不動也別亂動。
醫生講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案例。一個70歲的退休教師,平時挺注重鍛煉,夏天早上五點就去跑步。
某天早上突然摔倒,說話含糊,送醫診斷腦梗。病人兒子不理解,說跑步怎麼還跑出病來了?
醫生讓他看檢查單,發現他前一天晚上吃了火鍋,睡得晚,凌晨三點醒來又沒喝水,早上起床沒吃東西就跑了五公里。
醫生說,這不是運動傷害,是身體綜合承壓失敗。氣溫升高本身不致病,但它會讓人的「身體管理能力」下降,很多小問題在這個時候被放大成大問題。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陶雲.ACTED的康復護理模式對腦梗塞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