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得如何,手腳最能感知,出現這5個異常需要引起重視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血糖,這個看起來很普通的指標,其實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晴雨表」。

它像是身體內一支指揮棒,默默地控制著能量的分配。

如果血糖太高,長期下去會像給人體的每個器官「上了一層糖衣」,讓血管變脆、神經失靈;如果血糖太低,身體又會鬧饑荒,嚴重時甚至可能直接暈倒。

很多人以為控制血糖就是單純看餐前餐後測的幾個數字。

其實,血糖控制得好不好,身體的感知系統比那些儀器還要靈敏。

尤其是手腳這兩個末端,往往是最早發出警報的「前哨站」。手腳是否正常,能直接反映血糖水平是不是「聽話」。

比如,手腳麻木,這是一個經典的信號。

高血糖會損傷神經,尤其是那些位於手腳末端的周圍神經。

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血管中的糖分會黏附在神經纖維上,干擾神經信號的傳導,導致感覺異常。

這種麻木感一開始可能只是在腳尖、指尖,但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擴散到整個手腳,嚴重時甚至會讓人對溫度、疼痛完全失去感知。

這就是所謂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2021年《糖尿病研究與臨床實踐》發表的一項數據顯示,

大約50%的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10年內會出現某種程度的神經病變,而麻木感正是最常見的早期癥狀之一。

這並不是單純的手腳發麻,而是神經在「抗議」:血糖控制不力,神經開始受損了。

除了麻木,手腳發涼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信號。

高血糖水平可能損害小血管,進而影響血液循環效率,特別是在四肢等遠離心臟的部位,由於血液供應不足,這些區域更容易感到寒冷。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冬天感覺手腳冷得像冰塊,穿再厚的襪子也不管用。

長期的血液循環不良,不僅會讓手腳發涼,還可能導致組織供氧不足,形成潰瘍甚至壞疽。

手腳冰冷背後的原因還包括糖尿病足,這是糖尿病患者中特別嚴重的一種併發症。

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內皮,血液變得黏稠,血管腔逐漸變窄甚至完全堵塞,導致下肢血流中斷。

2020年全球糖尿病聯盟的一份報告指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

而每年因為糖尿病足截肢的人數高達200萬。這種手腳冰涼的信號,絕不能輕視。

再看傷口癒合速度。手腳上的小傷口,正常情況下幾天就能結痂癒合,但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傷口可能會變成難以癒合的「頑疾」。

高血糖會抑制白細胞的活性,削弱免疫系統的能力,讓細菌和病毒有機可乘。

再加上血液循環不良,傷口部位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癒合速度自然就變慢了。

一項發表在《糖尿病護理》雜誌上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小傷口感染率比普通人高出4倍,而嚴重感染可能會引發敗血症甚至威脅生命。

這種傷口癒合困難的問題,往往發生在手腳這些容易摩擦和外傷的部位,更需要引起重視。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手腳疼痛是一種奇怪的現象,尤其是在休息的時候,疼痛感更為明顯

其實,這也是高血糖對神經系統影響的表現之一。

長期高血糖會讓神經變得異常敏感,即使沒有外界的刺激,神經也會錯誤地發出「疼痛信號」。

這種疼痛感可能是刺痛、灼燒感,甚至像電擊一樣的感覺。

疼痛的同時,有些患者還會感到手腳肌肉無力,連拿個杯子或者站起來都顯得吃力。

這是因為神經受損不僅影響感覺功能,還會影響運動功能。

2022年《國際糖尿病期刊》的一篇研究指出,大約20%-30%的糖尿病患者會因為周圍神經病變導致肌肉力量下降,尤其是下肢的肌肉無力更為常見。

除了疼痛和麻木,有些人還會發現手腳皮膚變得乾燥、脫屑。

這種變化並不是單純的季節性問題,而是高血糖破壞了皮膚的屏障功能。

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但高血糖會讓皮膚中的水分流失,導致乾燥、瘙癢,甚至出現皸裂。

特別是腳部,因為長期被鞋襪包裹,更容易發生乾燥和裂口問題。

2020年發表在《皮膚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超過60%的糖尿病患者會經歷不同程度的皮膚乾燥和裂口,而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成為感染的溫床。

最後再來說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那就是手腳出汗異常。

有些糖尿病患者會發現,自己手心腳心經常出汗,甚至在冬天也會感到潮濕。

而另一些患者則發現,自己手腳幹得像紙一樣,從不出汗。

這兩種情況,實際上都是高血糖影響自主神經功能的表現。出汗過多可能是因為交感神經功能紊亂,而完全不出汗則說明汗腺功能已經被破壞。

總的來看,手腳是血糖控制狀況的一個直觀「監控器」。

麻木、冰涼、傷口不癒合、疼痛、皮膚異常,都是身體在發出的求救信號。

這些變化並不是無關緊要的小問題,而是高血糖對神經、血管、免疫系統綜合影響的結果。

每一個癥狀的背後,可能都隱藏著更嚴重的問題。

如果能夠在早期發現這些信號,及時採取措施,控制血糖水平,就能有效地防止併發症的進一步發展。而一旦錯過了這些「前哨站」的警報,可能就會走向不可逆的階段。

除了手腳的異常表現,高血糖對其他身體部位是否也有類似的「警示信號」?

比如眼睛和腎臟。高血糖會損傷視網膜血管,導致視力模糊,甚至引發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而腎臟作為身體的「過濾器」,同樣是高血糖的受害者,長期血糖失控可能導致糖尿病腎病

這些信號如何與手腳異常的表現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全面的血糖監控體系,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參考資料

[1]楊劍英.糖尿病血糖控制飲食護理管理策略分析[J].中外醫療,2012,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