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青春」,首本關於青春期生殖健康科普書籍在廣東發布!

5月10日,我國第一本關於青春期生殖健康的科普專著《青春期生殖健康》新書發布會在廣東省生殖醫院舉行,這是由國內各大醫療機構臨床醫師和大學、中學相關研究方向的專家學者共同編著,旨在為青春期人群、家長、學校提供專業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識。

發布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權威專家、專業人士編著

兼具專業性與普及性、知識性與實用性

「青春期生殖健康不僅是身體健康的重要部分,還決定了成年期的生殖能力是否正常。開展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維護青春期生殖健康,就是維護將來的生育力。」《青春期生殖健康》主編朱偉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據了解,暨南大學朱偉傑教授長期關注青春期生殖健康宣教科普。他介紹到,此前國內還沒有專門針對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科普著作,因此他一直謀劃和構思編著一部兼具專業性與普及性、知識性與實用性、普遍性與代表性的科普著作。「這一設想得到廣東省生殖醫院的高度讚許,李觀明院長、張欣宗副院長立即行動,組織高水平的寫作班子,精心完成編寫工作。」

廣東省生殖醫院顧問、暨南大學朱偉傑教授。

《青春期生殖健康》的誕生,展示了廣東省生殖醫院作為生殖行業頭部醫院的責任和擔當。記者翻閱發現,《青春期生殖健康》由科學出版社發行,全書分為17章,共202個問答,內容包括青春期生殖健康的內涵與重要性、青春期生殖生理、青春期常見生殖系統問題與疾病、青春期生育力維護、青春期心理健康對生殖健康的影響、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青春期生殖健康、性傳播疾病損害青春期生殖健康、環境因素與青春期生殖健康、遺傳因素與青春期生殖健康、生育力保存、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以及青春期生殖健康的宣教措施等。

書中採用一問一答的撰寫形式,配以生動活潑的繪圖,系統地介紹了青春期生殖健康的概念,青春期生殖健康涉及的知識與問題,青春期生殖健康與成年期生育力的關係,損害青春期生殖健康的因素與後果,青春期生育力維護方式等,有不少專業問題首次以科普形式進行解答。

圖源:《青春期生殖健康》

預防為主、關口前移

生殖健康科普助力積極婚戀觀、生育觀

青春期(10歲-19歲)是個體生命歷程中必經的一個發育階段,也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發育和生殖能力形成的關鍵、獨特、唯一時期,生殖系統從未成熟發育到成熟。男性和女性的成年期生育障礙,究其原因,有一部分與青春期生殖系統的損傷、不注重生殖健康有關。

「青春期造成的生殖系統損傷可能在10年後才有所體現。」著名生殖男科專家、省生殖醫院副院長張欣宗表示,希望社會、學校和家長重視孩子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科學、準確地開展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

在他看來,當前互聯網與手機等設備的普及,讓青少年更容易在學校以外的平台獲取到相關的生殖健康知識。「但這些知識不一定是正確的,科學的,因此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本書給學生們科普正確生殖健康的觀念。」張欣宗表示,預防為主、關口前移,加強青春期生殖健康科普,有助於提升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識,養成健康、安全、負責任的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建立積極的婚戀觀、生育觀。

發布會上,該書主編、省生殖醫院院長李觀明向越秀區梅花村街道辦、廣州市鐵一中學、廣州市育才中學和家長代表贈書,希望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呵護孩子們的青春期生殖健康,為人口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李觀明表示,廣東省生殖醫院作為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將通過出版科普讀物、開展新媒體科普、舉辦科普活動等多種形式,持續為提高公眾生殖健康素養作貢獻。

「感謝醫院,今天贈送的書籍正好彌補了學校青春期生殖健康方面的科普書籍。」廣州市育才中學圖書館館長薛毅文表示,期待與廣東省生殖醫院在科普展覽、青春期講座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41歲的李女士既是一名教師,又是家有青春期兒子的媽媽,「我家孩子剛好在青春期,這本書太及時了,對家長和孩子而言,都很實用。」

除了青春期人群和家長,本書對從事兒科學、生殖醫學、男科學、婦產科學、心理學等學科的醫務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高等醫學院校師生有參考價值。「提到青春期生殖健康,一部分人不好意思,或者以為只是性相關的知識,其實青春期的生殖健康還跟生活方式、環境、遺傳等有關,是一項系統的知識。」張欣宗表示,如,性傳播疾病感染後可能導致輸精管或輸卵管粘連、堵塞;男性在青春期酗酒、嚴重吸煙、習慣泡熱水浴會令睾丸生精細胞和間質細胞發育不良,可能導致成年期不育或子代出生缺陷。女性在青春期過渡消瘦或肥胖、過量飲酒、不當使用含激素類藥物或食物等會導致月經周期紊亂、卵巢早衰、成年期不孕、自然流產等。

新書發布會當天,廣東省生殖醫院還舉辦了廣東省人類精子庫科普開放日活動,40多名市民走進廣東省人類精子庫,探秘男性生育力保存,聽專家科普、了解精子的使命。

市民走進廣東省人類精子庫。主辦方供圖

采寫:奧一新聞記者 林詩妍

通訊員:張璟 蔡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