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說,如果感覺不舒服上網自行搜索,必定癌症起步。
這當然是一句笑話,但癌症這種以前少見的大病,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患者,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各種媒體平台某某行為致癌的消息漫天亂飛,幾乎涵蓋了日常行為的各個方面,就連家家戶戶每天都需要做的洗碗也榜上有名。
這是因為前幾年網路上流傳著這樣的傳言:「洗潔精被查出含有有害物質,過多使用能治癌」。
這種說法到底是不是危言聳聽?
雖然說癌症高發是洗潔精的鍋確實太過誇張,但洗碗時的幾個壞習慣,還真的有致癌的風險。
一、濫用洗潔精
2020年一項來自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統計,結果很驚人。
這項統計將全球可查癌症患者的數量做了一個排序,中國竟然以457萬例新發高居榜首,這個數字又佔了全球癌症患者總人數的超過五分之一。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本身的人口基數就大,數字那麼高會不會有這方面的原因?
那就需要對比觀察其它國家的情況,選取數據中的前四名,我們會發現,除了中國排名第一外,分列第2-4位的是美國、印度和日本。
光是印度,人口數可就是超越中國的。
看來基數大這個解釋根本說不通,癌症確實有在中國高發的情況。
那麼到底是不是洗潔精惹的禍呢?
你還別說,真有可能,但原因並非網上所說的其中含有表面活性劑、增稠劑或者甲醛等。
以甲醛為例,只要在合理範圍內沒有嚴重超標,就不必恐慌。
關於甲醛添加超標引發癌症這個說法,只要家裡的洗潔精是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都不需要太擔心。
至於表面活性劑,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洗潔精,表活成分主要是由十二烷基磺酸鈉、脂肪醇醚硫酸鈉構成。
光看名字也許大家都會覺得陌生,但在相關規定中,這都屬於無毒甚至低毒性的成分,它要達到一個很大的量才會影響健康,而這個量有多大呢?
這麼說吧,如果你不是一次性喝掉一瓶500g的洗潔精,那基本就不用擔心中毒,更不用擔心致癌。
那為什麼說濫用洗潔精有可能致癌呢?
這是因為很多人在洗碗和洗水果的時候有一個壞習慣,就是直接將洗潔精塗抹在物品表面。
這樣一來,本來應該在稀釋後使用的洗潔精大量附著,濃度也隨之飆升。
如果不小心清洗乾淨就會有殘留,再被吃進嘴裡,無形中增加了肝腎的代謝負擔,長此以往對健康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小心「毒」抹布
一塊抹布能有多毒?讓我們來看看專家的權威調查研究。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廚房常用的抹布,如果沒有非常嚴格良好的衛生習慣,例如詳細分類、及時清洗晾乾甚至定期消毒,那它的細菌數將會以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數據遠遠超越我們平常認為最髒的馬桶圈。
家庭中經常被使用到的洗碗海綿或者百潔布等,上面沾滿了各種細菌,僅是我們熟悉的,就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
曾經有一則來自北京的報道,一家人在沒有食用不當食材後集體出現了嘔吐、腹瀉等食物中毒癥狀,在排查過各種原因後,發現就是因為廚房裡用了很久的一塊抹布。
看到這裡,你還敢把抹布用到破損才扔嗎?
三、放很久才洗碗
做飯是一件辛苦的事,尤其是忙碌了一天工作之後,很多人堅持到做好飯吃完就已經達到極限。
及時刷碗成了大負擔,常常就會把碗扔進水槽閑了再洗。
僅僅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偷懶舉動,其實背後藏著很大的健康隱患。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通常來說家裡的正常室溫都會達到20°左右,如果是冬天有暖氣的北方,全年室溫大部分都會在20-30°之間。
這是細菌非常喜歡的生存溫度,而使用過後的碗筷,上面難免有食物和油脂等的殘渣,這下所需要的食物和營養也具備了,大量繁殖快速生長是可以預見的結果。
如果及時清洗,我們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這個結果,但當偷懶把當天的碗放到第二天再清洗,後果可能就非常驚人了。
有研究數據顯示,在適宜的環境下,細菌經過十個小時會快速繁殖到最初的7萬倍,從而對健康產生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