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睡覺到底睡多長時間為好?相信不少人都在安排每日計劃時思考過這一點,睡的太久和睡的太短都會危害身體,如何選擇也就成為了一個難點。
當我們希望通過搜索獲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時,網上的建議又是千篇一律,都是「八小時睡眠論」,好像每天就得睡八個小時才算健康一樣,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我們不能太相信這個論點,我們要明白,這個八小時睡眠論是西方世界提出的觀點,適用群體範圍是以歐美國家的社會環境作為基礎的。
即使睡眠活動是每個人都會做的,可雙方生活觀念和方式的不同,在睡眠方面同樣會體現出來,如果簡單的生搬硬套,每天就是要維持八小時的睡眠,那就不太理智了。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選擇睡眠的時間也不一樣,首先我們要保證的是真正的睡眠,如果每天我們都不能進入一個深度睡眠的狀態,那其實要休息的時間就必須拉長一些。
而如果我們能夠保證自己睡覺時的休息狀態,就算僅僅休息很短的時間,也會比長時間休息有效,睡眠主要的目的是放鬆,這一點是很多人都忽略的問題。
很多人簡單的將睡眠視為生理活動的一種,給它安排了規律進行限制,其實它是隨著我們人體成長不斷改變的,在兒童時期,身體機能需要成長,所以睡眠時間要求較多。
可一旦我們來到50歲以上,睡眠的時間應該在7小時左右為好,因為我們需要讓身體儘早的進入到啟動狀態,維持較為活躍的水平,這對於身體健康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當然,我們也要根據自己的狀態進行調整,有些人休息的時候,難以放心睡眠,往往會出現半夜醒來的情況,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應該休息更長時間保證精神狀態。
人一過五十,身體機能的下降會讓我們在很多事情上顯得力不從心,要儘快適應和調整這種變化,在睡眠上就不能馬虎,因為作為白天活動的能源積累階段,它決定了很多事情。
如果我們前一天晚上都沒有休息好,第二天面對一些工作事務,就很難保證完備的狀態,很可能就會出現一些失誤,而且對身體也是很嚴重的負擔。
另外一種情況是,大家休息的很好,晚上能夠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就算只休息四個小時,我們也能有非常活躍的精神狀態,這就是體現在每個人睡眠狀況的不同了。
為了維持這種利於休息的狀態,每天在睡覺前,不要進行太多的思考非常重要,認識到睡覺是為了放鬆身體後,就不要將各種煩心事留在晚上思考,等好好休息過後再想不遲。
除了睡眠狀態的影響外,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生物鐘,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有著自己的一套時刻表,在什麼時間睡覺和醒過來都是有一個區間的。
在這種長久養成的生活習慣下,如果貿然改變,將睡眠時間變成八個小時,只會對身體造成額外的負擔,不值得選擇,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根據自己的身體進行調整,且要保證調整幅度。
簡單來說,就是睡眠時間的問題不應該直接大幅度變動,如果你平常都是0點睡覺,突然變成10點或者9點,那對身體來說是無法立刻適應的。
比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往前調整半小時,隨後慢慢提前,直到達成自己設立的目標,我們的身體有自我調節的機制存在,一旦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帶來額外的負擔。
人到老年後,這種調節機制的效用其實在不斷下降,為了讓自己的身體不至於因此出現什麼問題,最好還是緩慢調整,一旦發現無法適應,就轉到適合的範圍。
我們至少要保證睡眠是為了放鬆,不是為了讓自己更加疲累的,如果因為追求八小時休息,反而讓自己不舒服,那麼這個說法就沒有必要遵守。
睡眠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應該是一個範圍區間,而不是準確的數字,你休息的好,自然睡的時間短一些,如果晚上失眠或者只能進入淺睡眠,那就休息的更長一些。
總而言之,休息是為了讓我們積蓄能量,迎接新一天的生活,而不是給我們自己添麻煩,怎麼順心就怎麼選擇,這才是對睡眠時間最好的看法。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