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家,有個叔叔來找我看病,他說最近身上水腫,排尿時尿液中總是有好多又小又密的泡沫,泡沫還總是不散去,去醫院檢查是腎病綜合征,有蛋白尿,之後吃了好多西藥,卻總覺得治標不治本,不見效,現在想讓我幫忙開點中藥調理一下。
我觀察到叔叔雙下肢水腫,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軟無力,舌苔白膩,舌質淡紅,有芒刺,脈細弱。
於是我向他推薦了無比山藥丸來溫陽益精,補腎固攝,健脾補腎,治療腎病綜合征。
過了幾周,叔叔打電話來,說水腫和蛋白尿的癥狀都減弱了,平時吃的也多了還更有力氣了。
無比山藥丸
無比山藥丸一方出自唐朝的《備急千金要方》。本方原名「無比薯蕷丸」,後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收錄時改為「無比山藥丸」,延續至今。
原方組成為:山茱萸、茯苓、牛膝、杜仲、肉蓯蓉、澤瀉、熟地黃、菟絲子、巴戟天、赤石脂、山藥,水煎服即可。
目前該方也被製成中成藥,是由原藥物研磨成末,製成小丸,可直接服用,在平時藥店中便可買到。
藥王孫思邈在山藥丸前面冠以「無比」二字,正是對它臨床效果的一種肯定,也就是「同階無敵」的存在。原文介紹此方功效,說令人健,四體潤澤,唇口赤,手足暖,面有光悅,消食,身體安和,這都是人體精氣血足的表現。
可見無比山藥丸是治療諸虛百損,健脾強腎的佳方。
無比山藥丸,方如其名,方中發揮主要功效的一味葯便是山藥。
山藥味甘性平,具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的功效,在《神農本草經》中被譽為上品,可以平補三陰經即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
山藥補而不膩,香而不燥,古人贊為:理虛之要葯。在現代,山藥可謂是家喻戶曉,他也被分為葯食同源類藥材,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比如藍莓山藥等,用山藥煲湯便是發揮了山藥補虛益氣的功效。
在此方里,山藥配伍地黃,山茱萸,五味子以健脾強腎。
山藥,熟地黃,山茱萸補虛,是供給方,在供給充足的同時還要防止丟失。五味子味酸、甘,性溫,能斂,像一道防護網,將陽氣內斂,全部收進這張網中,在人體內阻止陽氣進一步流失。
在中醫上,脾與腎有著密切的關係,脾陰與腎陰可以相互資生,脾可以運化水谷精微,將我們日常生活中攝入的營養轉化為氣血是後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先天與後天相互資生,相輔相成,故腎精不足與脾的運化功能失調有著密切聯繫。
腎主一身陰陽,可以調節並主宰全身的陰陽,來維持體內陰陽動態平衡,腎陰又叫命門之水或元陰,具有滋潤,濡養,寧靜人體內各個臟腑的功效,也可以輸送陰氣到各處,所以腎陰便是諸陰之本,有五臟六腑之陰精,非腎陰不能滋生的美稱。
當腎陰失調,腎陰虛時,便會出現腰膝疼痛,發酸發冷的臨床表現。
那麼補脾腎虛的重任便由無比山藥丸來承擔。
如果說山藥是補腎虛這個大任務的總葯,那麼溫補腎陽的分任務便由肉蓯蓉,菟絲子,杜仲,巴戟天承擔。
巴戟天可謂是補腎方子中常見的一味藥物了,在我國有很長的應用歷史,能夠補腎助陽、祛風除濕。
再配以赤石脂澀精止遺,為補腎虛加一把力,可見無比山藥丸補腎之效的強大了。
但要注意,在十八反十九畏中有「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一說,所以服用赤石脂時要注意不要使用肉桂。
溫補腎虛除了直接補腎,還要從源頭抓起,即補後天之本——脾。
方中茯苓的主要功效便是利水滲濕健脾,他就像笤帚一樣,將脾中的水濕統統掃出去,以健運脾胃使脾恢復運化功能,從而達到補腎虛的功效。
再配以澤瀉共同泄腎濁,利水濕,陰陽並補、補中有運,補而不滯。
全方可補諸虛百損,健脾強腎,臨床上常用來治療尿道綜合征、腎病綜合征。
加減:身上濕氣較重時可以加葶藶子、椒目、大腹皮以祛濕濁;熱重者可以加黃柏、知母來清熱涼血;有血瘀時可以加丹參、益母草來化瘀止痛。
壯筋養血湯不僅功效大,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
由於濕氣的影響,我們的脾胃很容易受濕氣困擾,造成脾濕,從而出現腎虛,這時人們便很容易出現食欲不振,力少懶言的癥狀。
中醫認為,記憶力減退,失眠等癥狀都與脾和腎有著密切的關係,腎主藏精,當腎虛時,腎中精氣匱乏,無法上達頭目,滋養腦海;脾虛,不能運化出充足的氣血精液以榮養臟腑,從而出現記憶力減退和失眠的癥狀。
除此之外,便秘也是由於脾腎陽虛導致的,脾腎陽氣不足,腸道蠕動消化能力下降,加之腎中陰虛,腸道中津液不足,大便無法正常排出,從而出現便秘的癥狀。
尿血也與脾腎兩虛有關,脾主統血,腎主收藏,當脾腎兩虛時,脾對血液的固攝作用減弱,血溢脈外,形成血尿。
無比山藥丸,可溫補腎陽,健脾補虛,調養脾腎,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同時,還可以自行按揉足三里,中脘等穴位來補脾,按揉太溪,湧泉等穴位來補腎。
在日常生活中,還應多鍛煉,不熬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打功法,比如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均可調養身心,健脾補腎,有利於身心健康。
使用注意:在服用無比山藥丸時飲食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食物,以防影響藥物吸收,降低藥效。
此外大家應該注意,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該方劑,才能夠避免葯不對症或者用量用法不當所導致的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