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說:天圓地方,以人頭圓、足方應之;天有日月,以人有兩目應之;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如此等等,以陰陽同理變化規律處處相應。
所以,天地的四時五方與人體的五臟等器官的生養有著廣泛的對應關係。因此,在不同的氣候節氣,可以進行不同的養生安排。
本文所說的三伏天養生小妙招,就是基於《黃帝內經》的上述理論基礎展開的。
從宏觀上說,三伏天的天氣癥候是濕熱為主,特別是濕熱會「伏」在人體的表外,從而導致寒氣內聚,形成身體內寒濕邪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一旦發生,人體必將生病。
所以,民間在三伏養生的做法中,比較強調吃薑的傳統。這就是所謂的「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其根本的道理就是用生薑的超級熱量,從身體的內部把由於伏天所產生的內寒濕邪祛除體外,以達到健康養生的目的。
在伏天養生的小妙招當中,也有一些針對性的做法。
一是通過飲食的養生調節。重點調節脾胃,對脾胃進行養生調節。在伏天對脾胃的養生調節中,以清淡解暑,補氣去火為主。經常食用的飲食有:薏米赤小豆粥、綠豆百合粥、冬瓜蓮子粥、荷葉綠豆粥等。
二是通過避暑減溫的養生調節。重點是避開高溫暑熱,讓身體出於比較合適的溫濕度中。在這種養生調節中,一方面是避開高溫暑熱,不使身體健康出現濕熱中暑問題;另一方面,也不能過於貪涼貪爽,讓身體溫度過低而著涼,或者吃喝了過多的冷飲或涼性食物而導致身體寒涼而出現健康問題。
三是通過運動和鍛煉進行養生調節。在三伏天,比較合適在早上或傍晚天氣不是很熱的時候游泳或走路等運動,當然,太極拳或八段錦等健身項目,都是很好的選擇。
四是通過醫生指導的養生調節。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把疾病治療和健康養生調節結合起來進行。所謂的「冬病夏治」,就是要抓住這個時間窗口。
適合冬病夏治的常見病有:哮喘、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風寒濕痹,以及中醫所說的脾胃虛寒等疾病,再有就是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等。
以上幾個伏天養生調節的小妙招,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而選擇使用,或者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