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向健康,愛好健身的小王,患上了「難言之隱」,最近2個多月骶尾部總是流膿,在當地醫院經過手術治療,依然不見好轉。無奈之下,由父母陪同,自外地前來鄭州大學五附院就診。
2個月前,小王骶尾部出現一小癤腫,起初沒當回事,1周後,局部形成膿包,在當地醫院行膿腫切口清創術,可術後創面一直難以癒合,當地考慮存在高位複雜肛瘺,再次手術可能會損傷直腸,遠期影響肛門排便功能,帶著滿腹的擔憂,前來鄭州大學五附院就診。
胃腸甲狀腺外科羅醫生接診患者後,結合患者的就診經歷,考慮患者可能並不是肛周膿腫術後形成的肛瘺,有可能是「藏毛竇」惹得禍。進一步安排磁共振檢查,提示「骶尾部異常信號,考慮皮毛竇並感染及竇道形成」。
胃腸甲狀腺外科主任楊戰鋒查看患者後,積極組織科室內討論,詳細制定手術方案,指出「藏毛竇」是一種發生在骶尾部臀間裂的軟組織內的感染性疾病,多為慢性反覆發作的竇道,引流不暢時可呈急性膿腫表現,外科手術是主要的根治方法,常常需要將藏毛竇全部切除。由於根治切除骶尾部組織較多,術中對皮瓣的設計提出來更高的要求,一旦設計不合理,很容易導致切口裂開或皮瓣壞死,切口癒合時間延長。同時指出,患者手術範圍較大,為預防術後切口下積液,術後創面可留置具有鄭州大學五附院自主設計知識產權專利產品「傅式引流管」,促進傷口癒合。
前期準備完善後,患者如期行手術治療,由楊戰鋒主任主刀,實施「藏毛竇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轉移術」。術中可見「罪魁禍首」的毛髮深藏於竇道深部,一併切除後創面留置「傅式引流管」,術後5天拔除引流管,術後12天,患者創面一期癒合,拆線出院。
目前研究認為藏毛竇是骶尾部斷裂的毛髮存於臀溝內,經臀溝的皮膚凹點進入皮下組織內,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炎症,並形成瘺管,反覆不愈。青春期後20~30歲男性多見,肥胖和毛髮濃密者易發病。藏毛竇在我國屬於少見病,容易誤診為肛周膿腫、肛瘺等,臨床誤診率及複發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