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2022丨奧希替尼用於治療轉移性EGFR突變NSCLC患者的真實世界研究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類型的80%~85%[1]。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是NSCLC最常見的驅動突變基因,NCCN、CSCO等指南將包含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達可替尼、奧希替尼、阿美替尼在內的一、二、三代EGFR-TKIs均以1A類證據的身份推薦用於EGFR突變陽性晚期 NSCLC 的一線治療,且NCCN指南將奧希替尼作為首選推薦[2]。目前奧希替尼在臨床上已被廣泛應用,其在真實世界中的療效如何?在2022年ESMO年會上,一項來自荷蘭的多中心回顧性研究分析了奧希替尼用於不同年齡、體重指數和血葯谷濃度的轉移性EGFR突變NSCLC患者的真實數據。醫脈通編輯整理如下。

1 研究背景

奧希替尼目前是EGFR敏感突變轉移性NSCLC患者的一線標準治療,也是一二代EGFR-TKI進展的T790M陽性患者的標準二線治療。由於奧希替尼的療效與體重指數(BMI)、年齡以及血葯谷濃度相關的數據有限,因此有必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2]

2 研究設計

這是一項來自荷蘭的多中心回顧性研究,研究的納入標準為:①年齡≥18歲;②晚期或轉移性EGFR陽性NSCLC;③堅持在2016年1月2日至2022年1月3日使用奧希替尼治療;④對治療有反應。研究的主要終點為疾病無進展生存期(PFS),次要終點為總生存期(OS)、客觀緩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研究者在入組患者出現疾病進展前持續收集3個月的數據,並使用Kaplan-Meier法和多變數Cox比例風險模型來比較不同亞組的年齡、BMI和穩態藥物谷濃度(Cmin,SS)[2]

3 研究結果

該研究最終篩選了294例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14.3個月。入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7歲(29-87歲),平均BMI為25.3(17.6-67.1),女性約佔66%,白種人約佔90%,19del約佔54%,L858R約佔30%,其他突變情況佔17%(表1)[2]

表1 入組患者的基線特徵

該研究中,有118例(40%)晚期或轉移性EGFR陽性NSCLC患者在一線治療中使用了奧希替尼,134例(46%)患者在二線治療中使用了奧希替尼,42例(14%)患者在三線及後線治療中使用奧希替尼,對應的中位PFS分別為14.6個月(95% CI,10.2–20.0個月),13.7個月(95% CI,11.1–15.6個月)和8.7個月(95% CI,5.1–12.7個月)。在接受一線、二線、三線及後線治療的患者中,ORR和DCR結果相似,分別為68%和96%(1L),62%和93%(2L)以及69%和91%(3L+)。此外,年齡超過70歲的患者與70歲以下的患者PFS和OS也都相似(PFS:aHR=0.93;0.68–1.28;OS:aHR=1.14;0.77–1.68)(圖1)。

圖1 不同年齡層患者的PFS

然而,在低BMI(<20.0 kg/m2)患者中,PFS和OS明顯較低(圖2、圖3),但由於該組病例較少(n=8),因此沒有統計學意義。

圖2 不同BMI患者的PFS

圖3 不同BMI患者的OS

另外,研究發現,高血葯谷濃度狀態與低PFS相關(aHR=1.92,95% CI=1.10–3.37)(圖4)[2]

圖4 不同血漿谷濃度分層患者的PFS

專家簡介

姚偉 教授

  • 主任醫師

  • 重慶醫科⼤學附屬第三醫院呼吸內科主任

  • 原第三軍醫⼤學新橋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

  •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科博⼠後、美國哈佛醫學院 Dana-Farber腫瘤研究所訪問學者

  • 主要研究⽅向為肺間質病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機制等,從事臨床、教學、科研⼯作 20年余。主持並參與國家⾃然科學基⾦項⽬ 4項,作為研究者參與衛⽣部專項及科技部課題多項,在國外 SCI 收錄的刊物及國家統計源期刊共發表論⽂ 20餘篇。

學術任職<現任>

  • 重慶市醫學會呼吸分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內鏡分會委員

  • 重慶市醫學會呼吸分會介⼊學組副組⻓

  • 重慶醫師協會呼吸分會間質病學組副組⻓

  • 重慶市醫師協會呼吸分會早癌診治學組副組⻓

學術任職<曾任>

  • 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第七屆⻘年委員會委員

  • 第九屆介⼊呼吸病學組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呼吸分會⾸屆中⻘年醫師委員會常委

  • 重慶市醫學會呼吸分會第三、四、五屆委員

專家點評

與FLAURA研究結果相比,該研究中接受奧希替尼一線治療的患者其PFS和OS偏低,而二線治療的患者OS略長。另外,該研究發現患者的年齡與PFS無關,而低BMI(<20.0 kg/m

2

)和高血葯谷濃度可能與奧希替尼的治療結局較差有關,未來建議擴大樣本數量,深入研究BMI和高血漿谷濃度與奧希替尼之間的確切關係,爭取為更多患者帶來更大的生存益處。

審批號:CN-106492,有效期:2023-3-6

聲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

參考文獻

[1] 錢劍男,楊邵瑜,陳雪琴,馬勝林.2022年第3版《NCCN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更新解讀[J].實用腫瘤雜誌,2022,37(03):197-204.

[2] Veelen A V, Veerman M G D, Verschueren M, et al. 1130P Real-world data of osimertinib (osi)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atients (pts), with a focus on age,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trough levels[J]. Annals of Oncology, 2022, 33: S1067-S1068.

審校:Faline

排版:Yuna

執行:Yuna

本平台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台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於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台對發布的內容,並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儘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