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領域內大咖共聚一堂,分享經典肺癌診療病例,探討肺癌免疫治療之道!
肺癌是我國年發病和死亡人數居於首位的惡性腫瘤,其中小細胞肺癌(SCLC)約佔全部肺癌的15%,而且有著惡性程度高、極易複發、預後極差的特點,患者亟待有效的治療手段以改善預後,而近年來免疫治療聯合化療,已成為廣泛期SCLC的一線治療方案,在我國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和高度認可,使免疫治療全面改寫了SCLC的診療格局。
為進一步全面推動我國肺癌治療領域的深入發展,通過交流協作提升SCLC免疫治療及規範化診療水平,由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全例以赴」肺癌診療實踐分享項目,以分享來自臨床一線肺癌診療真實病例的形式,在全國各地進行了精彩的學術交流與研討。
經過多輪初賽的層層選拔和激烈角逐,2022年11月13日,「全例以赴」肺癌診療實踐分享項目「東區」、「中區」決賽在同一天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重磅來襲,各位參賽醫生與與會的眾多肺癌診療領域大咖,共同奉上了兩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韓寶惠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周建英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蓓莉教授共同擔任「東區」決賽主席,教授們在開場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決賽展現參賽選手的SCLC免疫治療水平,從而進一步探索肺癌的破局之謎,提高臨床醫生對肺癌的科學認知,引領肺癌診療新的希望,以不斷提高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和生活質量,為將肺癌尤其是晚期肺癌變成一種慢性病作出貢獻。
圖1.韓寶惠教授作開場致辭
圖2.周建英教授作開場致辭
解放軍第960醫院王寶成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束永前教授作為「中區」決賽的主席,也在開場致辭中指出,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中,到2030年使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重要目標,就需要有效提升肺癌的診療水平,「全例以赴」肺癌診療實踐分享項目將以臨床真實病例作為載體,以專家點評作為橋樑,使臨床醫生全力以赴,做到讓每一例患者獲得最準確的診斷,並接受最為規範化、個體化、安全和高效的治療。
圖3.王寶成教授作開場致辭
圖4.束永前教授作開場致辭
本次「全例以赴」肺癌診療實踐分享項目分區決賽每場共有6名參賽選手參加,選手依次登台進行自我案例分享,並對從大會準備的優質案例池中隨機抽選的1例進行實戰問答,展現參賽選手的肺癌免疫治療功力,專家評審團則綜合案例講解和臨場答題兩部分表現,為參賽選手打分並評出各項獎項,以下將帶來兩場分區決賽的精彩內容。
「東區」決賽精彩集錦
參與東區決賽的6位選手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鮑彰教授、姚一楠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沈盛萍教授、趙蕾教授,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鍾敏教授,浙江省腫瘤醫院周琴飛教授,6位選手的分享均圍繞真實世界SCLC的免疫治療展開,最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鮑彰教授在自我案例分享和實戰問答環節表現優異,被專家評審團一致評選為本場決賽的總冠軍。
鮑彰教授分享的SCLC真實世界免疫治療案例展示如下:
患者男性,61歲,因「胸悶氣急伴咳嗽咳痰1月」於2020年11月入院,患者既往有吸煙史,吸煙30包/年,已戒煙1年;入院查肺部CT見左肺佔位,並有縱膈淋巴結腫大,氣管鏡活檢樣本病理診斷為SCLC,免疫組化:Ckpan(+),P40(-),Ki-67(70%),TTF-1 (+),CgA (+),Syn (+),CD56 (+),CD45(+),初步診斷為SCLC(cT4N3M0,IIIC期)。
經多學科討論後,患者一線治療方案確定為度伐利尤單抗+依託泊苷+卡鉑(EP方案化療),治療2個周期後療效評估達到部分緩解(PR),但治療4個周期後患者出現乏力,同時有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肌炎、血糖增高等免疫相關不良事件,患者遂自行停葯;至2021年6月患者仍覺乏力,遂暫停免疫治療、EP方案化療減量,患者自覺仍無法耐受,未繼續治療。
2021年10月患者咳嗽癥狀再度加重,複查胸部CT見病灶明顯增大,接近治療前水平,判斷發生疾病進展(PD),即度伐利尤單抗+EP方案一線治療的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2個月;二線治療採用度伐利尤單抗+EP方案免疫再挑戰,再度達到PR,治療4周期後換用度伐利尤單抗單葯維持治療,至2022年7月再次發生PD,二線治療PFS為9個月。患者三線、四線治療方案分別為度伐利尤單抗+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度伐利尤單抗+EP方案,但均在治療1月後快速發生PD,目前五線治療採用安羅替尼單葯。
治療流程總結
本例患者的治療經過,反映出以度伐利尤單抗為代表的免疫治療,用於局限期SCLC(LS-SCLC)同樣有著良好的療效,免疫治療前移至LS-SCLC,聯合同步放化療使用或作為同步放化療後鞏固治療的表現值得期待。
「中區」決賽精彩集錦
「中區決賽」的6位參賽選手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胡娜娜教授、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劉成新教授、南京市第一醫院錢瑩瑩教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軍教授、青島市市立醫院徐世聖教授均分享了SCLC免疫治療病例,東部戰區總醫院袁冬梅教授則帶來了一例初步診斷為不可手術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但實際確診為SCLC並行免疫治療的案例,最終經專家評審團合議,東部戰區總醫院袁冬梅教授獲得本場決賽的總冠軍。
袁冬梅教授分享的肺癌免疫治療案例展示如下:
患者女性,68歲,「間斷咳嗽、咳痰2年余,確診肺癌近1月」於2020年8月首次入院,患者於2018年年中間斷出現咳嗽,咳少量白痰,2020年7月於當地醫院查胸部CT示:右肺下葉背段佔位,考慮惡性腫瘤;纖支鏡活檢病理示:低分化癌。後患者於外院進行PET/CT及病理切片會診,均考慮為右下肺低分化癌,伴右肺門淋巴結轉移可能,免疫組化:CK5/6(+),p63少數(+),CK8(+),CgA (-),CK7(+),Ki67約30%+,NapsinA(-), P40(-),Syn(-),TTF-1(-),CK5/6(-),PD-L1 10%+;基因突變:TP53(+)、TMB-H。
患者入院後完善相關檢查,初步診斷為:右肺非小細胞肺癌(T3N2M0,IIIB期,EGFR/ALK/ROS1陰性、TP53陽性,PD-L1 10%+,TMB-H),經多學科團隊討論後,一線採用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順鉑化療2個周期,療效評價達到PR,遂於2020年10月行機器人輔助下右中下葉肺葉切除+淋巴結清掃,但術後病理活檢提示為SCLC,術後輔助治療方案遂考慮採用PD-L1抑製劑+EP方案化療。
2020年12月起,患者接受度伐利尤單抗+EP方案治療4個周期,此後又接受度伐利尤單抗單葯維持治療1個周期,考慮患者轉移淋巴結病理活檢亦為SCLC,建議患者行局部放療,但複查PET/CT見患者縱隔淋巴結及肝轉移,遂針對上述兩處轉移灶行TOMO刀放療(50Gy/10fx),並繼續度伐利尤單抗維持治療2個周期,且針對肝轉移灶加用安羅替尼治療(2W/1W間歇性治療),2021年7月因患者出現右肺感染,暫停免疫治療。
2021年9月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後再度複查,見肝右葉出現新發轉移灶,但全身其它病灶控制較好,三線治療遂繼續度伐利尤單抗+安羅替尼方案,並對肝右葉新發病灶行TOMO刀放療(37.5Gy/5fx),患者病情繼續得到控制,至2022年7月複查見肝臟多發轉移灶,考慮再度發生PD,四線治療方案調整為度伐利尤單抗+索凡替尼,目前患者仍在繼續隨訪中。
該病例的確診過程較為曲折,給多學科組成的治療團隊帶來了一定挑戰,但在明確SCLC病理診斷後,使用度伐利尤單抗免疫治療,配合放療、化療及抗血管生成治療,取得了對原發病灶及寡轉移病灶較長期的病情控制,反映出免疫治療在SCLC治療中的優秀價值。
對該病例治療過程的總結與思考
各位會議主席對本次決賽給予了高度評價,參賽選手帶來了細緻全面的病例分享和患者分析,充分體現了SCLC免疫治療的規範化水平,整體表現光彩奪目,期待未來能夠恢複線下學術交流,進一步提升臨床中青年工作者的肺癌精準治療水平!
*此文僅用於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