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新星Inclisiran 4年隨訪出爐,療效持久穩定,安全性良好|AHA 2022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前言:2022年11月5日至7日,AHA 2022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在芝加哥如期舉行。其中特色研究板塊「降脂治療的現在和未來」專場中彙集了多項血脂領域新型藥物的臨床研究成果,包括ORION-3研究(PCSK9 siRNA藥物Inclisiran)、ARCHES-2研究(ANGPTL3 siRNA藥物ARO-ANG3)和SHASTA-2研究(APOC3 siRNA藥物ARO-APOC3)。

Inclisiran作為全球首個小干擾RNA(siRNA)降脂藥物,能夠通過RNA干擾機制在表達水平阻斷肝臟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PCSK9)蛋白的合成,從而上調肝臟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降低循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既往已有多個全球多中心III期降脂研究ORION-9、ORION-10、ORION-11發表,其結果充分證實了:在18個月研究期間,Inclisiran僅需一年兩針,即可實現強效、長久、平穩的LDL-C降低,降幅可達50%以上[1-3]。然而作為全新機制的小干擾RNA藥物,Inclisiran的長期安全性仍需臨床數據支持。ORION-3研究便是基於2期ORION-1研究,在原有52家中心382例患者基礎上,進行為期4年的開放標籤延長試驗,以探究Inclisiran長期的療效及安全性。

ORION-3 :Inclisiran持久穩定

降低LDL-C,安全性良好

ORION-3研究作為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籤的延長試驗,共納入382例已經完成2期ORION-1研究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ASCVD等危患者,分為 ① Inclisiran治療組(Inclisiran-only arm,N=290),來自原ORION-1研究中的inclisiran治療組,繼續接受額外4年的inclisiran治療;② 換藥組(switching arm,N=92),來自原ORION-1研究中的安慰劑組,先接受1年依洛尤單抗治療,然後換藥接受Inclisiran治療。

研究主要終點為第210天,Inclisiran治療組LDL-C較ORION-1基線的變化百分比。次要終點為Inclisiran治療組LDL-C、PCSK9及其他血脂指標較ORION-1基線隨時間的變化百分比和變化絕對值。探索性終點為換藥組的療效及安全性[4,5]

圖1 ORION-3研究設計

ORION-3研究最終共有233例(80.3%)患者完成長達4年的隨訪,平均年齡為63.3歲,其中50.0%為≥65歲。ORION-1基線的平均LDL-C為128.9mg/dL(3.33mmol/L)[5]

Inclisiran治療組(Inclisiran-only arm)結果顯示:第210天時,LDL-C較ORION-1基線降幅為47.5% (95%CI:-50.7,-44.3;p<0.0001) 。整個4年研究期間,LDL-C較ORION-1基線平均降幅為44.2%,且該降幅持久穩定;PCSK9平均降幅為−62.2%至−77.8%。換藥組(switching arm)結果顯示:LDL-C較ORION-1基線平均降幅為45.3%[5]

ORION-3安全性分析顯示:整個4年研究期間,Inclisiran總體安全耐受性良好,未發現新的不良反應。主要藥物相關不良事件為注射部位反應,均為輕中度且自限性[5]

圖2 ORION-3研究 Inclisiran治療組LDL-C降幅

然而,能夠在長期研究中實現如此穩定的臨床療效和良好的安全耐受性,與Inclisiran作為新一類小干擾RNA藥物所獨有的RNA干擾機制N-乙醯半乳糖胺(GalNAc)遞送系統脫不開關係。

RNA干擾:諾獎發現,

精準調控基因表達

Inclisiran作為一類小干擾RNA藥物,其作用機制便是利用了體內天然的RNA干擾現象。RNA干擾(RNA interference)在1998年由美國科學家Andrew Fire和 Craig Mello所發現,兩人在2006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開啟了小干擾RNA藥物的新紀元[6]

簡單來說,RNA干擾是一套生物體內天然存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機制,即外源的雙鏈RNA能夠特異性地誘導細胞內與之配對的mRNA的降解[7-8]。小干擾RNA藥物便是這樣一類雙鏈RNA,其RNA序列經設計可特異性識別並誘導靶點蛋白的mRNA降解,實現精準的基因表達調控。因此,一方面小干擾RNA藥物理論上能夠靶向任何致病基因,干預傳統無法成藥的靶點;另一方面,小干擾RNA藥物僅在細胞質mRNA的水平進行調控,不影響其原有的DNA序列,也不影響其他基因的表達[7-8]

圖3 小干擾RNA藥物在mRNA層面實現精準的基因表達調控

GalNAc遞送系統:

靶向肝臟,安全可靠

Inclisiran偶聯的GalNAc結構可協助其精準靶向肝臟。GalNAc是一類廣泛使用的小干擾RNA遞送系統,其作為一類碳水化學物基團,僅與肝細胞表面高度表達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體 (ASGPR)結合[9-11]。因此憑藉GalNAc結構,Inclisiran能夠實現肝臟的定向攝取,降低其他臟器的潛在暴露風險,實現肝臟PCSK9蛋白的精準干預。

圖4 GalNAc標籤使得小干擾RNA靶向肝臟成為可能

總結

Inclisiran作為新一類小干擾RNA降脂藥物,既往研究已經充分證實了其在ASCVD及ASCVD等危人群中,一年兩針實現強效、長久、平穩降低LDL-C水平的臨床療效。而本次美國心臟協會科學會議(AHA) 2022年會公布的ORION-3研究,作為其首個前瞻性隨訪的長期研究,進一步將此結論由1.5年拓展至4年。同時,ORION-3研究也填補了降脂領域小干擾RNA藥物長期安全性的數據空白,豐富了小干擾RNA應用於慢病領域管理的經驗。最後,也期待Inclisiran能夠憑藉其一年兩針帶來的良好依從性,未來給中國ASCVD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機遇。

彭道泉 教授/主任醫師

  •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中南大學血脂與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所所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 現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心臟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疾病防治分會常委,湖南省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預防醫學會心臟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省病理生理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Lipid and Cardiovascular Research》雜誌及《中國心血管雜誌》編委,多項國際雜誌審稿專家。主要從事血脂、炎症與動脈粥樣硬化研究。先後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及美國克利夫蘭臨床中心博士後研究4年。獲得美國心臟病協會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1項)等科研課題10餘項。在Nat Med, Eur Heart J等雜誌發表SCI論文42篇。在美期間獲專利創新獎2項。獲教育部、衛生部、省科委等科技成果獎4項。主編專著2部,參編專著7部。

更多心血管精彩用藥?

快來「醫生站APP」瞧一瞧👇

參考文獻:

[1]Ray Kausik K,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Apr 16;382(16):1507-1519.

[2]Raal Frederick J,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Apr 16;382(16):1520-1530.

[3]Wright R Scott, et al. 2021 Mar 9;77(9):1182-1193.

[4]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3060577?term=NCT03060577&draw=2&rank=1

[5]https://eppro02.ativ.me/src/EventPilot/php/express/web/planner.php?id=AHA22

[6]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6.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06/summary/

[7]RNA Interference Pubmed MeSH. https://www.ncbi.nlm.nih.gov/mesh/68034622.

[8]Stanley T Crooke, et al. Cell Metab. 2018 Apr 3;27(4): 714-739.

[9]Rose Q Do, et al. Curr Cardiol Rep. 2013 Mar;15(3):345.

[10]Khvorova Anastasia. N Engl J Med. 2017 Jan 5;376(1):4-7.

[11]Lancellotti Patrizio,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May 4;376(18):e38.

僅供醫學界平台推送,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不得轉發或分享非醫療衛生專業人士。

- End -

投稿/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yxjxxg@yx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