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真相和誤解中間就隔著一層薄膜,點破了,就一覽無餘。
疾病診斷,也是如此。
1年前的老張,差點因為一場疾病的誤診要了性命,雖然現在他侃侃而談,那時卻是一場噩夢。
事情是這樣的。
老張平時飯後有運動的習慣,雖然運動量不大,但是堅持好多年了。
這次由於朋友叫他,他匆匆吃了點飯就走了。
他剛開始一活動,就有點隱隱的痛,同時伴隨輕微的噁心、嘔吐,腹痛的部位主要是臍周和上腹部。
圖文無關,圖源網路
其實老張平時飯後2個小時就有隱隱腹痛,但是很輕微,今天他的腹痛特別明顯,而且伴隨著噁心。
同行的朋友怕他有什麼大問題,勸他趕緊去衛生室看看。
畢竟年齡大了,都怕出事!
於是,他被朋友陪著來到村衛生室。
衛生室醫生用看似專業的知識分析老王特點:
一,平時飯後2個小時疼痛,規律性特彆強,考慮有胃潰瘍。
二,今天飲食過快了,直接導致了潰瘍加重。
於是強烈建議他胃鏡檢查。
潰瘍有什麼可怕的?休息了一會後,老張自己腹痛減輕了,匆匆拿了養胃的葯回家了。
之後至於醫生說的胃鏡的事,也是忘得一乾二淨。
吃藥的前幾天還有點效果,3天後他又開始了陣發性的腹痛。
就像定了時間一樣,飯後幾乎都在2個小時左右。
圖源網路,圖文無關
老張的腹部隱痛就這樣反覆發作。
堅持了3個月後,老張實在是被折騰得煩透了。最主要是老伴看著他以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消瘦。
老張的妻子也是害怕老張得了什麼大病!
最後驚慌失措的妻子一個電話告訴孩子,很快孩子孩子回家,把老張拉到了當地縣醫院。
縣醫院醫生仔細詢病史後總結了老張的病情特點:
1、腹痛加重的時間絕大多數在飯後,尤其在服用油膩食物之後。2、時間相對固定,飯後2個小時左右腹痛最明顯。
3、腹痛一般都能自行緩解,無粘液膿血便及血便。近期體重減輕明顯。
4、既往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病史20餘年。
消化內科醫師初步診斷:
慢性胰腺炎?胃潰瘍?腫瘤?或是缺血性腸病?
大體思路定了,馬上開始檢查。
常規檢查:
胃鏡、腸鏡、腹部CT,癌抗原標誌物、甲狀腺激素檢查、風濕系列等檢查陸續開始。
2天後,所有的檢查結果都出來了。
雖然檢查做完了,但是看著檢查結果,醫生卻迷茫了!
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
腸鏡:直腸小息肉,病理:增生性息肉。
全腹CT平掃:肝囊腫、腎囊腫。
腫瘤標誌物、甲狀腺激素、風濕系列指標都未見異常。
查了一圈下來,僅僅有一個異常指標:
大便潛血(+),並且反覆多次複查都是陽性!
「表明消化道存在出血點,但是部位不定,」可是醫生又說,「老張嘔吐和消化道出血也沒什麼關係啊」
消瘦什麼原因?疾病背後隱藏著腫瘤還是多年的糖尿病導致的?
問題是哪裡的腫瘤,近半年血糖控制得還可以啊。
一個個的疾病原因在醫生的腦海中出現,但是又相繼被否定。
圖源視頻截圖
沒有影像和檢驗報告的支持慢性胰腺炎的診斷,那會不會是慢性缺血性腸病?除此之外,還能考慮哪些疾病?
難道這個疾病真的超出了醫生的認知邊界!
那最後只能查小腸了,但是小腸鏡是個高大上的東西,一般的縣級醫院是不配備的。
沒辦法,醫生只能對老張暫時對症治療。
又是將近1周的折騰,老張錢沒有少花,但是疾病始終理不出頭緒。
走還是繼續查?老張夫婦左右為難。
世事難料。
一天查房,老張突然失蹤了!
縣醫院的醫生慌了:
老張不會想不開自殺了吧,最近可是有好幾個跳樓的,不至於啊!
還好,只是虛驚一場:原來,老伴私自外出,領著老張去了一個幫人祛邪的所謂「神醫」那裡去了。
還好,老張很快回到醫院。
對於外出「就醫」這件事,醫生也沒有多說什麼,畢竟就算精神安慰也是好事,只要病好了就行。
結果最終還是無效,無論是真醫生還是「江湖醫生」在疾病沒有診斷明確之前都束手無策!
最終無奈,縣醫院醫生還是讓老張轉院了。
醫生建議他去上級醫院做小腸鏡檢查。
風塵僕僕的老張一家來到了省級醫院。
省立醫院專家再次對老張進行了詳細的查體,這時醫生髮現一個奇怪體征:
老王的左下腹有一個條索狀的包塊並且臍周偏左有一個界限不清的波動性包塊。如果把用聽診器聽診會聽到好像有呼呼的水聲。
因為消瘦的原因還是腹主動脈瘤?
於是,專家們把焦點集中到了老王的肚子上。
最後還是做了小腸鏡檢查,結果發現:
迴腸階段性多發狹窄,狹窄段以上腸管稍微有些擴張,其餘胃及結腸粘膜正常。
血管多普勒超聲提示:主動脈多處明顯鈣化,尤其是腹主動脈,並且腹腔干起始部有明顯狹窄,此處血流速度明顯增快。
醫生分析:克羅恩病嗎?
明顯克羅恩病的表現:血沉升高,C反應蛋白升高、低熱、腹瀉、膿血便等。
但是老王一個癥狀也不符合,輕微的大便潛血陽性,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克羅恩病排除!
缺血性腸病?最後所有的疑問都朝向這個疾病。
經過全科的討論,進行了小腸CT三維重建檢查,顯示:
腹主動脈呈全程環血管周的鈣化,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下動脈的起始部明顯狹窄;迴腸呈明顯階段性狹窄,腸系膜上下動脈之間存在明顯的側支循環。
主管醫生在DSA下,在老張的腸系膜上動脈中注射了少量藥物罌粟鹼實驗。
結果奇蹟出現了:折磨老張這麼久的腹痛瞬間消失了!
終於真相大白,最終診斷:
缺血性腸病!
最後經過積極的治療,老王高興地出院了。
本文科普知識:缺血性腸病
1、什麼是缺血性腸病?
缺血性腸病分為急性腸系膜缺血、慢性腸系膜缺血和缺血性結腸炎。
缺血性腸病是由於結腸壁長期或急性缺血缺氧導致了有害因子大量蓄積,發病部位主要以結腸脾曲為為要部位的節段。
2、典型的缺血性腸病什麼表現?
典型癥狀為餐後腹痛、畏食和體重減輕。
主要表現為反覆發生的與進食有關的腹痛.腹痛可為持續性鈍痛。
腹痛程度不一,定位不明確。發病部位主要與缺血的腸段有關,表現為以臍周或左下腹為主,飯後半小時左右發病多件。2小時左右達高峰,之後隨著食物下行,腹痛隨之減輕。
缺血性腸病的特點為:蹲坐位或卧位可使部分患者腹痛緩解。
缺血性腸病還有什麼特點:
典型癥狀為腹痛.多位於左下腹,急性缺血性腸病發作可以表現為突發性絞痛.輕重不一,進食後加重,腹痛時多伴有便意。
急性發作的患者,可在24 h內排出與糞便相混合的鮮紅色或暗紅色血便,常常伴隨厭食、噁心、嘔吐。
老年人為什麼容易發生缺血性腸病?
老年人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病,這些疾病會導致腸系膜動脈狹窄,尤其是在勞累後出現使得缺血癥狀更加明顯,很容易出現急性缺血癥狀,出現腹痛。但一旦腸道負擔減輕,比如大便排空後的時候,腹痛會得到減輕明顯。
圖片來源網路,僅為配圖使用,圖文無關,侵權聯繫刪除。疾病資料來源於臨床疑難疾病分析整理,文字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