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活檢在腎病的診斷和管理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腎活檢是一種有創性檢查,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出血、腎周血腫,甚至會出現腎靜脈血栓。上述併發症都有可能導致同樣的臨床反應——血尿。那麼,如果腎活檢患者出現血尿,該如何進行鑒別呢?
2022年9月9日,BMC Nephrology發表了一篇病例,該病例的患者在接受腎活檢後出現了血尿,經鑒別後發現患者的病因是腎周血腫合併腎靜脈血栓。與單一併發症不同的是,多重併發症不僅有可能延誤診斷,還可能對患者的治療產生較大影響。例如,患者的抗凝治療的起始時機不僅需要考慮腎周血腫,還應考慮到腎靜脈血栓,以及外周血栓的風險。
病例詳情
患者,男,23歲,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關節炎和皮膚受累2年,因足部水腫、尿液泡沫等原因在1個月前就診。
輔助檢查:24h蛋白尿為3.34g,24h尿量2500ml。
生物標誌物包括:血鈉138mmol/L、血鉀4.5mmol/L,尿素3.3mmol/L,肌酐72umol/L,血清蛋白34g/L,總膽固醇8.4mmol/L。結締組織標誌物ANA陽性,抗dsDNA抗體87.69IU/ml,C3 0.76g/L,C4 0.4g/L。
診斷為活動性狼瘡腎炎(LN)伴腎病綜合征。
患者口服潑尼松龍(1mg/kg),2周後,接受經皮腎活檢,但術後1天後,出現左腿左腿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此時,患者臨床表現依然是腎病綜合征,血清白蛋白26g/L,24h蛋白尿6.93g/L。因DVT,患者接受抗凝治療。
患者的首次腎活檢標本欠佳,僅包含1個腎小球,因此不適合解讀。鑒於此,醫生決定先行治療,再根據臨床反饋情況,決定是否再次進行腎活檢。根據患者臨床表現,醫生將其暫定為LN III級或IV級,並開始給予嗎替麥考酚酯口服誘導,每日2次,每次1500mg。12個月後,患者依然有持續、大量的蛋白尿和反覆發作腎病綜合征。在連續6個月的大劑量口服潑尼松龍治療過程中,患者還出現面部腫脹、「激素紋」和體重增加等典型糖皮質激素副作用。此外,多普勒超聲提示左腿有持續性DVT,且24h尿蛋白惡化至12.61g/L。綜上,醫生建議患者再次接受腎活檢。
介入放射學團隊使用18G半自動活檢針進行腎活檢,共穿刺4次。醫生在術後立即發現右腎上極周圍區域和沿3.4cm×5.1cm的針道發現血腫。半小時後複查,血腫未見擴大。患者無不適,血壓137/75mmHg,心率94次/min。在病房觀察時,發現血尿。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CTA)顯示無活動性動脈出血、假性動脈瘤、瘺或右腎血管造影劑聚集的證據。重複凝血特徵正常。重複抗磷脂抗體篩查結果為陰性。即便如此,患者血尿明顯惡化,並導致急性尿瀦留,患者需要膀胱沖洗。由於上述事件,醫生並未在術後開始任何抗凝治療。
術後3周,患者有明顯血尿和隱痛。雖然,患者持續有血尿,但是其血紅蛋白水平仍在正常範圍內,並且血流動力學穩定。腎臟超聲檢查顯示非擴張性腎周血腫後,CTA複查。CTA再次顯示右腎周血腫,且出現雙側靜脈血栓。鑒於這一發現,儘管患者持續存在血腫與血尿,醫生還是決定對其進行抗凝治療,口服5mg華法林和皮下注射依諾肝素鈉(1mg/kg,每日2次)。重新開始抗凝治療2日後,患者血尿完全消退。1個月後,複查超聲血腫,腎靜脈血栓和右腿DVT消退。第二次腎活檢病理學分析表明,患者符合IV型LN。他開始接受環磷醯胺治療,並部分緩解。
討論
腎活檢後發生雙重併發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學習機會。腎活檢後出現血尿是一種常見的癥狀,即與腎周血腫相關,也與腎靜脈血栓相關。兩種併發症的臨床表現重疊,特別是靜脈血栓出現較晚,可能會延誤診斷與治療。該患者有長期、明顯的血尿和同側腰痛,儘管放射學證據顯示血腫穩定,且沒有可見的血管損傷,因此需要繼續尋找造成血尿的「罪魁禍首」。
值得強調的是,該患者有增加血栓栓塞發生的風險事件,如持續DVT、持續性腎病綜合征,並且由於膀胱沖洗而長期卧床。SLE伴抗磷脂綜合征患者有可能發生急性血栓,但抗磷脂抗體陰性,因此,血栓的病因不太可能與SLE相關。
目前,醫學界對於腎活檢後何時開始抗凝治療沒有廣泛共識,但是,通常情況下,等待6周後再次開始抗凝治療是可以接受的。然而,也有病例顯示,在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中,出現自發性腎周出血。因此,對該類患者何時重新開始抗凝治療,應持有謹慎態度。對於腎外血腫,如顱內血腫,美國心臟學會(AHA)和美國卒中學會(ASA)則建議等待4周後開始抗凝治療,儘管證據僅為IIb級。因此,大多數醫生認為,對於合併腎周血腫的患者,4~6周後再開始抗凝治療是合適的時間。在本病例中,醫生認為其腎周血腫已經穩定,而持續性血尿與腎靜脈血栓相關,因此,在腎活檢3周後便重新開始了抗凝治療。
總之,經皮腎活檢有出現血尿的風險,如有必要,應考慮從其他方式獲取腎組織,如頸靜脈活檢,其血尿風險較低。當腎活檢患者術後出現血尿時,應根據其病史、輔助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對患者血尿病因進行鑒定。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腎周血腫穩定的長期血尿患者而言,應該鑒別是否有腎靜脈血栓形成。而抗凝治療的開始時機則與患者的病因、腎內以及腎外情況相關,乃至需考慮患者的病史和個體差異。本病例表明,對於腎靜脈血栓形成和腎活檢後腎周血腫的患者,略早於4周重啟抗凝治療或是一種安全的治療行為。
參考文獻:
1. Kamarudin MI, Nadarajan C, Daud MAM. Double trouble - management of perinephric hematoma and renal vein thrombosis post percutaneous renal biopsy. BMC Nephrol. 2022 Sep 9;23(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