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別做「生魚片」,小心寄生蟲感染,嚴重可致癌!勸你管住嘴

炎炎夏日,氣溫變得很高,人們也在紛紛尋找解暑的好方法。每當這個時候,來上一份冰涼解暑的食物,或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比如冰粉,西瓜,涼麵等。

但是,如果貪圖解暑和美味,因此而選錯了食物,後果也不堪設想:

根據廣東電視台的報道,一名男子在長期食用生魚片後反覆發燒,送到醫院檢查,居然在肝臟里發現了寄生蟲!並被確診為「肝吸蟲病」。根據男子的描述,他每隔一兩周都會吃一次生魚片,並且是使用淡水魚做的。

用淡水魚,來做生魚片嗎?我們都知道,生魚片大多是用深海魚來製作的,並且很少出現寄生蟲感染的情況。為什麼吃淡水魚做的生魚片,居然還有寄生蟲感染的風險?

淡水魚和深海魚做的生魚片,兩者有什麼不同?

除去口味方面的差異,淡水魚和深海魚的最大區別,在於生存環境不同。

淡水魚。例如草魚,鯉魚,鱖魚等,它們都生活在淡水區域中。淡水的pH值穩定,且不存在其他的惡劣條件,例如細菌,寄生蟲等,能夠很輕易地在淡水中生活。

而淡水魚常年和寄生蟲生活在一起,體內更容易被寄生蟲所感染,如果人類在不經過烹飪處理的情況下食用,寄生蟲二次感染的可能性自然很高。

深海魚。例如沙丁魚安康魚等,這些魚生活在海洋,海洋的惡劣環境是很難允許寄生蟲生存的,因此,海魚中的寄生蟲很少,甚至幾乎沒有,即便做成生魚片,寄生蟲感染的概率也很低。

所以,之所以淡水魚不能做生魚片,是因為魚肉本身被寄生蟲感染的可能性更高,程度更大。新聞中的男子每隔一周就要吃一兩次,被寄生蟲感染的風險也會進一步提高。

而淡水魚主要造成的寄生蟲隱患,屬於「肝吸蟲病」,可不要小看這種寄生蟲,一旦入侵身體,蟲卵甚至能在人體內存活幾十年!

蟲卵能在體內存活幾十年!肝吸蟲病會帶來怎樣的隱患?

顧名思義,肝吸蟲病即為被肝吸蟲寄生感染。這種寄生蟲一開始寄生在淡水生物體內,通過食物攝入的方式,能夠進入人體中引起二次感染。

根據疾控中心統計,我國22個省市中,肝吸蟲病感染人數超過1200萬,足以見其廣泛性和威脅性。

一旦被感染上肝吸蟲病,2類隱患不容忽視

容易誘發肝臟、膽管炎症

可別小看肝吸蟲,即便它進入你的肝臟中,什麼壞事也沒做,仍然會給身體健康帶來損害。在大量肝吸蟲在肝臟,膽管中爬行的時候,受到異物刺激,肝臟膽管出現炎症的風險也會提高。

比如急性肝炎急性膽管炎等,都是肝吸蟲病主要的病發癥狀。

②甚至存在肝癌的風險

是的,你沒有看錯,如果長期存在肝吸蟲病的癥狀,甚至有罹患肝癌的隱患,這是因為肝吸蟲的分泌物、代謝產物、蟲卵等都屬於刺激性物質,這些刺激物持續對肝臟組織造成刺激,導致炎症和增生反覆出現,惡化成癌症的概率也會更高。

因此,在2017年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就明確將肝吸蟲列為1類致癌物。警惕肝吸蟲感染的風險,類似「淡水魚生魚片」一類的食物,可千萬不要再食用了。

不過話說回來,肝吸蟲病雖然有轉化成肝癌的風險,但早期癥狀並不明顯,在肝吸蟲寄生繁殖到一定程度前,患者往往很難察覺。發現得越晚,治療的難度也會越高,提前發現早期肝吸蟲病的癥狀很重要。

這3種癥狀,是肝吸蟲病感染的「徵兆」

癥狀一:反覆發燒

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在外物入侵的時候發動,通過提高體溫的方式殺死病毒或者寄生物。

因此,如果身體存在肝吸蟲病隱患,免疫系統啟動,會造成反覆發燒的癥狀。還會並發例如腹瀉,噁心的情況出現。

癥狀二:右上腹部疼痛

肝臟和膽管位於身體右上腹部,如果存在肝吸蟲病隱患,在寄生蟲的刺激下,會導致疼痛或不適癥狀出現。典型情況就是右上腹部疼痛,並且呈現間斷性疼痛的情況。

癥狀三:肝周出現腫塊

肝吸蟲繁殖過多,導致肝臟出現負擔,肝臟會出現增生的情況,肝臟增生導致肝部腫大,在體表可能會有腫塊出現。

如果發現自己右上腹部突然出現明顯腫塊,並且數量不少,且平時有喜食生食的習慣,警惕早期肝吸蟲病癥狀,及時前往醫院治療。

夏日炎炎,雖然吃生魚片是不錯的消暑手段,但淡水魚生魚片,還請千萬不要碰,肝吸蟲病的威脅一定要重視。吃淡水魚的最好方式,依舊是高溫烹煮,合理科學地安排膳食,才是身體健康的基礎。

參考資料:

[1]【#男子常吃淡水生魚片患上肝吸蟲病# 反覆發燒不止】,廣東電視台,2020-6-30

[2]張翠閣, 徐玉珍. 淡水魚與肝吸蟲病[C]// 四川省營養學會年學術會議暨婦幼營養保健學習班專題報告及論文摘要彙編. 1997.

[3]馬健強, 陳國雄, 唐弦,等. 肝吸蟲病流行地區人群相關生活習慣及健康知識調查[J]. 熱帶醫學雜誌, 2018, 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