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的又一好處被發現!怎麼吃很有講究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心血管疾病、傳染病和癌症是當前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其中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最多,佔全球總死亡人數的29%!

而飲食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一直是大家重點關注的,其中雞蛋又是眾說紛紜的焦點食材——有些人覺得雞蛋的膽固醇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而不敢吃;但近年來有多項研究顯示:雞蛋攝入與健康人血脂異常無關,心血管疾病史者可適量攝入。

那到底是吃還是不吃呢?

研究證實:雞蛋攝入

能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

雞蛋,幾乎包含了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被譽為「理想的營養庫」,在促進生長發育、健腦益智、保護視力、輔助延緩衰老等方面都有好處。

而2018年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立明教授課題組在BMJ旗下期刊《心臟》上發表的研究成果:一天一個雞蛋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18%,出血性中風死亡風險降低28%有關。

普普通通的雞蛋,為什麼有這麼大的作用?

近日,北京大學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的研究人員使用靶向核磁共振的技術檢測了4000多名參與者血漿樣本中225種代謝物,發現了其中的機理——適度的雞蛋攝入,或許能夠通過增加血液中心臟健康代謝物的數量,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具體表現為:

1、雞蛋能升高好膽固醇

降低血膽固醇

雞蛋攝入與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的濃度呈現正相關。這些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清除血管中的膽固醇,改善膽固醇代謝特性,從而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2、雞蛋能促進肝臟

對壞膽固醇的代謝

雞蛋攝入量與載脂蛋白A1指標呈正相關。而載脂蛋白A1可以使外周的膽固醇運送到肝臟進行代謝,從而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的水平。

總而言之,雞蛋攝入量改變了機體代謝標誌物的表達,而這些改變的標誌物恰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成負相關,因而可以推測雞蛋的攝入能改變機體代謝,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健康吃蛋,還需知道這幾點

1、攝入量有要求

雞蛋有益,卻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每周食用3~6個雞蛋更有利於健康。

研究納入了60952名成年人,結果顯示:每周吃雞蛋3~6個的受試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降低了,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升高,此時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低。

2、蛋黃不要丟

很多人都知道蛋黃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就只吃蛋白。其實並不推薦。

因為蛋黃就像是雞蛋的核心,其集中了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所有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和微量的維生素C;鈣、磷、鐵、鋅、硒等礦物質則都比較豐富。

因此,除了高血脂等特殊人群,建議吃整蛋。

3、挑蛋別糾結

吃雞蛋的第一步,在於「選擇」,但白皮蛋、紅皮蛋、烏雞蛋、土雞蛋……市面上雞蛋種類多,而價格也相差很大,那它們的營養成分有什麼區別呢?

有專家曾做過相關實驗發現,各種蛋裡面的成分相差不多,營養素的含量並沒有因為價格的升高而增高。

所以買雞蛋,選新鮮的就好~

資料:科普中國

編輯:高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