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了,要評選最喜愛的水果你會選哪種水果呢?相信很多人會選擇西瓜和荔枝。
荔枝自古以來就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水果。因為其獨特的清香味與甜蜜的口感更是令人食之難以忘懷。但是,荔枝雖然好吃保質期卻非常的短,在古代那種交通科技還不夠發達、儲藏技術還不夠完善的條件下,一般只有皇親貴族或達官貴人才有機會一嘗其味。
史上更有楊貴妃對荔枝情有獨鐘的說法和記載。晚唐詩人杜牧就曾寫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
雖然詩作的主旨是在借古諷今,但從側面也凸顯出了荔枝的珍貴以及楊貴妃對它的喜愛。
到了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荔枝不再是難求的水果,但是更大的煩惱凸顯出來了,就是吃太多荔枝可能帶來的後果。
荔枝吃起來這麼甜,最容易引起聯想的就是它與血糖的關係。有的人聽過吃荔枝過多會引發低血糖的新聞,就可能會覺得吃荔枝可以降血糖,這是一種存在誤區的認知。
要想搞明白這些,首先就要明白如此甜的荔枝裡面究竟有些啥。
荔枝是屬於營養成分較為豐富的水果,每100g荔枝含有約71千卡的能量。荔枝的蛋白質及脂肪含量較少,每100g含有大概16g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其餘的則為水分和礦物質以及各類維生素等。
經現代研究發現,吃荔枝可以幫助人體營養腦細胞,可以改善失眠、健忘、多夢等癥狀,還可以起到美容養顏、抗衰老的作用。但就是這個對人體看起來很有益又好吃的水果,可能並不適合一些人食用,還可能在健康的人群大量食用後帶來不適。
吃太多荔枝可能導致低血糖是真實的情況,但這並非一種良性的調節。荔枝里除了水分,大部分就是碳水化合物,也可以俗稱為糖。荔枝中的糖主要有葡萄糖、蔗糖和果糖。這三種糖類中,葡萄糖及果糖屬於單糖類,在進入人體後不需要太長的吸收時間。因此非常容易造成血糖升高的,荔枝的升糖指數為71,為高升糖指數食物。
吃荔枝造成的低血糖主要與胰島素過度分泌有關。就算健康的人,連續吃太多荔枝也會導致身體內的血糖升高較快或大腦接收到太多糖分進入體內的信號。這個時候就會促使胰島素大量的分泌。健康的人胰島素分泌機制比較敏感,對於胰島素的利用也會較為敏感,大量的胰島素被分泌之後開始對血糖進行調控。隨著這個過程的發展就可能會導致胰島素的調節過度,出現低血糖的情況。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藉助荔枝會使造成低血糖的這個問題去大量吃荔枝。主要原因有三點。
1、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和利用機制本身就存在異常。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血糖水平升高且不能夠受身體調節控制是身體內分泌系統等出現了問題。胰島素不僅僅可能是分泌不足還可能是靶器官的敏感度下降出現了胰島素抵抗的問題。
如果利用吃荔枝來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並不能保證其正常的分泌更不能調節靶器官對於胰島素的敏感度。
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僅不能起到調節血糖的作用,還可能由於糖分攝入過多而導致血糖水平控制不佳。
2、荔枝的含糖量較高,並不能解決糖尿病患者糖耐量的問題。
就算多吃荔枝能夠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但是攝入那麼多的糖分也不一定能夠被很好地利用和代謝,這對於血糖水平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甚至會造成危險的。
3、如果糖尿病患者因為吃大量荔枝引發低血糖,其實是更嚴重的問題。
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注意血糖升高的問題,更多的時候還要注意低血糖可能帶來的危險。如果吃太多荔枝導致胰島素出現過度分泌的情況,是不利於身體內分泌系統的健康調節的。
在這期間如果再引起低血糖,可能會導致身體無力、心悸、異常出汗,甚至出現昏迷等危險情況。
總的來說,荔枝雖然是營養豐富的水果,但是它的升糖指數以及含糖量都不是很適合糖尿病患者來食用的。如果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可少量嘗嘗荔枝,不可以吃太多,以免引起身體不適及血糖升高。如果本身血糖控制得就不太好,還是不建議吃荔枝的。
那炎炎夏日,糖尿病患者要想吃點水果,該怎麼吃呢?以下給出兩點建議。
1、挑選水果的時候要注意含糖量及升糖指數。
水果的種類豐富,每種水果都有自己的風味和口味。糖尿病患者在挑選水果的時候建議參考一下水果的含糖量和升糖指數。
在水果里,比較適合糖尿病患者吃的主要有蘋果、草莓、柚子等,還可以吃一些西瓜,但是西瓜升糖指數較高,不建議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時候吃。當然,不管吃哪類水果,都可能對血糖有影響,所以一定不要吃太多水果。
2、吃水果除了要注意量,還要注意吃的方式。
再營養的東西吃多了對身體都沒有好處,水果也是一樣。不管是糖尿病患者還是其他人群都不建議吃過量的水果以免造成代謝負擔。
同時,也建議糖尿病患者在吃水果的時候不要選擇一次性吃完,以免造成突然攝入過多的糖分。可以選擇一個水果分少量多次的方法食用,這樣可以給身體代謝一個緩衝的過程。
在生活中還是建議糖尿病患者能夠遵醫囑服藥,通過健康科學的飲食結構進行能量的獲取,同時做一些合適的運動來避免體重基數過大的問題。在保持好血糖水平的情況下,吃東西就不會存在那麼多的負擔了。
如果這篇文章能夠稍微解答一些疑問,希望大家積極留言一起討論,能夠收到點贊轉發那就再好不過了。如果有什麼好的意見或建議,也辛苦大家留言或私信予以指導。
另外,如果大家有什麼想了解的話題和問題,可以通過留言的形式,讓我了解一下。我會選擇大家較為感興趣的健康話題進行一些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