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頭痛、心慌、出汗多、血壓高,它是什麼問題,需要做什麼檢查

先來說一個門診遇到的患者,這是一位中老年女性,來就診的原因是最近3年經常會出現頭痛、心慌、出汗多,頭疼時血壓高,伴胸悶、氣短,但無胸痛。有癥狀時血壓能達170/90mmHg,心率110次/分,休息後可自行緩解,但反覆發作,每次持續約1-2小時,大約每半個月發作1次。降壓藥為苯磺酸氨氯地平 5mg ,每天一次;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 47.5mg 每天一次;血壓控制不好。

血壓波動在臨床上非常常見,有精神的因素、服藥不規律、環境的影響等等。但是出現這種比較典型的表現,我們需要除外有無內分泌疾病,特別是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因此做了相關的檢查,結果發現血兒茶酚胺代謝產物:3-MT 0.057nmol/l ,MN 0.09nmol/l,NMN 12.91nmol/l ,24小時尿兒茶酚胺:NE 1352.6ug/24h ,24hE 1.5ug/24h,24hDA 334.9ug/24h,腎上腺增強CT:右側腹膜後高強化佔位,大小4.7cm×3.5cm×4.5cm。後行MIBG顯像:提示中上腹部異常所見,考慮副神經節瘤可能。

經過上面的一系列檢查,結合病史,我們基本可診斷為副神經節瘤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的一些特點

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瘤是指分泌兒茶酚胺的一類腫瘤,兒茶酚胺通常包括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多巴胺三種,兒茶酚胺升高通常會引起血壓升高。如果這個腫瘤長在腎上腺上稱為嗜鉻細胞瘤,長在腎上腺外的稱為副神經節瘤

這類腫瘤的患者血壓有什麼特點呢?

有的患者認為血壓會持續升高,也有的患者認為是陣發性升高,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是可能存在的。甚至有些患者血壓也可以正常,是因為偶然做其他檢查發現的。

其實,所有疾病都一樣,有典型的表現,也有不典型的表現,而診斷困難的是那些不典型的患者。

對於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患者的血壓表現具體來說有下列幾種情形:

(1)陣發性血壓升高,約佔1/3:發作時血壓突然上升,發作時常伴有「頭痛、心悸、出汗」三聯征,發作間期血壓可正常。

(2)持續性高血壓,約佔半數:是兒童嗜鉻細胞瘤高血壓最常見的表現。此類患者高血壓可一開始呈持續性,或者從陣發性發展為持續性高血壓。

(3)持續性高血壓陣發性加重:這主要是由於血循環中兒茶酚胺濃度的變化所導致血壓波動,陣發性加劇。

(4)血壓正常: 這種情況也可以在臨床上見到。

此外,這類患者有一個比較特殊的血壓表現,就是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立位血壓比卧位血壓明顯下降,達到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

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瘤患者平躺休息五分鐘後,讓其站立,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站立不穩、視力模糊的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暈厥。因此,這類患者由平卧位到直立位時,要比較緩慢,以防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高血壓患者,特別是血壓波動大的患者,如果還有比較特異的頭痛、心慌、出汗的現象,當然這些表現一般是同時出現的,需要警惕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瘤,建議到內分泌科來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