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嚨處有異物感,慢性咽炎怎麼治?一劑會厭逐瘀湯,助你活血行氣

有些人老覺得喉嚨里有一團東西堵著,像塞了個梅子核一樣,咳又咳不出來,咽又咽不下去,以為是喉嚨里長了什麼東西,去醫院一檢查,又被告知沒有實物。

西醫會告訴你這是慢性咽炎,所以一般會當炎症來治。

那中醫怎麼治呢?

眾說紛紜,有人覺得該從肺著手,畢竟咽喉是肺的門戶;

也有人說應當以治脾為主,《內經》雲「喉咽乾燥,病在土脾」 ;

還有人說得治腎,因為中醫稱咽炎「虛火喉痹」,而這個虛火就是因為腎陰不足,才導致虛陽上越的。

以上說法都沒錯,這也是中醫所說的同病異治。

然而,中醫還有種說法,叫作「肝氣鬱結」,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和高強度的工作,往往給人以諸多無形的壓力,隨之而來的是焦慮、煩躁、不安。

而我們遇到這些壓力或者不順的時候,常會有胸悶或鬱悶的感覺,這個時候其實是肝鬱了。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而肝鬱勢必會導致肝失疏泄,體內氣機就會鬱結在一起,這個時候你可以摸一下脈,大概率脈搏是緊繃的,像緊繃的琴弦一樣,所以稱之為弦脈,歸根結底還是氣結的緣故。

氣血本就是一家,氣能載血,氣滯則血瘀,長久以往,體內局部就會形成氣滯與血瘀互結的「痰」,讓你感覺喉嚨里像是卡了個梅核一般,吐又吐不出來,咽也咽不下去,中醫形象的稱之為梅核氣。所以啊,這也是為啥慢性咽炎的人老要清嗓子的原因。

用什麼方子呢?

向大家介紹出自王清任醫林改錯》中的會厭逐瘀湯。會厭指的是咽喉,所以會厭逐瘀湯專門去咽喉瘀血。

會厭逐瘀湯:柴胡、枳殼、赤芍、桃仁(炒)、紅花

柴胡

赤芍是一味偏於苦寒的藥材,入肝經

所以赤芍可以清肝火,散肝鬱,

方中芍藥配合了甘草,也是《傷寒論》中比較經典的另一個方子——芍藥甘草湯,主要用於止痛,

那用在這裡,止的就是肝氣鬱結所致的胸痛。

有人可能會問,同時芍藥,白芍和赤芍有啥區別,

簡單說,它們都入肝經,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然,白芍味偏酸,具有收斂肝陰,養血調經的功效;赤芍呢,偏於苦寒,具有涼血的功效。

赤芍

白芍

枳實是一味苦寒的藥材,具有破氣消積,化痞散結的功效。

如果說柴胡是主升的,那枳實就是主降的,

枳實可以把鬱結的氣機破開,然後往下降,一直降到下焦。

枳實還有個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叫枳殼,

它倆性味歸經都一樣,區別在於枳殼藥性較為緩和,枳實呢,要來得激烈一些。

柴胡和枳實,一個升清,一個降濁,一升一降,團在體內的淤堵的氣機不就被打開了嗎。

枳實

枳殼

活血化瘀:桃仁、紅花、當歸

當歸甘溫質潤,不僅可以補血養血,還可以活血化瘀,被視為血家之聖葯

除此之外,當歸還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把上焦化的瘀,可從下焦排泄出去。

當歸

桃仁是一味偏苦的藥材,苦可以通泄、又入心、肝血分,

因此,桃仁善泄血滯,祛瘀能力較強,被歷代醫家視為治療多種瘀血阻滯病症的要葯。

和當歸一樣,桃仁也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

《本經》:"主瘀血,血閉症瘕,邪氣,殺小蟲。"

本草綱目》:"主血滯風痹,骨蒸,肝瘧寒熱,產後血病。"

桃仁

紅花總的來講,和桃仁差不多,也入心、肝經。

然,紅花偏於辛溫,善以辛散之性溫通血脈經絡,活血祛瘀,通經止痛之力較強。

《本草綱目》,"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

《本草正》,"達痘瘡血熱難出,散斑疹血滯不消。"

桃仁與紅花,一泄一行,清理了血滯,也化解了血瘀。

紅花

涼血生津:生地、玄參

生地玄參都是偏於甘寒的藥材,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

那這裡為什麼需要涼血呢?

主要是因為血液瘀積久了,容易化熱,喉嚨口就老感覺像是有一團火在那裡燒,一直燒一直燒的,把口中的津液都燒沒了,所以老有口乾舌燥的感覺,想用水來潤一下喉嚨,

生地、玄參甜甜涼涼的,就像是冰飲一樣,可以給沸騰的血液降降溫,清除掉體內的虛熱

生地黃

玄參

引葯上行:桔梗

最後,再用一味桔梗,桔梗呢,具有引葯上行的功效

可化作一葉小舟,載著其他幾味葯升上去,升到咽喉。

桔梗


聊完了會厭逐瘀湯,我們再來說一說哪些人適合使用呢?

主要概括來說,就是氣滯血瘀

因此,一生氣,一鬱悶,咽炎就會加重。

然而,會厭逐瘀湯中用到了不少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藥材,

因此,更適合血瘀人群使用。

這樣的人有一個很重要的判斷指征就是,舌下靜脈怒張,好像珊瑚一樣,這說明身體已經有瘀血了,會厭逐瘀湯就可以用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