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了,出事了!
一大早,閨蜜火急火燎給我發信息
「出啥事了?」
要麼出軌,要麼出櫃!
▲純梗圖,圖文無關
頓時我就來了興緻:「怎麼說?」
我老公是典型廣東人
廣東男人,你懂的
一輩子摳摳搜搜
(我懂,上一個就是這麼分的)
出門從來不講究
頂多拿個潦草的帆布袋
對,就這種
▽
出去吃飯
坐下第一句話永遠是
「服務員,紙巾給我退了」
吃完下到停車場
發現忘了領10塊錢的停車票
他拔腿就回樓上追
還有平時到超市買東西
大包小包的,他寧願左擁右抱
也不肯花2蚊雞買個塑料袋
「廣東男人是這樣的呀
啥都講性價比
『貴」可以,『買貴』那可不行」
雖然吃過前任的虧
但我覺得他老公沒毛病
「所以,怎麼看出他出軌(櫃)了?」
今天不是「520」嗎?
他突然送我一個醫美項目
說什麼可以去法令紋
上萬塊那種
首先!他竟然知道法令紋這個詞
這就很可疑了!
(他甚至說得出那個術語叫鼻唇溝紋)
而且這種節日
他基本不會送我東西
看到別人送花送公仔啥的
還一臉煩躁
「又搞咩花神啊」?
今天突然這麼反常
還不是做了壞事心虛?
「嗯……聽起來是有點」
如果只是心虛還好
關鍵他想推我進火坑!
「啥意思?」
你等等
我把那個醫美髮給你
我一看閨蜜發的:
好傢夥,典型的廣東男人!
連送醫美都知道「薅羊毛」
我豎起大拇指:
你老公真夠牛的
不虧是每個周末
都跑去偏遠郊區找農家樂的廣東男人
連臨床試驗這種門道都被他摸到了
閨蜜一臉疑惑:
臨床試驗哦
不是讓我去做小白鼠送死嗎?
你想多了
「醫美」試驗在大醫院基本「搶破頭」
姐妹們,你真的是吃了「沒在醫院上班」的虧。
免費糾正魚尾紋,免費填充淚溝,免費填充眼眶凹陷……
這些醫美臨床試驗,全是正規三甲大醫院才有資格送的「福利」。
往往皮膚科、整形外科把易拉寶一放到門口,或者在公眾號一發通知,名額就被秒光。
左右滑動查看
臨床試驗都幹些啥呢?
舉個例子,注射肉毒素,消除川字紋。
市面上有很多安全有效的肉毒素,可以用於注射川字紋。現在有個同類的新產品要上市,那怎麼證明它一樣安全有效呢?
做臨床試驗。
比如找來100個受試者,隨機分成2個組,用同樣的方式注射,50個人打的是新葯,50個人打的是舊藥。
注意,這個臨床試驗是「雙盲」的。
就是醫生、受試者都不知道,你打的是新葯還是舊藥。
最後一看,2組人的川字紋都改善了,也沒有出現什麼副作用,那就說明新葯和舊藥一樣,都是安全有效的。
▲圖源:Bilibili@大物是也
哪些醫療美容項目會有臨床試驗?
答案是幾乎所有。
只要是想在中國內地合規上市的藥物(比如肉毒素)、注射材料(比如玻尿酸)、醫療器械,基本都需要在內地開展臨床試驗。
它可能是國內自主研發的產品;也可能是在國外已經上市用了很多年的產品,但引進中國內地之前,往往要先在內地做臨床試驗,證明它同樣適合「中國寶寶的體質」。
▲一位銀屑病患者,參加北大深圳醫院皮膚科一項III期創新葯臨床試驗,療效很好,特地給團隊送了錦旗
吃瓜群眾
對臨床試驗的2個誤解
01
臨床試驗,「試試就逝世」?
小動物:不,要走也是我們走
你說你是小白鼠,實驗室里那些小動物要集體爆哭了:
別搶戲好嗎?我們才是真正的「小白鼠」!(會亖的話,我們早就亖過了)
臨床試驗,指的是在人體上的「試」驗。
而在此之前,藥物早已進行過體外的細胞實驗、動物實驗:
- 細胞實驗:在培養皿中,用藥物對付癌細胞、細菌或者病毒等,看能不能「嘎嘎殺敵」?
- 動物實驗:在小鼠、犬類、猴子等動物身上,看看藥物是怎麼吸收、代謝的?毒性如何?
▲被霍思燕和杜江一家領養的實驗犬比格(珍珠)
剛被領養時,不會下樓梯
冷知識
「拆家王」比格犬在實驗室是「人氣王」
讓鏟屎官頭fa fa痛的「惡魔」——比格犬,傳說中的沙發解體大賽冠軍、偷吃外賣的慣犯……到了實驗室里,卻是拯救人類的「超級英雄」。
因為它們與生俱來這些「特性」:易於繁育、不咬人、服從命令、和人體器官構造接近、痛點還比較低
(啊啊啊啊但他們還是會痛啊嗚嗚嗚
)
……
▲比格公社裡的退役實驗比格犬(@比格公社)
此外,實驗室里的「明星」動物還有:
- 小白鼠:科研領域的「急先鋒」;
- 恆河猴:生物醫藥的「黃金標尺」;
- 雪貂:呼吸道病毒的「活體雷達」;
- 斑馬魚:再生醫學的「魔法學徒」
- ……
(手動點擊下方鏈接可了解詳情)
「4・24」世界實驗動物日:今天是「動物打工人」的紀念日
在細胞、動物實驗這兩關都過了之後,藥物才有資格來到人體身上,這時它們的安全性已經有了基本的保障。而且,要真正走到人體試驗,還需要得到國家葯監部門的同意。
接下來,科研人員通常還要分3步,在人體上一點點推進臨床試驗:
Ⅰ期臨床試驗
小範圍測一下:安不安全?
Ⅰ期也叫安全性的「初試」。
這是新葯在人體的「首次亮相」,核心目標:看看這個新葯會不會在人體「惹禍」。
看看在預估的可控範圍內,人體能耐受多少劑量?並觀察藥物在體內「吃喝拉撒」(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的全過程。
受試者:健康的志願者(偶爾是患者)。人數很少,一般20-100人。
Ⅱ期臨床試驗
中範圍測一下:是不是真有效?
Ⅱ期也叫有效性的「小考」。
此時藥物首次進入「實戰」階段,回答「這個葯真的能治病嗎?」
當然,也會看看最佳劑量多少——藥效高,同時風險低,既要又要。
受試者:患者群體。人數增加到100-300人。
▲試驗全程都是在「安全」可控範圍內進行
(北大深圳醫院供圖)
Ⅲ期臨床試驗
大範圍對比:是否大部分病人都有效?
Ⅲ期也叫療效的「終極驗證」。
這是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臨床試驗階段,對於新葯能否獲批上市起決定性作用。
需要設立對照組,把新葯跟現有的標準療法做對比。如同「大型擂台賽」,新葯勝出才能獲得「上市資格證」。
受試者:患者群體。需要300-5000人。
▲每一步都有專家嚴格把關
正因為Ⅲ期的人數最多,所以我們最容易接觸到的,也是Ⅲ期臨床試驗。
在那之前,新葯已經通過了層層把關,包括在細胞、動物、小中範圍人群的試驗,確定安全有效之後,才會進入到大範圍的三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相對較高的。
參加臨床試驗,絕不是「試試就逝世」!
更準確的理解是——科研人員拿著相對安全的葯:
借你身體攢數據。
對於疑難白血病、胰腺癌等「走投無路」的癌症晚期、罕見病患者來說,臨床試驗也許是照進黑暗的唯一的「一道光」。
左右滑動查看部分在招「臨床試驗」項目
02
入選了就不能退出?
不,隨時可以「提桶跑路」
臨床試驗就像一場精密的手術,申辦方(葯企)、研究者(醫院)、倫理委員會、受試者各司其職。
其中,受試者絕不是工具人,而是被「捧在手心」的主角。
試驗過程中,任何一方都希望獲得漂亮的治療數據,不想看到患者出現任何不適。
▲每一沓資料背後都是無數次數據記錄、無數個夜以繼日的研究(北大深圳醫院供圖)
所以,參加臨床試驗後,患者相當於擁有了一個「VIP醫療團隊」,從大專家到住院醫生,所有人都圍著你轉,定期體檢監測,詳細的病情分析,隨時解答疑問……
在這場「手術」中,受試者的安全永遠處於最高位置,是臨床試驗的絕對紅線。
研究者是受試者的「安全第一責任人」,人命>數據,一旦發現安全風險,他們會隨時叫停試驗。
▲國家葯監局對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臨床試驗項目現場核查
倫理委員會是試驗的「道德守門人」,道德絕不妥協,一旦發現倫理風險,他們也會隨時「斃掉」試驗。
受試者簽了知情同意書「入組」後,也不是「任人宰割」,如有「不爽」,中途可以隨時退出。
講真
在受試者面前
醫生(研究者)、葯企
哪是什麼高知分子、出資人
更像是卑微的「舔狗」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
世衛組織選了
「5.20」這一天作為
國際臨床試驗日
對於醫生等科研人員來說
如果你同意了「入組」
那絲毫不亞於答應了他們的「求婚」
他們能感動得
當眾就給你內心哭得稀里嘩啦
▲圖源:Bilibili@大物是也
(故事的最後……)
也許是我解釋得太過感性
電話那頭
閨蜜忽然哭得泣不成聲
我有點懵:
咋了這是,被老公的誠意感動了?
閨蜜哭得更大聲了:
「我剛才沒說實話
那個醫美,是我偷看他手機發現的
他發給的是另一個女生!」
▲圖源:@橘狗馬什麼梅
信息來源:深圳市衛健委科教處、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