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季,氣溫升高,戈登熱悄然來襲,遠離3個傳播途徑

2025年05月16日16:30:22 健康 4251

一到夏季,氣溫升高,戈登熱悄然來襲,遠離3個傳播途徑 - 天天要聞

每年夏季,隨著氣溫升高,蚊蟲滋生,一種被稱為「斷骨熱」的疾病悄然來襲。它就是登革熱,因其劇烈的頭痛、肌肉關節痛和高熱癥狀而得名。儘管近年來登革熱在廣東、雲南等南方地區頻繁暴發,許多人卻對它的傳播方式、危害程度和預防措施知之甚少。

登革熱:被蚊子「投毒」的隱形瘟疫

登革熱不是普通的「蚊蟲叮咬過敏」,而是一種由伊蚊傳播的烈性病毒病。它的可怕之處在於:

1. 傳播速度驚人:一隻感染伊蚊可終身帶毒,並通過叮咬將病毒傳給數十人。

2. 癥狀迷惑性強:初期與感冒、流感相似,極易誤診。

3. 二次感染致命:若曾感染過一種登革病毒,再次感染其他血清型時,發生重症風險飆升30倍。

數據直擊

· 全球每分鐘新增60例登革熱病例,每24小時奪走25條生命。

· 我國廣東、雲南、海南等地為高發區,近年病例數呈上升趨勢。

· 兒童、老人、免疫力低下者是高危人群,但青壯年同樣可能「中招」。

一到夏季,氣溫升高,戈登熱悄然來襲,遠離3個傳播途徑 - 天天要聞

傳播鏈:蚊子是「罪魁禍首」

1. 傳染源:登革熱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初期(1-3天)血液中病毒濃度最高,成為蚊子的「毒源」。

2. 傳播媒介埃及伊蚊(俗稱「花腳蚊」)和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是主要傳播者。它們白天活動,尤其在日出後2小時和日落前2小時最為活躍。

3. 傳播過程:蚊子叮咬感染者→病毒在蚊子體內繁殖→蚊子再叮咬他人時傳播病毒。

生死72小時:識別疾病進展的"紅綠燈"信號

典型病程四階段:

發熱期(第1-3天)

突發40℃高熱伴"三痛征"(頭痛、眼眶痛、骨關節痛)

特徵性"醉酒貌":面頸胸部潮紅

預警信號:發熱第3天白細胞降至<3×10⁹/l

臨界期(第4-6天)

體溫驟降時出現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

警報體征:腹部劇痛、持續嘔吐、牙齦出血

實驗室指標:血小板<100×10⁹/l,血細胞比容上升20%

恢復期(第7-10天)

特徵性瘙癢性充血疹從四肢向軀幹蔓延

警惕"假愈期":可能出現遲髮型腦炎或心肌炎

重症預警評分系統:

腹痛+嘔吐+血小板減少(3項全中預示血漿滲漏風險增加7倍)

血清ast>1000u/l提示肝臟嚴重受累

超聲檢測膽囊壁增厚>5mm為休克前兆

一到夏季,氣溫升高,戈登熱悄然來襲,遠離3個傳播途徑 - 天天要聞

感染後的應對:治療與誤區

登革熱是自限性疾病,多數患者1-2周康復,但重症需及時就醫。

治療原則

1. 對症支持:補液、退熱、止痛,維持電解質平衡。

2. 禁用藥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可能加重出血風險。

3. 重症監護:出現休克或器官衰竭時,需住院輸血、使用升壓葯。

常見誤區

誤區1:登革熱只是「小感冒」。

→ 實際上,重症登革熱可能導致死亡,必須引起重視。

誤區2:吃退燒藥能快速降溫。

→ 高熱時優先物理降溫(冰敷、酒精拭浴),藥物需遵醫囑。

一到夏季,氣溫升高,戈登熱悄然來襲,遠離3個傳播途徑 - 天天要聞

科學預防是關鍵

目前尚無特效藥和疫苗,防蚊滅蚊是預防登革熱的根本手段。

1. 清除積水

· 翻盆倒罐:每3天清理花盆托盤、水桶等容器。

· 密閉儲水:水缸、水箱加蓋密封,防止蚊蟲產卵。

· 疏通排水:保持下水道暢通,避免積水。

2. 物理防護

· 安裝紗窗、紗門,睡覺使用蚊帳。

· 出行穿淺色長袖衣褲(蚊子怕光)。

3. 化學防護

· 使用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驅蚊劑。

· 定期噴洒殺蚊劑,消滅成蚊。

戶外活動注意事項

· 避開蚊蟲高峰期:日出後2小時和日落前2小時減少外出。

· 遠離蚊蟲密集區:樹蔭、草叢、涼亭、水塘等區域需特別注意。

· 隨身攜帶驅蚊工具:電蚊拍、滅蚊燈可有效驅趕蚊蟲。

登革熱看似「遙遠」,實則潛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從清除一個花盆的積水,到使用驅蚊劑、避免蚊蟲叮咬,每一個行動都是對健康的守護。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醫生告誡:男性若堅持深睡眠調節,不出半年,身體或有4個轉變 - 天天要聞

醫生告誡:男性若堅持深睡眠調節,不出半年,身體或有4個轉變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吐槽:「我這30多歲的人了,每天晚上睡覺就跟打仗似的,翻來覆去睡不著,早上又起不來。白天一整天都昏沉沉的,感覺整個人都不太對勁。」我聽完之後忍不住問他一句:「你是不是經常熬夜打遊戲、刷短視頻?」他點點頭。我說:「那你還挺幸運
夏季必備,防溺水指南請查收 - 天天要聞

夏季必備,防溺水指南請查收

暑期臨近安全問題不可忽視外出遊玩時一定要遠離野外危險水域如何預防溺水?溺水後如何自救?夏季必備防溺水指南請查收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讓孩子去游野泳 不要讓孩子私自到水邊玩耍一定要牢記防溺水知識時刻提高警惕來 源:人民網編 輯:龍 英 鄭永揚 編 審:陳忠友監 制:許再晶總監製:劉仁軍 ...
212項檢查,190個毛病:當看病成為藝術 - 天天要聞

212項檢查,190個毛病:當看病成為藝術

王博及其作品《毛病》。南方周末記者 吳小飛 攝又到一年畢業季。今年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業作品展上,有一件非典型藝術作品格外出圈。畢業生王博為了了解自己的身體,做了212項檢測,最終查出190個毛病——大到間歇發作的驚恐障礙、肺部結節,小到臉上長的脂肪粒、斑點。所有體檢結果和藥品,共同構成了王博的畢業作品《毛病》...
假得五花八門 海關又查獲一批侵權LABUBU - 天天要聞

假得五花八門 海關又查獲一批侵權LABUBU

6月22日,據「海關發布」消息,近日,上海海關所屬洋山海關關員在對一批貨物開展監管時,發現申報為「玩具」的貨物其中部分印有「POP MART」(泡泡瑪特)品牌標識,總計6960個,查驗關員初步判斷存....
會議速遞|張宏耕教授:抑鬱與失眠互為因果,創新中藥治療優勢顯著 - 天天要聞

會議速遞|張宏耕教授:抑鬱與失眠互為因果,創新中藥治療優勢顯著

6月21日,慢病(絡病)防治中國行暨2025年絡病學術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在長沙、武漢、廣州舉行,會議以長沙為主會場,三市聯動,吸引了來自精神衛生領域的數百名專家學者參會,就絡病理論指導失眠、抑鬱等疾病治療取得的科研成果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在長沙主會場,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張宏耕教授作題為《中西...
牽一髮而動全身!六旬老人腎功能急劇惡化,這種系統性自身免疫病不可掉以輕心! - 天天要聞

牽一髮而動全身!六旬老人腎功能急劇惡化,這種系統性自身免疫病不可掉以輕心!

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關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由ANCA介導的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纖維素壞死為特徵的一類系統性疾病,AAV尤其是顯微鏡下多血管炎多見於中老年人,臨床表現為鏡下血尿、輕中度蛋白尿、緩慢或急速進展的腎功能損害。A
張卓莉教授:細數風濕免疫疾病進展,擘畫領域高質量發展宏偉藍圖 - 天天要聞

張卓莉教授:細數風濕免疫疾病進展,擘畫領域高質量發展宏偉藍圖

近年來,隨著對風濕免疫疾病的認識不斷深入,以及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潛在的治療靶點被發現,新理論、新藥物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診療規範和標準也在不斷更新。自靶向藥物開始應用於風濕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RA)、強直性脊柱炎(AS)等,臨床治療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並逐步邁入新階段。本文特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