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被結核菌糾纏嗎 |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2025年03月24日13:52:07 健康 1266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提起結核病,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陌生。每年,全世界新髮結核病患者超過1000萬人,超過120萬人因結核病死亡。相對於結核病,很多人對結核感染卻不太了解。結核感染是指感染結核菌但沒有發展為結核病的狀態。在我國,大約1/5的人為結核感染者,感染者存在著發生結核病的風險。在「中止結核流行」的征程中,對結核感染者的篩查和干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你會被結核菌糾纏嗎 |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 天天要聞

結核感染就像潛藏的冰山

結核感染和結核病有哪些區別呢?簡單來說,結核感染者儘管感染了結核菌,但沒有任何癥狀,影像檢查也沒有病灶,不一定需要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結核病患者往往有咳嗽、咳痰等癥狀,從痰液里可以找到結核菌,影像檢查可發現病灶,需要服用抗結核藥物進行治療。

區分結核感染和結核病,有助於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結核感染者不是結核病患者,不具有傳染性,也不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對結核感染給予高度重視呢?這是因為如果把結核病和結核感染看作一個龐大的冰山,那麼結核病僅僅是露出的冰山一角,結核感染才是冰山水面下的巨大部分。

全世界約23%的人感染結核菌,約5%的感染者會在感染後的2年內發生結核病,每年約0.1%的感染者會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

如果對結核感染者不加以干預,即便每一個結核病患者都得到及時診治,每年依然會有數十萬人發展為結核病,嚴重影響結核病的防控。

發展為結核病有「觸發機關」

大多數情況下,感染結核菌後機體的免疫狀態會保持動態平衡,此時儘管機體內有極少量的結核菌,但在免疫細胞的包圍下,結核菌不能興風作浪,也不會發生結核病。

當機體的免疫系統受損,結核菌會突破免疫屏障,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比如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包括甲潑尼龍、潑尼松和地塞米松等),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等生物製劑,接受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由於機體的免疫系統受損,結核感染者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的風險大大提高。

此外,與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者、與病原學陽性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的5歲以下兒童、長期透析患者,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的風險也較高,因此應高度重視結核感染的篩查和干預。

警惕新治療技術影響結核病

隨著生物治療、免疫治療、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的蓬勃發展,大批患者從新的治療手段中獲益。但新的治療技術也可能導致結核感染髮展成活動性結核病,須警惕結核病以新的形式出現。

以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英夫利西單抗為例,該葯1998年上市,使大批風濕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但200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使用英夫利西單抗的患者結核病發病風險升高數十倍,且往往表現為播散性結核病。這些患者不僅病情嚴重,而且診斷困難。隨後,國內外先後制定了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前進行結核感染篩查的規範,以預防活動性結核病的發生。

診斷結核感染要做哪些檢查

診斷結核感染的方法有結核菌素皮膚實驗、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抗原皮膚試驗和γ-干擾素釋放實驗。前兩種方法通過觀察前臂注射結核菌抗原後皮丘硬結和/或紅暈大小,後者通過檢驗血液白細胞對結核菌感染的免疫記憶,來判斷機體是否曾感染過結核菌。

前兩種方法的優點是價格低廉,尤其適合大規模結核感染篩查,但需要面診醫生兩次。後者僅需要采一次血,但價格較高。

發現結核感染後,一般還需要進行胸部影像檢查排除活動性結核病,才能最終診斷為結核感染,以免把結核病誤判為結核感染。

只有結核感染實驗室檢查陽性,同時影像學檢查沒有發現異常才能診斷為結核感染。如果結核感染實驗室檢查陽性,同時影像學檢查存在異常,應進一步進行疾病的鑒別診斷。

你會被結核菌糾纏嗎 |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 天天要聞

結核感染治療須權衡利弊

發現結核感染後應由醫生權衡利弊,評估是否需要治療。一般來說,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風險較高的人群應接受治療,以降低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的風險。

《中國結核病防治技術規範》建議: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的學生等新近潛伏感染者、與病原學陽性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的5歲以下兒童結核潛伏感染者、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製劑者、需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治療者、器官或骨髓移植患者、長期應用透析治療者,應接受結核病預防性治療。

預防性治療只需要服用1~2種藥物,療程僅3~6個月,一般比較安全,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於結核病治療,因此不需要過分擔心。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預防性抗結核治療可以將結核病的發病風險降低60%~90%,但並不能完全避免結核病發生。尤其是持續使用影響免疫系統藥物(如使用糖皮質激素、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的患者,在後續用藥過程如果出現咳嗽超過2周或不明原因發熱等可疑結核病癥狀,應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以排除結核病的可能。

如今,「十病九癆」早已成為歷史,「終結結核流行」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在活動性結核病發病率顯著下降的形勢下,我們必須重視結核感染者的發現和干預,才能早日實現「終結結核流行」的目標。

你會被結核菌糾纏嗎 |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 天天要聞

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主任醫師 段鴻飛

編輯:王建影 李詩堯

校對:楊真宇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你會被結核菌糾纏嗎 |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 天天要聞你會被結核菌糾纏嗎 |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 天天要聞你會被結核菌糾纏嗎 |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 天天要聞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1ZIBV17P】獲取授權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提到「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治不好、花大錢、拖累家庭。而當有人不幸患癌,往往能聽到身邊人勸他「去國外看看吧,那裡治療水平高」——那麼問題來了: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真的差很多嗎?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認真、詳細地聊一聊這個話題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 天天要聞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從醫20餘年來,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病情就是命令,他隨叫隨到,被同事、患者及家屬親切地稱為「護心人」。他就是皋蘭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糖尿病內科主任趙貴勇。從醫以來,趙貴勇專註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研究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 天天要聞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人們常常調侃「吃瓜」是一種輕鬆的消遣方式,但實際上,「吃瓜」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選擇。某些瓜類食物不僅美味可口,還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能夠有助於抵抗衰老,它們無疑是餐桌上的「健康寶藏」!健康時報資料圖 張弛攝研究發現:瓜類中這種成分有助於抗衰老2025年3月,中國科學院朱正江團隊在《科學進...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 天天要聞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近年來,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證據舉證責任時,患方多提及視頻監控問題。「做完腫瘤切除手術,一直在ICU昏迷不醒,現在人沒了,這是我們從未料及的。」日前,深圳市民馬先生向奧一新聞反映稱,其母親因盆腔腫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剖腹探查術,術後大面積腦梗死,在ICU監護治療二十餘天后去世,其對醫院術前評估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