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藥物這麼多,為何還是治不好?

2025年03月19日11:44:14 健康 1913

「一開始是鼻子癢,後來一揉就出血,附近有變態反應科的大醫院基本上都掛不上號了。」「每到晚上水泥封鼻,掛了一周才搶到一個耳鼻喉科過敏性鼻炎門診的號。」……又到過敏季,多位過敏性鼻炎患者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過敏性鼻炎久治不愈,每年過敏季都要到醫院過敏門診人擠人,非常煩惱。

過敏性鼻炎藥物這麼多,為何還是治不好? - 天天要聞

3月17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彭曉林在看診患者。受訪者供圖

「現在我的門診中超過半數都是過敏性鼻炎患者。」3月16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彭曉林主任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近年來,過敏性鼻炎患者數量顯著增加,可能與地區植被分布(如北京春季的樹木花粉、秋季的艾蒿花粉)及環境變化密切相關。據《中國過敏性鼻炎流行病學研究(2023)》覆蓋全國31省市的抽樣調查結果估算,我國患者總數超2.8億。

「目前過敏性鼻炎尚無徹底治癒的治療方式。」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王良錄解釋,過敏性鼻炎本質上是過敏原誘發免疫系統異常反應的結果。「患者過敏的直接原因是體內存在特異性IgE抗體,患者是否對過敏原產生特異性IgE抗體是由基因決定的,現有的治療手段無法改變成年人基因結構,故而尚不可能徹底治癒過敏。

上述專家介紹,目前臨床上的主流治療方法主要為對症治療,口服抗組胺葯、鼻噴激素等傳統藥物仍是緩解癥狀的「主力」,若鼻塞嚴重或伴有輕度哮喘,抗白三烯藥物(如孟魯司特)可協同控制病情。

過敏性鼻炎藥物這麼多,為何還是治不好? - 天天要聞

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王良錄正在為過敏性患者進行義診。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以抗IgE的單抗為代表的生物製劑也逐漸進入臨床。」王良錄指出,「這類藥物通過與IgE結合,阻斷IgE介導的免疫應答,可以從過敏反應的上游『掐斷』進程,每月注射一次即可維持療效,患者用藥依從性會更高。不過,目前因為價格昂貴且未納入醫保,許多患者望而卻步。」

據記者梳理,目前我國獲批的可用於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的生物製劑僅有司普奇拜單抗,該葯由國內生物葯企康諾亞研發,目前已在國內多家三甲醫院投入使用。此外,部分研究顯示奧馬珠單抗(諾華研發)對過敏性鼻炎也有一定療效,但在我國尚未獲批該適應症,僅可用於中至重度持續性過敏性哮喘。

隨著過敏性鼻炎患者數量的增加,包括天辰生物、麥濟醫藥、正大天晴、重慶智翔金泰在內的國內生物葯企紛紛選擇躬身入局。其中,天辰生物研發的新一代抗IgE抗體LP-003、麥濟醫藥的長效IL-4Rα均已處於臨床Ⅲ期階段,有望給過敏鼻炎臨床治療帶來更多的選擇。

「未來聯合療法(免疫治療+生物製劑)是我們比較關注的方向,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療法能夠有更好的療效的同時減少治療副作用。」王良錄介紹,目前協和醫院團隊正在初步探索通過脫敏治療與單抗(如奧馬珠單抗)聯用應用,以期能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輕不良反應。但尚未進入大規模臨床試驗階段。

「目前雖尚無根治過敏性鼻炎的特效藥,但是通過規範化的綜合防治,患者癥狀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治療過敏性疾病也需長期管理和患者配合。」彭曉林建議,患者在花粉季佩戴口罩、護目鏡,外出後及時清潔衣物及鼻腔(生理鹽水沖洗),關注花粉濃度預報並減少接觸。室內溫度一般保持在20-25℃,定期除蟎,避免寵物毛髮等過敏原。患者應關注官方花粉監測數據,癥狀加重時及時就醫調整方案。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提到「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治不好、花大錢、拖累家庭。而當有人不幸患癌,往往能聽到身邊人勸他「去國外看看吧,那裡治療水平高」——那麼問題來了: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真的差很多嗎?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認真、詳細地聊一聊這個話題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 天天要聞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從醫20餘年來,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病情就是命令,他隨叫隨到,被同事、患者及家屬親切地稱為「護心人」。他就是皋蘭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糖尿病內科主任趙貴勇。從醫以來,趙貴勇專註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研究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 天天要聞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人們常常調侃「吃瓜」是一種輕鬆的消遣方式,但實際上,「吃瓜」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選擇。某些瓜類食物不僅美味可口,還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能夠有助於抵抗衰老,它們無疑是餐桌上的「健康寶藏」!健康時報資料圖 張弛攝研究發現:瓜類中這種成分有助於抗衰老2025年3月,中國科學院朱正江團隊在《科學進...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 天天要聞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近年來,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證據舉證責任時,患方多提及視頻監控問題。「做完腫瘤切除手術,一直在ICU昏迷不醒,現在人沒了,這是我們從未料及的。」日前,深圳市民馬先生向奧一新聞反映稱,其母親因盆腔腫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剖腹探查術,術後大面積腦梗死,在ICU監護治療二十餘天后去世,其對醫院術前評估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