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為腦機介面醫療服務價格單獨立項 臨床應用還有哪些挑戰

2025年03月13日08:00:15 健康 5297

您是否幻想過,僅僅通過大腦里的一個念頭,就能控制周圍的設備?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神經生物學、感測器等技術提升,「腦機介面」這項聽起來很科幻的技術,也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

12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神經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其中專門為腦機介面新技術價格單獨立項,設立了「侵入式腦機介面植入費」「侵入式腦機介面取出費」等價格項目,各地對接落實立項指南後,腦機介面醫療收費將有規可依。這意味著,一旦腦機介面技術成熟,快速進入臨床應用的服務收費路徑已經鋪好。
國家醫保局為腦機介面醫療服務價格單獨立項 臨床應用還有哪些挑戰 - 天天要聞

△2月19日,上海一公司展示柔性腦機介面產品。

到底什麼是「腦機介面」?大腦與機器在醫學領域如何對話?腦脊(jǐ)介面和腦機(jī)介面,一字之差,對患者來說有何不同?當前腦機介面還有哪些難點需突破?一起了解↓
什麼是腦機介面?
腦機介面是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直接連接的通路。大腦在思維活動時產生腦電波,腦機介面則通過識別腦電波特徵直接讀取大腦意圖,將其轉化為計算機指令,實現人與機器或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聯通,創造讓癱瘓者行走、讓失語者「說話」、讓盲人「復明」等奇蹟。
國家醫保局為腦機介面醫療服務價格單獨立項 臨床應用還有哪些挑戰 - 天天要聞
腦機介面技術主要分為非侵入式侵入式兩類,其中,非侵入式腦機介面是在頭皮表面使用電極、感測器等設備,獲取大腦活動信息。雖然獲取信號的質量水平相對較低,但具有易操作、安全性高等特點。此次國家醫保局立項指南新增非侵入式腦機介面適配費項目,就是為臨床使用此類技術時,需要不斷調試設備的服務項目而設。
腦機介面——讓患者用意念控制機械臂
近年來,隨著腦機介面技術的不斷發展,讓癱瘓者行走、失語者「開口說話」、通過「意念」指揮機械,頻頻出現在大家的視野里。
  •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一位77歲的高位截癱患者通過腦中想像,一旁的機器臂在白板上寫出「浙江大學」四個字。5年前,專家團隊在患者腦中植入兩塊4毫米大小的晶元,通過微小電流讓腦細胞與計算機互動,驅動機械手臂,實現「腦控」寫字,與正常人的書寫反應僅相差0.2秒。目前,100個常用漢字中,患者「腦控」書寫的正確率達到96%。

國家醫保局為腦機介面醫療服務價格單獨立項 臨床應用還有哪些挑戰 - 天天要聞

  •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截癱患者小白實施無線微創腦機介面植入手術,經過兩個月康復訓練,患者成功實現意念控制游標移動

國家醫保局為腦機介面醫療服務價格單獨立項 臨床應用還有哪些挑戰 - 天天要聞

  • 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四肢癱瘓14年的楊先生植入無線微創腦機植入手術後,不僅能用意念操控外骨骼手套完成抓握動作,甚至可以獨立拿起水瓶喝水,這意味著腦控技術已從基礎功能復健邁向複雜動作控制。

國家醫保局為腦機介面醫療服務價格單獨立項 臨床應用還有哪些挑戰 - 天天要聞

腦脊介面——讓截癱患者恢復行走
除了腦機介面,還有一種腦脊介面,一字之差有何不同?
脊髓損傷導致的癱瘓在醫學界一直被視為「不治之症」。作為腦機介面概念的延伸,腦脊介面將為全球2000萬脊髓損傷患者帶來重新行走的希望。在腦部和脊髓植入電極晶元,在大腦與脊髓間搭建一條「神經橋」,患者就可以恢復下肢站立及行走。
兩者的區別在於,腦脊介面植入無需連接外部設備,其將多台設備集合為一台腦部植入式微型設備,可以在降低手術創傷的同時,提高腦電信號採集的穩定性和效率。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團隊完成全球首批第4例手術,該技術幫助高空墜落導致截癱的小周,在術後第一天就自主完成抬腿動作。

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歷時五年研發的腦脊介面系統,是將兩個直徑1毫米左右的電極晶元植入腦部運動腦區、1根電極植入脊髓,手術可以在4小時左右完成。通過在大腦與脊髓間搭建「神經橋」,患者想抬腿時,腦部晶元立刻捕捉信號,腰部晶元精準刺激對應神經,讓雙腿動起來,使截癱患者可以自主控制下肢行走。

此外,科研團隊將通過採集患者步態、腦電及肌電數據,持續優化ai演算法模型,並針對輕症患者研發穿戴式設備。

國家醫保局為腦機介面醫療服務價格單獨立項 臨床應用還有哪些挑戰 - 天天要聞

腦機介面技術未來應用

難點與風險並存

專家介紹,大腦有800億到1000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又與上萬個其他神經元連接,人們對大腦的認知還遠遠不夠。現在最頂尖的電生理技術一次也只能記錄1000個神經大規模記錄和準確解碼編碼任重道遠。另外,侵入式腦機介面對大腦的損傷不容忽視,植入電極需開顱手術,電極在腦中時間長了有感染風險。為保障患者安全,腦機介面技術應列入醫療技術清單。
當腦電波被讀取、記錄,人的思維處於全面暴露的風險之中,隱私安全愈加凸顯。腦機介面技術可以改變大腦的活動模式,可能影響我們的性格、決策甚至身份認同。專家建議,接受腦機介面技術臨床試驗的患者,必須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查。在技術普遍應用之前,相關部門應對腦機介面可能涉及的神經數據和精神隱私等問題,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法律規範和倫理原則。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這6個差距,每個都很現實

提到「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治不好、花大錢、拖累家庭。而當有人不幸患癌,往往能聽到身邊人勸他「去國外看看吧,那裡治療水平高」——那麼問題來了:國內與國外的癌症治療,到底差在哪?真的差很多嗎?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認真、詳細地聊一聊這個話題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 天天要聞

皋蘭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趙貴勇 精研「心」術 守護生命

從醫20餘年來,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病情就是命令,他隨叫隨到,被同事、患者及家屬親切地稱為「護心人」。他就是皋蘭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糖尿病內科主任趙貴勇。從醫以來,趙貴勇專註於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研究與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 天天要聞

「吃瓜群眾」贏了!「吃瓜」不僅營養好還抗衰老,醫生推薦這幾種

人們常常調侃「吃瓜」是一種輕鬆的消遣方式,但實際上,「吃瓜」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選擇。某些瓜類食物不僅美味可口,還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能夠有助於抵抗衰老,它們無疑是餐桌上的「健康寶藏」!健康時報資料圖 張弛攝研究發現:瓜類中這種成分有助於抗衰老2025年3月,中國科學院朱正江團隊在《科學進...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 天天要聞

患者術後腦梗死,家屬調監控遭拒?

近年來,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證據舉證責任時,患方多提及視頻監控問題。「做完腫瘤切除手術,一直在ICU昏迷不醒,現在人沒了,這是我們從未料及的。」日前,深圳市民馬先生向奧一新聞反映稱,其母親因盆腔腫物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做剖腹探查術,術後大面積腦梗死,在ICU監護治療二十餘天后去世,其對醫院術前評估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