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是指一組通過性接觸傳播的傳染病,在我國納入法定管理的性病通常包括:淋病、梅毒、艾滋病、性病淋巴肉芽腫、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軟下疳以及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相信淋病、梅毒、艾滋病及尖銳濕疣大部分人聽說過,但是性病淋巴肉芽腫這個病,知曉的人並不多,今天彩虹姐姐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性病淋巴肉芽腫知識。
性病性淋巴肉芽腫(LGV)又稱腹股溝肉芽腫或第四性病。它與梅毒、淋病和軟下疳統稱為傳統性病。LGV是由淋巴肉芽腫沙眼衣原體引發的性傳播疾病,主要傳染途徑就是不潔性較。務必牢記喲,它絕非由性病肉芽腫病毒所致!
一、流行特徵
地區差異:LGV在全球均有分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南美洲部分區域該病較為常見 ,寒冷地區發病率相對較低。解放前及解放初期,該病在我國較為常見。1991年以後,部分地區陸續有散發病例報道。至2001年每年報告數百例病例。患者多來自熱帶地區旅遊者或同性戀人群。
人群分布:好發於20 - 40歲性活躍的青壯年,男性患者略多於女性。
二、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傳染源:主要為LGV患者以及無癥狀的衣原體攜帶者,他們的生殖道分泌物含有沙眼衣原體,極具傳染性。
傳播途徑:
1、性接觸傳播:不接性行為主要傳播途徑,性行為時沙眼衣原體通過生殖器黏膜破損處進入人體。
2、間接接觸傳播:少數情況下,接觸被污染的毛巾、浴巾、浴盆、馬桶座圈等物品間接傳播。
易感人群:
1、性活躍人群:同性或異性頻繁性接觸、有多個性伴侶、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性行為者,感染幾率大增。
2、免疫力低下者:像艾滋病、糖尿病患者,或使用免疫抑製劑人群,免疫系統功能弱,感染風險高,且病情可能更嚴重,治療難度大。
三、臨床表現
早期:生殖器部位出現單個小丘疹、水皰或潰瘍,無痛癢,數天可自愈。
中期: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疼痛、紅腫,部分化膿、破潰形成瘺管。
晚期:出現生殖器象皮腫、直腸狹窄等併發症,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四、診斷方法
病史與癥狀:詳細詢問不潔性行為史,仔細觀察各期臨床表現。
實驗室檢查:常用衣原體核酸檢測,如PCR技術檢測沙眼衣原體L1、L2、L3血清型核酸,敏感性和特異性高;血清學檢測如補體結合試驗、微量免疫熒光試驗等檢測抗體,但無法區分現感染與既往感染。
五、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首選多西環素,每日2次,每次100mg,連服21天。也可選用阿奇黴素,單劑1g頓服或首日500mg,後每日250mg,連服4天。紅霉素、米諾環素等可作為替代藥物。
局部與手術治療:有淋巴結膿腫者,使用抗生素同時穿刺抽膿,嚴禁切開引流。直腸狹窄者根據狹窄程度進行擴張或手術治療;生殖器象皮腫嚴重者考慮整形手術。治療期間患者需避免性行為,性伴侶應同時檢查和治療,治療後定期複查評估效果。
六、常見預防措施
安全性行為:正確使用質量合格的安全套,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避免多個性伴侶,保持單一、穩定的性伴侶關係。
個人衛生:保持生殖器清潔,勤換內褲;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浴巾、浴盆等個人物品;公共浴室提倡使用淋浴,不使用公共坐式馬桶。
定期檢查:性活躍人群,尤其是有高危性行為者,應定期進行性傳播疾病篩查,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健康教育:普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腫相關知識,提高公眾對其認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在我國雖不常見,但全球範圍來看,它的流行特徵和危害不容小覷。了解它的發病原因、傳播方式、癥狀表現,掌握準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方法,對防控十分關鍵。大家要做好預防,保持安全性行為,注意個人衛生,定期體檢,提升防範意識,一起守護生殖健康,降低疾病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