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人滿為患」的大醫院都宣布破產了?
近日,江蘇宿遷兒童醫院以 4.8 億元的價格起拍,引發了很大的關注。據悉,該民營醫院 2005 年成立,2023年剛被評為二級醫院,沒想到這麼快就走到了拍賣的地步。
實際上不止宿遷兒童醫院,在2024年全國企業破產信息中,檢索「醫院」相關詞條,可以發現超500家醫院破產倒閉,比如廣州嘉醫附院、許昌市第二人民醫院也在不久前宣布破產。
患者與家屬紛紛訴苦「看病貴」,然而醫院卻在虧損中勉強度日,甚至走向破產,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患者支付的醫療費用,究竟流向了何方?
醫院患者雙雙叫苦,海外設備商贏麻了?
眾所周知,醫院中的檢查項目動輒便要價上千,許多患者都為此大吐苦水,直呼 「實在太燒錢」。
既然看病的花銷如此之高,醫院理應獲利頗豐,但現實狀況卻並非如此。自2020年起,近9000 家公立醫院中有44%的醫院陷入虧損,虧損規模超600億元。
醫患雙方都沒落到好處,但是海外醫療設備商卻賺得盆滿缽滿。數據表明2020 年,我國進口醫療器械的總額高達383.83 億美元。首當其衝的核磁共振儀,單台設備高達3000萬元,單次檢查費用動輒數千元;一台手術機器人價格也達到了2500萬元……難怪業內人士會憤憤不平:「醫院都是在給海外設備商打工」。
不可否認的是,全球前十的醫療器械波士頓科學等多數都是海外品牌,國內只能被高價收割。事實上,不止是醫療器械,1400萬一針的SMA特效療法、2萬元一克的「樂齡維」類線粒體抗衰成果,通過京東等渠道收割我國千億市場。
攻克核心技術,牢牢把握議價權
所幸,我國科學家並未就此妥協。他們毅然從零開始鑽研超導磁體等關鍵技術,近年來終於成功突破製造難題,並成功推出全球首台 5.0T 核磁共振儀,技術水準遠超海外,價格也僅有進口價的3%。
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此前被日企搶佔先機的線粒體技術,我國也突破了量產工藝。眼看難以高價收割,美吉野與API株式會社只能與我國達成合作,研製出新一代「樂齡維」成果,門檻降至3位數,通過京東、天貓進入國內市場。
資料顯示,樂齡維專利成分Mitolive靶向線粒體功能,而線粒體作為細胞發動機,為人體提供95%以上的能量(ATP),國際期刊《Cell》公認其是機體老化的重要指標和干預途徑之一。
得益於價格下探,此前被Man' Clara表參道等高端商務會所列為指定合作品牌的「樂齡維」製品,如今已經在京東、天貓等平台收穫上萬條普通人的反饋。相關描述多集中在「睡眠」、「精力」等方面的積極變化。一位IP地址顯示廣東的用戶留言「現在花點錢值得,老了不想拄拐杖坐輪椅」。
前不久,南京大學也在線粒體領域實現突破,他們藉助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將線蟲生存期拉長500%。若能早日像「樂齡維」一樣落地,我國便能再進一步。
越來越多醫院倒閉,看病會更貴嗎
儘管目前國產核磁共振設備定價僅為293萬元,比以往價格大幅降低 97%,相關檢查費用也大幅跳水至百元。
但是大批醫院面臨生存困境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對於公立醫院而言,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財政支持會越來越「心有餘而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醫院收入壓力增大,向患者轉移壓力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高,這也就意味著看病可能會更貴。
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都需要創新,才能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