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採藥品有問題?調查人員來了

2025年01月21日21:03:04 健康 1868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鄭民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錢菊英等20位上海市政協委員,聯名向上海市政協提交《關於在藥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夠用到療效好的藥物的提案》,對藥品集中採購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三個擔心」:擔心價格降得如此之低,會不會影響藥品的療效;擔心買不到原研葯;擔心產業發展難以為繼。

集採藥品有問題?調查人員來了 - 天天要聞

圖/視覺中國

2018年,我國在4個直轄市和廣州等7個副省級城市開展藥品集中採購試點(即「4+7」集采試點),此後集采範圍不斷擴大。2024年12月,全國藥品集采申報信息公開大會在上海進行,這是第10批全國藥品集中採購。中選結果公布後,多個價格低廉的中標藥物引發廣泛討論。

鄭民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低價情況下,藥物質量可能不穩定,比如「抗生素過敏、血壓不降、麻醉藥病人不睡、瀉藥不瀉或者量不夠」。

據媒體報道,上述提案直言某些集採藥效不穩定,但醫生在臨床使用中沒有選擇權,提案呼籲給原研葯留出通道。鄭民華等委員建議,在符合法律法規的情況下,患者可以從醫院藥房(在有庫存的情況下)或者正規的零售藥店獲取原研葯,醫保部門可以根據原研還是仿製,進口或者國產給予不同的報銷比例。放開原研葯與非原研葯比例,把選擇權交給醫生,對於療效好的原研藥物,醫保要納入目錄,以保證質量與價格。

該提案很快得到了國家醫保局的注意。2025年1月20日,國家醫保局發文稱,1月21日,將由該局負責同志帶隊,聯合衛生健康、工業信息化、藥品監管部門,赴上海當面聽取相關委員、專家關於藥品集采政策及中選產品質量保障的意見建議,並重點收集有臨床數據支撐、有統計學差異的質量和藥效問題線索。

國家醫保局強調,對集採藥品確實存在質量問題的,醫保部門堅決按集采協議和相關制度追究中選企業責任,包括但不限於取消中選資格、納入集采違規名單、給予失信評級等。

雖然藥品集采出現了一些爭議性問題,但其意義也顯而易見。在近日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醫保局價格招采司司長丁一磊透露,2018年以來,國家組織藥品帶量採購累計節省醫保基金4400億元左右,其中用於談判葯使用超3600億元,也就是說「老葯」集采省下來的錢80%用於創新葯。集采充分發揮了減負擔、騰空間、促改革的動能轉換作用。

他還表示,集采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在過去5年里,許多終身服藥的慢病患者負擔顯著減輕,許多收入不甚寬裕的群體也有能力負擔起更高級的藥物,更多聽障人士有條件用上人工耳蝸,更多老年人有意願換上一口好牙。「絕大多數患者歡迎集采,世界衛生組織也多次推介中國的做法,人民群眾的支持與信任是集采越走越穩的最大靠山。」

面對各方對集采中可能存在問題的關切,相關部門須予以足夠重視。面對確實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應查漏補缺,完善集采方案,加大監管力度,從嚴管控整個藥品質量監管體系的運行,給予醫患充分的用藥選擇空間,同時暢通反饋與舉報渠道,讓集采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周群峰

編輯:徐天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誘因不可忽視,高血壓或提高中風風險,做好日常管理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誘因不可忽視,高血壓或提高中風風險,做好日常管理很關鍵

在每日如陀螺般高速運轉的忙碌生活里,我們被瑣事纏身,無暇他顧,以至於身體悄然發出的那些細微小信號,都被我們輕易地忽略掉了。你是否經常感到頭暈、疲勞,或者有時站起來感覺一陣不穩?很多時候,這些癥狀我們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畢竟生活壓力大、工作繁
男人總覺得 「那裡」 不給力,也許是你的腎才是真正的 「元兇」 - 天天要聞

男人總覺得 「那裡」 不給力,也許是你的腎才是真正的 「元兇」

一提到「那裡不給力」,不少男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壓力大了?年紀大了?」但你有沒有想過,真正的「幕後推手」,也許一直被你忽視了?別急著自責、焦慮,今天咱們就把這個話題掰開了講,看看「腎」到底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男人的「煩惱」,藏著什麼
肺癌來襲,睡眠先警告?夜間出現這4種異常,別輕視 - 天天要聞

肺癌來襲,睡眠先警告?夜間出現這4種異常,別輕視

「我最近總覺得晚上睡不踏實。」陳阿姨最近和家裡人抱怨。她今年快60了,以前一直睡得很香,可這大半年,她發現自己睡覺越來越難:不是夜裡咳醒,就是動不動就出一身冷汗。更讓她擔心的是,凌晨時分胸口總發悶,偶爾還喘不上氣來。
為何女性總是腹痛、疲勞?警惕這些常見誘因及早發現疾病 - 天天要聞

為何女性總是腹痛、疲勞?警惕這些常見誘因及早發現疾病

小林是一位年輕的職場女性,每天早出晚歸,忙碌的工作常常讓她感到疲憊不堪。最近,她開始頻繁地出現腹痛的癥狀,尤其是在月經期間,腹部的疼痛感加重,甚至有時在平時也會突然感到不適。更讓她擔心的是,這種持續的疲勞感似乎沒有任何緩解,吃了很多補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