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目前流感病毒陽性率正快速上升 預計春節達峰後下降

2025年01月20日21:43:12 健康 1514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

未經允許 請勿轉載

一年一度的春運

大家返鄉心切

可不能讓健康問題給我們「拖後腿」

現場鴿特別為您送上

春運「健康行囊」

江西目前流感病毒陽性率正快速上升 預計春節達峰後下降 - 天天要聞

最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流感是引起當前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診患者增加的主要疾病。目前,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上升趨勢已經減緩,北方省份陽性率上升趨緩。那在江西,流感病毒陽性率是什麼情況呢?

江西目前流感病毒陽性率正快速上升 預計春節達峰後下降 - 天天要聞

江西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 副主任醫師 傅偉傑:目前,我們省已經進入了流感的流行季快速上升期,主要是以甲型H1N1型流感為主,同時存在比如說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鼻病毒腺病毒等其它呼吸道病原感染的情況。

江西目前流感病毒陽性率正快速上升 預計春節達峰後下降 - 天天要聞

傅偉傑介紹,15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尤其容易被流感「找麻煩」,數據顯示,這部分人群流感等呼吸道病原體感染陽性率明顯高於其他年齡組。眼看春節就要到了,流感還會「興風作浪」嗎?

江西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 副主任醫師 傅偉傑:我們省來說,近期預計在春節前應該會達到流感流行季的高峰,全國流感流行的趨勢環境下,我們預計在春節後會逐漸地由高峰出現流行水平下降。

良好衛生習慣為健康保駕護航 重點人群請接種疫苗

從現在開始,走親訪友、出門旅遊,人員流動頻繁,這就給呼吸道疾病傳播提供了「溫床」。避免「中招」不妨聽聽專家的建議。

江西目前流感病毒陽性率正快速上升 預計春節達峰後下降 - 天天要聞

江西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 副主任醫師 傅偉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要注意手衛生,科學佩戴口罩,尤其在接觸公共衛生設施後,做好手部的衛生和消毒,同時在居家期間要做好室內的通風,在室外活動期間,要保持社交距離,做到勤洗手,不隨地吐痰。

保持健康生活的方式,比如規律作息、均衡膳食、適量運動、良好心態,是增強抵抗力的「法寶」。另外,接種疫苗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越了解,越想分開? - 天天要聞

為什麼越了解,越想分開?

大家好,歡迎來到 「簡單心理 Weekly」欄目 👏在本期 Weekly,你可以看到:▨信息量越大,好感度越低?▨說話打手勢,交流更高效。▨記不住路,可能是因為吃太多糖。▨焦慮或許是抑鬱的前兆。01 怎麼越了解,好感度越低?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抑鬱症,起始號不是裝的,其實是大腦在保護你 - 天天要聞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抑鬱症,起始號不是裝的,其實是大腦在保護你

說起抑鬱症,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情緒低落」、「病態悲觀」,甚至會懷疑患者是不是在「裝」。但當你身處其中,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才會發現:這些癥狀根本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一場大腦深度自我保護的信號。在日常生活里,張阿姨已經幹了三十多年的會計工作,平時
有發現:筷子一換,胃癌幾率少一半,建議用2種筷子,自查更換 - 天天要聞

有發現:筷子一換,胃癌幾率少一半,建議用2種筷子,自查更換

王大爺今年剛滿六十,退休後最大的愛好是跟老伴一起下象棋,可自從兩年前偶爾胃痛開始,愛恨下棋的日子忽然間少了很多。痛醒的夜裡,他翻來覆去,第二天一早就得趕著去醫院複查,又是做胃鏡又是吃藥,胃口差到連半碗稀飯也下不去;下午和老戰友約棋,他總是擔
中疾控提醒4月以來新冠感染呈上升趨勢,香港呼籲接種疫苗 - 天天要聞

中疾控提醒4月以來新冠感染呈上升趨勢,香港呼籲接種疫苗

近期,亞洲多個國家(地區)衛生部門通報,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升高,提醒居民注意防護。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以來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呈上升趨勢,南方省份檢測陽性率高於北方省份。中國香港等地已開始安排針對JN.1毒株的疫苗接種。
「盒馬無抗雞蛋抗生素超標」陷抽檢爭議 生鮮品控信任危機拉響警報 - 天天要聞

「盒馬無抗雞蛋抗生素超標」陷抽檢爭議 生鮮品控信任危機拉響警報

每經記者:陳婷 每經編輯:楊夏2個多月前(2月20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檢,讓一貫標榜「品質」的盒馬陷入了一次食品安全風波。近日,青島盒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濰坊分公司銷售的來自「小町蛋業(山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町蛋業)的保潔無抗鮮雞蛋,在抽檢中發現農獸葯殘留超標,受到了廣泛關注。圖片來源:...
男子後腦勺長出12cm長「魔鬼角」 嚇呆醫生:行醫25年第一次見 - 天天要聞

男子後腦勺長出12cm長「魔鬼角」 嚇呆醫生:行醫25年第一次見

【點新聞報道】俄羅斯一名男子的後腦杓突然長出一個5英寸(約12cm)「惡魔角」的角質瘤,起初他不以為意,一直忍受頭痛,後來因為嚴重影響到生活,便前往醫院就診,將角質瘤移除。而負責手術的醫生坦言,這是他行醫25年來,第一次遇到如此罕見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