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醫生告誡:身體若出現這4種異常,早去醫院

2025年01月10日16:33:04 健康 1228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腦梗的發作真的是毫無徵兆嗎?很多人可能覺得腦梗來得突然,是一種難以預測的疾病,但作為一名從事醫療工作的醫生,我想明確告訴你,這種想法其實是存在偏差的。

雖然腦梗發作時的急性癥狀確實讓人措手不及,但在此之前,身體往往會發出一些「信號」,提醒你可能正走在危險的邊緣。

當血管開始出現問題時,比如狹窄、硬化或者斑塊的逐漸堆積,這些變化通常並不會無聲無息地進行,而是通過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方式表現出來。

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醫生告誡:身體若出現這4種異常,早去醫院 - 天天要聞

問題在於,我們很多人沒有足夠的醫學常識,甚至對身體的小異常習以為常,以至於等到腦梗發生時才追悔莫及。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見過太多因為忽視身體異常而導致嚴重後果的病例,就拿腦梗來說,它並不只是一次簡單的「腦部意外」,而是全身循環系統的一個重要反映。

特別是腦梗發作前的那些「前兆」,雖然它們可能看似與腦部無關,但事實上,這些癥狀往往是身體內部血管健康亮起紅燈的直接表現。

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醫生告誡:身體若出現這4種異常,早去醫院 - 天天要聞

手腳冰涼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手經常感覺冰涼,不管天氣是冷是熱,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多人覺得手腳冰涼是血液循環不好,或者是體質寒涼的表現,不值得大驚小怪。

這種看似普通的現象,其實是身體在提醒你,血液的流通已經出了問題,可能正向腦梗的方向發展。

我記得一位經常外出跑貨車的司機,他每次來醫院,都會抱怨手腳冰涼,甚至在開車時,手指因為僵硬影響了方向盤的操作,當時他的檢查結果顯示頸動脈斑塊已經明顯增多。

問題在於,他覺得只是勞累所致,沒放在心上,後來,血管的狹窄進一步加劇,直接導致了輕微的腦梗。

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醫生告誡:身體若出現這4種異常,早去醫院 - 天天要聞

這說明,手腳冰涼可能不是簡單的末梢循環差,而是血管系統問題的表現,尤其是那些在寒冷環境中工作或者經常勞累的人更需要注意。

醫學上,手冷的原因可能包括動脈硬化、血栓形成,甚至是較為隱匿的微循環障礙,這些問題一旦出現在身體中,會顯著增加腦梗的風險。

特別是冬季,寒冷會讓血管收縮更加明顯,誘發急性梗阻,如果你長期有這種手腳冰涼的情況,不妨去醫院查一查血管健康,尤其是頸部和腦部的血流狀況,儘早排查隱患。

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醫生告誡:身體若出現這4種異常,早去醫院 - 天天要聞

短暫性黑朦

眼睛的健康,其實和大腦的血供關係非常密切,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突然的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甚至是短暫的「黑蒙」,很可能是腦梗發作前的一個重要信號。

視神經是腦部的延伸部分,它對血液供應非常敏感,一旦血管出現問題,視力異常往往是最早的表現之一。

一位長時間使用電腦的設計師,每天對著屏幕超過10個小時,一天早晨,他起床時突然感覺右眼視力模糊,像是被蒙上了一層霧,但短短几分鐘後又恢復了。

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醫生告誡:身體若出現這4種異常,早去醫院 - 天天要聞

他以為只是眼疲勞,但經過檢查後發現,他的椎動脈存在嚴重的狹窄,已經形成了微小血栓,這種短暫的「眼花」實際上是暫時性腦缺血引起的。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中,若不及時干預,未來數月內發生腦梗的概率會顯著增加。

醫學上,這種視力異常被稱為「短暫性黑朦」,它是由腦部或視網膜血管的短暫性供血不足引起的,非常容易被忽視。

這些異常可能是在提醒你,大腦血供已經不夠順暢,需要儘快干預,以免發生嚴重後果。

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醫生告誡:身體若出現這4種異常,早去醫院 - 天天要聞

頻繁咬到舌頭

我曾經接診過一位中年女性,她在半年內多次因為咬傷舌頭而來諮詢,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進食時,甚至睡覺時她也能「咬醒」自己。

進一步檢查發現,她的基底動脈供血受阻,導致大腦中負責控制咀嚼和協調的部分功能異常,這種異常雖然不明顯,但卻是腦部供血障礙的一個早期信號。

很多人可能不會把咬舌頭和腦供血聯繫起來,但大腦對口腔和舌頭的控制是非常精細的,任何供血的異常,都可能導致這一部位出現輕微的「失靈」。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頻繁咬到舌頭,尤其是沒有任何明顯原因的情況下,一定要警惕腦供血不足的問題,及時檢查腦部血管的健康狀況,或許能避免更大的風險。

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醫生告誡:身體若出現這4種異常,早去醫院 - 天天要聞

突然手腳無力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手腳無力,甚至連拿一杯水或者擰個瓶蓋都變得費勁,這種情況可不能隨便歸因於勞累。

突然的無力感,尤其是單側的手腳無力,很可能是腦梗發作的前兆,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一個典型的醫學警示。

曾有一位從事體力工作的工人來醫院檢查,他描述自己偶爾會感覺右手發軟,提不起重物。

他以為是工作時間太長導致的疲勞,但我們在檢查後發現,他的左側大腦中動脈已經出現了狹窄,而這些短暫的無力感正是供血不足的表現。

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醫生告誡:身體若出現這4種異常,早去醫院 - 天天要聞

僅僅幾個月後,這位患者突發腦梗,再次入院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肢體無力並不僅僅是簡單的神經問題,而是大腦功能障礙的直接反映,尤其是那些偶發性、持續時間短的無力感,更需要高度重視。

這些身體的異常,看似不相關,實際上都可能是腦梗發作前的重要信號,無論是手腳冰涼、眼花、咬舌頭還是突然的無力感,它們都在提醒你,血管健康出現了問題。

身體不會無緣無故發出警告,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聽懂這些語言,並採取正確的行動。

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醫生告誡:身體若出現這4種異常,早去醫院 - 天天要聞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醫生告誡:身體若出現這4種異常,早去醫院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王軍.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與優質護理在腦梗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誌,2024-06-04

腦梗發作前早有預兆?醫生告誡:身體若出現這4種異常,早去醫院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打破抑鬱的枷鎖,祈願世間清平,願每顆心都被溫柔照亮 - 天天要聞

打破抑鬱的枷鎖,祈願世間清平,願每顆心都被溫柔照亮

當"網抑雲"成為深夜朋友圈的接頭暗號,當"我emo了"取代具體情緒表達,這屆年輕人用戲謔解構著精神困境。可當調侃成為情緒的遮羞布,我們是否正在錯失與真實自我對話的契機?那些未被言說的沉重,或許正悄然改寫著大腦的溝回。某個慵懶的周末,你精心布
無意中發現比節食還掉秤的方法:5天輕斷食,瘦12斤 - 天天要聞

無意中發現比節食還掉秤的方法:5天輕斷食,瘦12斤

上個月遇到一位客戶,40歲的林姐,平時工作忙得顧不上做飯,經常靠外賣應付。她試過節食,但每次餓到晚上睡不著,第二天反而更饞高油高鹽的食物。後來我建議她嘗試調整飲食節奏——5天輕斷食,不用挨餓,也不用頓頓水煮菜。
21天掉了10斤,從146到136斤,嚴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 天天要聞

21天掉了10斤,從146到136斤,嚴重被低估的4件小事

上周張姐來諮詢時,手上還捏著半塊沒吃完的餅乾。她說試過節食、跳操、甚至買過代餐粉,但體重像卡在某個數字不動。我讓她先回答一個問題:「你吃早飯時嚼了多少下?」她愣住了。於是我給她分享了四個簡單到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習慣調整,讓她先堅持21天。
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兩者有區別,不建議混用 - 天天要聞

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兩者有區別,不建議混用

有位老年朋友問華子,他一直在服用替米沙坦治療高血壓,但最近常去的藥店斷貨了,店員推薦他用厄貝沙坦替代,說是兩者差不多,是否可以混用呢? 華子告訴他,不建議兩者混用。雖然替米沙坦與厄貝沙坦都....
今年小滿是凶日,5月21日小滿,提醒中老年人:牢記這4大禁忌 - 天天要聞

今年小滿是凶日,5月21日小滿,提醒中老年人:牢記這4大禁忌

您發現了嗎?今年立夏後的天氣像坐過山車——清晨薄霧未散,午間驕陽似火,傍晚又飄起細雨。這種忽冷忽熱、濕氣瀰漫的初夏,正是身體最"遭罪"的時候。而即將到來的5月21日小滿節氣,更像一扇隱形的健康門:推得對,安然度夏;推得錯,可能給中老年朋友埋
花生是心臟的「減速器」?醫生忠告:這4種花生,建議多吃 - 天天要聞

花生是心臟的「減速器」?醫生忠告:這4種花生,建議多吃

花生一直是爭議很大的食物,有些人說它油脂高、熱量大,吃多了發胖、不消化,還對心血管不好;也有人說它是長壽豆、植物蛋白之王、血管清道夫。這種說法各有一套邏輯,沒法一刀切。但最近不少心內科醫生開始重新關注花生的作用,特別是在心率控制、血脂調節、
這5種食物,正慢慢「損傷」血管,不想惹上血栓,盡量少吃些 - 天天要聞

這5種食物,正慢慢「損傷」血管,不想惹上血栓,盡量少吃些

很多人擔心血栓,但不知道血栓的根子其實不是「突然形成」的。它從不是一塊血塊一下子堵住血管,而是血管內皮細胞長期受損、局部炎症慢慢積累、血液黏稠度逐步上升。幾種機制交織在一起,最終才出問題。而傷害這一整套系統的,不是劇烈運動,不是情緒波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