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精神不太好,偶爾還會頭昏腦漲。她今年72歲,身體一向硬朗,平時愛跳廣場舞,也喜歡和鄰居們聊天,可最近卻總是提不起勁兒。每天中午,她都習慣在飯後躺下,睡上一個小時。
可不知怎麼的,這幾天醒來時,她反而覺得更累了,甚至有點犯噁心。老伴李大爺看她這樣,忍不住勸她:「是不是午睡時間太長了?我聽老張說,年紀大了,午睡別睡太久。」王奶奶一聽,心裡有點嘀咕,難道午睡還會影響健康?
陳阿姨身體比同齡人健壯得多。她笑著說:「午睡這事啊,真得講究,我以前也和你一樣,隨便睡。後來,身體總是出問題,後來聽人提醒,才慢慢調整過來。你可別小看午睡,睡得對,精神好;睡得不對,反而傷身。要不這樣,中午我和你一起聊聊,看看你是哪裡沒注意。」王奶奶點點頭,心想,不就是午睡嗎?還能有這麼大的講究?
中午兩人坐在一起,陳阿姨一邊倒茶,一邊問:「你平時午睡多久?吃完飯多久開始睡?」王奶奶仔細想了想:「吃完飯就睡啊,有時候一覺能睡一個半小時,反正閑著也沒事。」陳阿姨一聽,皺起了眉頭:「哎呀,這可不行!我以前也是這樣,後來總覺得胸悶、心慌,去醫院一查,醫生說,午睡時間要短,不能吃完飯就躺著。人老了,心臟和大腦的供血能力沒年輕時那麼好了,午睡太久,反而會讓血壓波動,對身體不好。」
王奶奶聽得有些緊張:「那該怎麼辦?不午睡又總覺得困啊。」陳阿姨笑了笑:「午睡當然有好處,但得講究方法。我現在記住了『三不要』,身體舒服多了。」
陳阿姨解釋:「人上了年紀,午睡時間太長,會擾亂晚上睡覺的規律。你有沒有發現,午睡太久,晚上反而睡不著?醫生告訴我,午睡控制在20到30分鐘最好,既能緩解疲勞,又不會影響晚上睡覺。」王奶奶點點頭:「好像真是這樣,前幾天我睡了兩個小時,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第二天更沒精神。」
陳阿姨繼續說:「吃完飯,胃裡的食物需要時間消化。你馬上躺著,血液都跑到胃部了,腦部反而供血不足,容易頭暈。以前我犯過這個毛病,後來醫生提醒我,吃完飯最好坐著休息半小時,再午睡。」王奶奶恍然大悟:「難怪我有時候睡醒了頭暈,原來是吃完飯就睡的原因!」
陳阿姨指了指自己的沙發:「以前我喜歡趴著睡,結果醒來脖子酸得不得了。後來我才知道,午睡姿勢不對,會壓迫呼吸道,影響血液循環。現在我就靠在沙發上,墊個靠枕,半躺著小憩一會兒,比以前舒服多了。」
王奶奶聽完,連連點頭,覺得受益匪淺。當天中午,她試著按照陳阿姨說的方法調整了一下,果然感覺不一樣了。只睡了二十分鐘,醒來後精神很好,也沒了之前那種頭昏腦漲的感覺。她高興地跟李大爺分享:「看來午睡還真是一門學問,以後咱倆都得注意點!」
從那天起,王奶奶每天中午都會注意午睡的時間、姿勢和間隔。她發現,不僅下午精神好了,晚上睡覺也踏實了。老伴李大爺也跟著受益,甚至跳廣場舞的勁頭都比以前更足了。
其實,像王奶奶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覺得午睡是「養生」的好習慣,卻忽略了其中的講究。醫學研究表明,午睡的確可以緩解疲勞,保護心血管健康,但前提是方法得當。尤其是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減弱,過長或不當的午睡方式,反而會增加健康隱患。
所以,午睡雖好,但一定要記住「三不要」。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午睡習慣也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就像陳阿姨說的:「人越老,越得學會好好照顧自己。午睡這點小事,別看不起它,它可是關乎長壽的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