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汪大爺今年58歲,患上高血壓後,他養成了每天服用降壓藥的習慣,血壓一直控制得不錯。
然而,進入冬季後,他的生活卻迎來了意想不到的變故。
這天清晨,汪大爺像往常一樣在7點鐘準時起床,喝了一杯溫開水後,按時服用了降壓藥。
看著窗外寒氣籠罩,他套上一件厚外套,準備出門買些新鮮蔬菜。老伴擔心地囑咐:
「外面這麼冷,你多穿點,要是覺得不舒服就趕緊回來!」
汪大爺笑了笑:「放心吧,我身體還硬朗著呢,這麼點冷算什麼。」
然而,當他走到小區門口的菜攤時,一陣寒風吹來,他感到頭有些暈,雙腿也發軟,還沒來得及招呼攤主,身體就像被抽掉了力氣般,直接倒在了地上。
賣菜的劉大姐嚇得連忙撥打了120,而其他正在挑選菜的鄰居則試圖扶起他。
在大家著急之際,聽到消息的汪大爺老伴也隨之到來。很快,救護車抵達小區,汪大爺被送進了醫院急診室。
在醫院急診室,醫生經過檢查後告訴他家人:
「他這次是低血壓導致的暈厥,好在送醫及時,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老伴聽完直抹眼淚,埋怨道:「平時好好的人,怎麼一到冬天就出事了?」
醫生耐心解釋道:「冬季氣溫下降,高血壓患者本身血管彈性差,寒冷會讓血管收縮更厲害,再加上降壓藥持續作用,容易引發血壓急劇下降的風險。」
他停頓了一下,語重心長地補充道,「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很多服降壓藥的患者都沒意識到,冬天服藥有幾個關鍵隱患,稍不留意,就可能釀成大禍。」
那麼,冬季服用降壓藥的隱患究竟是什麼?
冬季服用降壓藥的4個隱患
冬季是高血壓患者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季節。隨著氣溫的下降,寒冷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愈發顯著。
對於長期服用降壓藥的患者而言,寒冷天氣增加了用藥風險,如果忽視相關隱患,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醫生勸告:天氣冷了,還在吃降壓藥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以下這4個隱患。
1、冬季血壓波動明顯增加
低溫對人體的血管有顯著影響。寒冷刺激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血液流動受阻,從而引發血壓升高的現象。
這種波動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極其危險,因為血壓的急劇升高可能帶來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與此同時,降壓藥在冬季仍然按照常規劑量發揮作用,可能導致血壓過低的情況出現。
血壓的過度波動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還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高血壓患者本身的血管彈性較差,當血壓急劇升高或降低時,血管壁容易承受過大的壓力,從而導致血管破裂或供血不足。
因此,冬季需要更加關注血壓的變化,避免單純依賴降壓藥控制,而忽視外部環境對血壓的影響。
2、空腹服藥增加低血壓風險
冬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減緩,心血管系統的調節能力下降。
如果患者在空腹狀態下服用降壓藥,容易出現血壓過低的情況,尤其是在早晨。
空腹服藥時,藥物會被迅速吸收,降壓效果來得更快、更強,這可能導致患者在短時間內血壓驟降,出現頭暈、乏力甚至暈厥等癥狀。
此外,冬季本身容易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加劇了血液循環的難度。
在這種情況下,降壓藥物的突然作用可能引發供血不足,尤其是在站立或活動時更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為避免這一隱患,患者應在進食後服用降壓藥,以減緩藥物吸收速度,同時減少對胃部的刺激。
3、寒冷環境影響降壓藥物的作用
寒冷天氣會對人體的體溫調節和血壓調節功能產生綜合影響。
一方面,寒冷刺激會導致交感神經系統興奮,血管收縮加劇,心臟負擔增加;另一方面,某些降壓藥(如擴張血管的藥物)可能在低溫下發揮不足或過度作用,導致藥效的不穩定性。
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同時面臨血壓過高和過低的風險。
尤其是在室外寒冷環境中,血管的急劇收縮會導致降壓藥的作用被削弱,而一旦進入溫暖環境,血管突然擴張,藥物作用會迅速增強,引發低血壓。
此外,低溫還會對腎臟的血液供應產生影響,影響某些降壓藥物的代謝,使得藥物在體內積累,增加副作用的風險。
4、聯合用藥可能引發藥物相互作用
冬季是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許多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的同時,還需要服用感冒藥、抗炎葯等其他藥物。
然而,部分感冒藥中含有的成分(如偽麻黃鹼)可能導致血壓升高,與降壓藥的作用產生衝突,降低降壓效果甚至引發不良反應。
一些患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含有咖啡因的藥物或飲品,這些成分也可能對血壓產生影響,加重降壓藥的負擔。
抗炎葯(如布洛芬)和部分降壓藥聯合使用時,還可能對腎功能產生負面作用,增加腎損傷的風險。
冬季降壓藥使用的科學指導
為了確保用藥安全和治療效果,高血壓患者需要從多個方面科學管理血壓,防範風險。
1、監測血壓,動態調整劑量
冬季寒冷會加劇血壓波動的幅度,高血壓患者在這一季節需要更加頻繁地監測血壓。
建議患者每天早晚兩次測量血壓,並做好記錄,這不僅有助於了解自身血壓的變化趨勢,也為醫生調整降壓藥劑量提供科學依據。
監測血壓時,患者需注意以下事項:
選擇適當的時間:每日固定在清晨起床後和晚上休息前進行測量,避免在情緒激動、劇烈運動或飲食後立即測量,以獲得準確數據。
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前保持安靜狀態至少五分鐘,坐姿端正,手臂平放,使用經校準的電子血壓計。
重點關注冬季升高趨勢:若血壓持續偏高,可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增加降壓藥劑量;如果出現低血壓癥狀,則需減少劑量或調整藥物種類。
通過動態調整降壓藥劑量,患者可更好地適應冬季血壓變化,避免藥物劑量不合適引發的併發症。
2、避免空腹服藥
空腹服用降壓藥是許多患者日常習慣,但在冬季,這種做法可能帶來更大風險。
低溫條件下,人體血液循環減慢,藥物吸收速度加快,空腹服藥會導致藥物濃度迅速升高,從而可能引發血壓驟降的情況。
科學服藥方法包括:
在進食後服用:早餐後半小時服用降壓藥是理想的選擇,這樣不僅能降低胃部刺激,還能使藥物吸收更加平緩,減少副作用。
注意藥物的吸收特點:部分降壓藥對飲食敏感,如需在空腹狀態下服用,應嚴格遵醫囑,同時避免劇烈活動。
通過避免空腹服藥,患者可以更好地平衡藥物吸收速度與身體的適應能力,降低因低血壓導致的頭暈、乏力甚至暈厥風險。
3、合理搭配飲食
冬季飲食應清淡低鹽,避免高脂、高熱量食物。
過多的鹽分會加重血壓負擔,而健康的飲食搭配有助於藥物發揮最佳效果。此外,可適當補充鉀、鈣、鎂等微量元素,幫助維持血壓穩定。
4、注意保暖,減少血管劇烈收縮
寒冷環境會導致血管急劇收縮,患者需穿戴保暖衣物,避免直接暴露在冷風中。在家中保持室內適宜溫度(18-22℃),盡量減少溫差對血管的刺激。
5、謹慎聯合用藥,避免藥物相互作用
冬季是感冒、流感高發的季節,許多高血壓患者需要同時服用感冒藥和降壓藥。
然而,部分感冒藥中含有的偽麻黃鹼成分會引起血壓升高,與降壓藥作用衝突。此外,某些抗炎葯如布洛芬可能影響降壓藥的效果,甚至對腎功能造成負擔。
謹慎聯合用藥是冬季血壓管理的重要環節,能夠有效減少藥物相互作用帶來的健康風險。
6、適量運動,避免劇烈活動
適當運動對於高血壓患者有益,但冬季寒冷的環境增加了運動中的風險。
患者需避免在低溫或大風天氣中進行高強度活動,以免因寒冷引發血壓驟升或其他不適。
適量運動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幫助患者更穩定地控制血壓。
7、定期複查,關注合併症風險
高血壓患者需定期複查血壓、心功能、腎功能等指標,確保降壓藥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季節,患者需特別警惕胸痛、頭痛、肢體無力等異常癥狀,及時就醫。
總結
冬季是高血壓患者最需謹慎的時節,降壓藥雖是控制病情的重要工具,但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成為威脅健康的隱患。
科學管理血壓,重視冬季用藥的特殊性,是避免風險的關鍵所在。
通過避免空腹服藥、控制飲食、注重保暖等方式,患者可以更好地保護自身健康,平穩度過寒冷季節。
牢記:降壓藥是「利器」,但只有在科學管理下,它才能真正發揮保駕護航的作用。
冬天的寒冷不可避免,但用藥的隱患是可以主動規避的。科學用藥從細節入手,健康生活從冬季開始!
信息來源:
高血壓患者安全過冬注意4點 七夜說聞
冬季血壓易升高,服用降壓藥,下面的這些「坑」要注意,千萬別踩 健康諮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