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孩體重98公斤確診2型糖尿病,專家:改變生活方式或可逆轉

2024年11月30日00:41:24 健康 6292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14日訊(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高琛琛)14歲男孩因為脖子皮膚變黑,被同學嘲笑不講衛生。到醫院看病後,醫生洗清了他的冤枉:孩子並非不講衛生,而是患上「黑棘皮病」,進而確診了2型糖尿病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武漢兒童醫院遺傳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豐利芳介紹,隨著兒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上升,2型糖尿病患兒也逐漸增多。該病早期癥狀不典型,家長平時要多關注孩子是否出現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皮膚變黑等癥狀。

14歲男孩體重98公斤確診2型糖尿病,專家:改變生活方式或可逆轉 - 天天要聞

豐利芳(左一)和遺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姚輝正在查看患兒恢復情況(資料圖)。通訊員張祖國 攝

體重98公斤,14歲男孩確診糖尿病

男孩名叫末末(化名),從小就能吃能睡,長得胖乎乎的。小學五年級進入青春期後,末末的身材就像吹開的氣球,更加圓潤。14歲時,他的身高達到1.76米,體重98公斤。

今年上半年,末末突然變「講究」了,每天晚上都要洗澡。他告訴媽媽,同學說他脖子黑黑的,好像沒洗乾淨,但他每天都用肥皂搓洗脖子,皮膚還是越洗越黑。

今年暑假,末末因為感冒到武漢兒童醫院看病,媽媽順便諮詢頸部皮膚問題,沒想到,接診醫生建議他們趕緊轉到遺傳代謝內分泌科看病。原來,末末頸部皮膚變黑,並非清潔不到位,而是患上黑棘皮病,提示孩子可能患有糖尿病。

經過檢查,末末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原因與肥胖、胰島素抵抗相關。

在醫生的指導下,媽媽陪著末末堅持控制飲食,規律運動,輔助降糖葯治療。目前,末末已經減重10公斤,血糖逐漸回歸正常標準,頸部皮膚顏色發黑的情況也明顯好轉。

孩子出現這些癥狀,家長要警惕

武漢兒童醫院遺傳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豐利芳介紹,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不僅影響著成年人的健康,也逐漸威脅到兒童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般說來,兒童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為主,一般不伴肥胖,通常起病較急,1周至幾個月不等,通常有多食、多飲、多尿、消瘦等癥狀,就是常說的「三多一少」,發病後容易出現酮症酸中毒而危及生命。

像末末這樣的2型糖尿病,在兒童不算常見,但起病隱匿,早期癥狀往往也不典型,所以經常被忽視。近些年來,隨著兒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上升,2型糖尿病患兒也逐漸增多,值得重視。

肥胖是兒童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是導致兒童肥胖和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豐利芳提醒,如果孩子食慾特別好,還不愛運動,家長一定要注意監測孩子的體重情況,避免發展為肥胖。如果孩子已經是肥胖體型,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注意觀察有無頸部、腋下變黑,有無乏力、體重減輕,多飲、多尿、視力模糊等癥狀,必要時,到專業醫院找醫生評估有無糖脂代謝問題。

不過,雖然肥胖是兒童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但並不意味著不胖的孩子就不會患糖尿病。有些孩子雖然體重正常或偏瘦,但由於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因素或病毒感染等原因,也可能患上糖尿病。家長仍需多加關注,是否有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癥狀。

兒童患上糖尿病,能逆轉嗎?

得知孩子確診糖尿病,不少家長很悲觀,擔心影響孩子今後學習和工作。

豐利芳分析,糖尿病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和治療的慢性疾病,治療方案因人而異。對於1型糖尿病患兒來說,由於胰島細胞功能受損嚴重,通常需要終身依賴補充外源性胰島素來維持血糖水平。而對於2型糖尿病患兒來說,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如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等)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式,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轉病情。

因此,她強調,家長要幫助孩子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健康意識,通過及時就醫檢查等措施,儘可能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同時,家長還要關注孩子的整體健康狀況,一旦發現異常癥狀或存在相關危險因素時,及時就醫並尋求專業醫生的指導和建議。

【編輯:余麗娜】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流感病毒引發心絞痛,專家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警惕! - 天天要聞

流感病毒引發心絞痛,專家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警惕!

近期流感高發,家住長沙的譚奶奶一不小心就中招了,起初她以為是普通感冒沒放在心上,隨後幾天她開始頻繁咳嗽,稍一活動就有胸悶、氣促,並伴有渾身乏力、食欲不振,由於她有多年的心血管疾病病史,家人趕緊將她送至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心血管內科三區門診就診。邢祖忠主任接診後判斷她是呼吸道感染誘發心絞痛...
科學家解析生薑抗衰機制,八子補腎膠中藥智慧再獲認可 - 天天要聞

科學家解析生薑抗衰機制,八子補腎膠中藥智慧再獲認可

在浩瀚的中藥寶庫中,生薑,這一看似平凡的食材,卻蘊藏著不凡的抗衰老力量。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一項突破性研究,將生薑推向了抗衰老領域的聚光燈下,為我們揭開了中藥智慧的神秘面紗。而與此同時,國內的一項重大臨床實驗,也讓另一款中藥產品——八
喝酒時不能碰花生米?提醒:這幾種下酒菜,切記不要輕易下嘴 - 天天要聞

喝酒時不能碰花生米?提醒:這幾種下酒菜,切記不要輕易下嘴

大家常說,酒桌上的飯菜與酒水息息相關,一頓美好的聚餐常常離不開一杯美酒與美味的下酒菜。尤其是花生米,作為很多人酒桌上的「標配」,似乎幾乎沒有什麼人會拒絕。近期,一些媒體的報道揭示了喝酒時食用花生米可能帶來的健康隱患,讓不少人產生了疑慮。
52歲男子,每日一杯薑茶,2年來從未斷過,如今變化讓醫生羨慕 - 天天要聞

52歲男子,每日一杯薑茶,2年來從未斷過,如今變化讓醫生羨慕

在生活的漫長旅程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各種健康問題的困擾,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改變,或許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老陳的故事,就生動地詮釋了這一點,他與生薑的不解之緣,為我們揭開了生薑在健康養生領域的神秘面紗。兩年前,老陳的生活被
體內有肺結節的人,盡量少吃3種「發物」,忍住不吃或有助散結 - 天天要聞

體內有肺結節的人,盡量少吃3種「發物」,忍住不吃或有助散結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希望通過各種方式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小李,一位在公司擔任白領的年輕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平常特別熱衷於戶外運動,無論是陽光明媚的周末,還是忙碌工作後的傍晚,他總會抽出時間去跑步、登山或者騎行。
中國人吃的白米飯,其實是「最差的主食」?是時候說清楚了 - 天天要聞

中國人吃的白米飯,其實是「最差的主食」?是時候說清楚了

在現代社會,糖尿病已經成為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困擾著眾多患者。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食控制無疑是管理病情的關鍵一環,而主食的選擇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今天,我們將通過陳叔的經歷,深入探討糖尿病患者與主食之間那些容易被忽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