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2024年06月14日20:30:15 健康 5077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離不開骨骼、肌肉、關節。靈巧的雙手,強健的四肢,挺直的脊樑,支撐著活力十足、閃閃發光的生命。《全民健康大會》第二期,帶來「強肢健體」的健康指南!小動作也能幫大忙!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本期節目邀請了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劉亞軍、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矯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關節外科主任醫師趙旻暐、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主任醫師付國兵,四位嘉賓「中西合璧」,共同為你的肢體健康放大招!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大型健康科普節目《全民健康大會》將於6月15日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20點檔播出第二期,6月16日科教頻道(cctv-10)20:31重播。

這些傷害脊柱的姿勢,你中了幾個?

脊柱被稱為人體的「頂樑柱」。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姿勢,正在悄悄傷害我們的脊柱!《全民健康大會》用最前沿的虛擬技術,為您剖析小動作帶來的大隱患。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久坐會傷腰?

人體有5塊腰椎,它們位於身體中央,堪比人體的「頂樑柱」。有一個詞十分常見:「腰椎間盤突出」。椎間盤一旦受損,可能導致身體的癱瘓!腰椎間盤到底在哪兒呢?它為什麼總是「突出」?它到底怎麼突出的呢?我們一起進入「人體奧秘實驗室」看看。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我們的脊柱由26塊椎骨構成,椎骨之間白色的結構就是椎間盤。長期久坐、姿勢不正確,就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由於受到長期擠壓,椎間盤外圍的纖維環會發生破裂,中間果凍狀的髓核會從破裂處突出來,這就是椎間盤突出。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突出的髓核壓迫神經,大多數人最先感到的癥狀是疼痛。如果壓迫不能緩解,疼痛會沿著大腿向小腿和足部放射,有人還伴隨著雙下肢麻木。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最嚴重的椎間盤突出,是把椎管里的神經根全部壓住,導致馬尾綜合征,患者會大小便失禁,不能行走,嚴重的會導致癱瘓。

專家提醒:保護腰椎,避免久坐!

搬快遞也有正確姿勢,專家現場支招

生活中,許多人會出現搬個重物就「閃了腰」的現象。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搬重物姿勢,給脊柱帶來的損傷。

當彎腰搬重物時,腰椎間盤負荷增加,容易發生急性扭傷或腰肌勞損。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單手提重物也會讓一側椎間盤因受力不均,增加腰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專家提示:「三步法搬重物」

正確的搬重物姿勢,應該是兩腿分開,一條腿稍稍往前,然後蹲下身,挺直腰桿、腹部收緊;平穩搬起重物,慢慢起身,將物體重心盡量靠近身體;站起來的過程中,背部挺直,不要彎腰。

「低頭族」 你知道頸椎有多辛苦嗎?

手機已經融入了日常生活,每個人都幾乎變成了「低頭族」。然而,當你以30度角低頭刷手機時,你知道頸椎默默承受了多大壓力嗎?

答案是10公斤,約等於一袋大米的重量!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手機放不下,頸椎也要保護,究竟該怎麼辦呢?中醫專家帶來一組簡單動作:四方爭力,讓您遠離頸椎病。

全民健身,讓健康中國「動」起來

健康需要活潑。運動健身的路上,有個「健康搭子」同行,更容易堅持下去。《全民健康大會》特地來到了成都,這裡有專門為自行車愛好者打造的騎行綠道,全程100千米,沿途有78個景觀橋,串聯了120多個生態公園。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在本場健康城市環節,我們還前往大山深處「找搭子」——擺手舞,這項傳承了上千年的運動需要上萬個「健康搭子」。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這種特殊的舞蹈方式來源於土家兒女的插秧、狩獵等生產活動,跳起來同手同腳,既能緩解勞作帶來的肌肉緊張,又能強身健體。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如今,這項運動已經將舞蹈與健身結合在一起,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擺」進了群眾的健身活動中。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國寶重光

再現2000年前的「健身操」

說起運動健身,除了剛提到的這些,很多人還會想起上學時天天做的廣播體操。在《全民健康大會》的現場,展示了一套在兩千多年前的健身操!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1973年,在舉世聞名的馬王堆漢墓中,出土了一張帛畫的殘片。經過專家仔細修復,定名為《導引圖》。圖共四行,每行有11個人物,一共44個人物在做養生的功法。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導引是古代的健身養生術,意為「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可見,與現代健身術相比,它尤其注重氣息。讓人驚嘆的是,今天我們仍能「按圖索驥」,重現2000餘年前的「健身操」。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跟著文物做健身操,會有哪些功效呢?先試試《導引圖》中的「拱背」,經常做這個動作可以預防肩背疼痛,還能緩解焦慮抑鬱的情緒!

這些傷害身體的姿勢,你中了幾個?來看避雷指南 - 天天要聞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跟隨《全民健康大會》,從現在開始動起來!

《全民健康大會》

第二集《強肢健體》

2024年6月15日20:00檔

央視綜合頻道(cctv-1)首播

2024年6月16日20:31

央視科教頻道(cctv-10)重播

央視頻、央視網同步上線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內鏡下開「隧道」 精準摘除消化道腫瘤 - 天天要聞

內鏡下開「隧道」 精準摘除消化道腫瘤

【來源:紅網】為患者實施手術。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鄢婷 肖會玲 婁底報道近日,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團隊成功運用隧道法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TD)為一名乙狀結腸早癌患者實施微創治療。此項技術的開展,填補了婁底市該領域的空白,為提升內鏡微
血常規上的「箭頭」代表什麼?這4個指標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血常規上的「箭頭」代表什麼?這4個指標很關鍵→

拿到血常規報告單時許多人不知道該看哪個指標看到箭頭多先別慌抓住這幾個關鍵指標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紅細胞就能快速抓住重點↓↓↓血常規優先關注這4個核心指標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GB)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
科學與健康丨第一時間掌握!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來了 - 天天要聞

科學與健康丨第一時間掌握!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來了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題:第一時間掌握!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來了新華社記者顧天成7月2日,國家疾控局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首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為何發布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如何分級?與普通天氣預報有哪些不同?怎樣築牢高溫下的「健康防線」?——預警分5個等級,按照與高溫相關疾病風險分...
一動就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 天天要聞

一動就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悶熱的天氣出汗多,這不難理解。但同樣的環境下,有人輕汗微微,有人則汗流浹背,甚至吃個飯,稍微走一走,整個後背都濕了……愛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嗎?需要警惕哪些疾病風險?01比別人出汗多,或是天生的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重要手段。
榮耀手錶5 Ultra發布: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心腦血管風險評估 - 天天要聞

榮耀手錶5 Ultra發布: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心腦血管風險評估

在 7 月 2 日的榮耀 Magic V5 暨 AI 終端生態發布會上,榮耀正式推出了全新的旗艦智能手錶 —— 榮耀手錶 5 Ultra,並行業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China-PAR 國人專屬心腦血管風險評估」兩大創新健康能力,以「AI 健康專家」的身份,為用戶帶來全方位的心臟健康守護與個性化健康管理體驗。據介紹,榮耀手錶 5 Ultra 行業首...
張家港首家「小哥體檢中心」啟用 - 天天要聞

張家港首家「小哥體檢中心」啟用

昨天(7月1日)下午,張家港市健康護航·「新」有所醫關愛新就業群體健康項目啟動,張家港市首家「小哥體檢中心」正式揭牌。外賣小哥在「小哥體檢中心」體檢。通訊員 袁藝/攝新就業群體是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
脾虛濕重別只知道參苓白朮丸!這味中成藥才是「全能選手」! - 天天要聞

脾虛濕重別只知道參苓白朮丸!這味中成藥才是「全能選手」!

一說到脾虛濕重,十個人里八個都知道參苓白朮丸。但你有沒有發現:吃了一陣子,舌苔還是厚得像白漆,肚子依舊脹得像氣球?其實啊,調理脾虛濕重就像修下水道——光往堵了的管道里倒「補藥營養液」可不行,得一邊排水、一邊修管道,雙管齊下才有效! 為什麼參
脾虛調理誤區:別瞎補!中醫說關鍵要讓脾胃「動起來」 - 天天要聞

脾虛調理誤區:別瞎補!中醫說關鍵要讓脾胃「動起來」

很多人一聽說脾虛,第一反應就是買人蔘、山藥、黃精猛補,結果越吃越胃脹、口乾,甚至便秘——其實這是踩了調理的大雷!中醫里「脾虛」的核心不是「缺營養」,而是脾胃的「運化功能」罷工了。就像廚房下水道堵了,你還拚命倒雞湯,只會讓管道更堵一樣,補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