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醫生調侃要加工資:看了小土豆後,才知道東北人病人多難伺候

2024年02月05日12:35:17 健康 1532

東北醫生調侃要加工資:看了小土豆後,才知道東北人病人多難伺候 - 天天要聞

東北醫生調侃要加工資:看了小土豆後,才知道東北人病人多難伺候

一名瀋陽醫大的醫生表示,東北的醫生,真的需要多加工資,才能上班。以前不覺得,自從最近接診了很多南方小土豆之後,真的覺得不一樣。

對於這個不同,醫生有一個很形象的例子,他說區別是這樣的:

東北醫生調侃要加工資:看了小土豆後,才知道東北人病人多難伺候 - 天天要聞

南方人:醫生,我早晨不小心後腦撞到了門,現在偶爾有一點鈍痛,你看是不是需要拍個x線?

東北人:大夫嗷,我早晨沒理乎兒,腦瓜子干門框上了,現在不離兒滴,後腦海悶呼的疼,用拍片不?

東北醫生調侃要加工資:看了小土豆後,才知道東北人病人多難伺候 - 天天要聞

寫過病例的醫生就清楚了,南方人看病,說什麼寫什麼就可以了。東北人看病,還要先翻譯一遍。

醫生說,這個就相當於學習了兩遍教材。說上說的鈍痛,牽拉痛,隱痛,灼燒痛,都是白學的,東北對於疼痛,有屬於自己的理解:悶了乎的疼,吊吊的疼,絲絲拉拉的疼,火次撩的疼。

東北醫生調侃要加工資:看了小土豆後,才知道東北人病人多難伺候 - 天天要聞

不僅如此,對於解剖結構,也要重新認識,因為他們有這些詞:後腦勺子,肩膀頭子,胳膊肘子,肋吧扇子,胯骨肘子,大腿里子。

醫生說,很多話,年輕人其實是不知道的。他剛上班的時候,就以為老人說的胯骨肘子,是盆骨,被教育了之後才知道,是股骨頭

東北醫生調侃要加工資:看了小土豆後,才知道東北人病人多難伺候 - 天天要聞

南方小土豆對於自己病情的描述,和以學生們在學校時候學習的差不多,可以直接應用。東北還要重新整改一下語言系統,才能用。

也難怪醫生說,想要加工資了,確實比較不容易。且這樣的事情,還不是偶爾發生,有網友表示,自己也遇見過這樣的。

東北醫生調侃要加工資:看了小土豆後,才知道東北人病人多難伺候 - 天天要聞

有大娘形容自己難受,會說好像讓人攆了二里地。頭疼,會說自己好像被咣的散黃了。知道東北人有骨子裡的幽默,但這個幽默,讓醫生有點摸不著頭腦。

張雪峰勸醫學生的話,沒有錯

看了醫生的吐槽,忽然理解了,張雪峰對於醫學生的勸告,是沒有錯的。張雪峰說,學醫沒有必要固定在哪一所學校,除非特別高端。

東北醫生調侃要加工資:看了小土豆後,才知道東北人病人多難伺候 - 天天要聞

正常分數的學生,就選擇自己本省的醫學院就讀,未來工作就會比較順利。看來,這裡面不僅僅有老師,和學校的關係,還有病人的關係。

醫學生服務的對象,大多數是當地的老百姓。老百姓的生活習慣,說話的方式,行為表現等等,本地人會比較熟悉。

東北醫生調侃要加工資:看了小土豆後,才知道東北人病人多難伺候 - 天天要聞

就好像雲南的醫生,治療食物中毒有一手,東北的骨科醫生很厲害。都是有地域性特點的,學生畢業後,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本地的工作。

如果學生是南方人,來東北學習,工作。可能對於東北人獨特的語言系統,和形容方式,還要適應很久,才能夠習慣。

東北醫生調侃要加工資:看了小土豆後,才知道東北人病人多難伺候 - 天天要聞

筆者寄語:

醫學生確實不容易,學完書本上的內容,還要了解當地的習慣。遠離家鄉工作的醫學生,會更辛苦。

所以同學們,如果沒有特殊的需求,還是留在自己當地工作,會比較方便。工作很忙,也更能得到家裡人的幫助和照顧,也能有精力,照顧家裡人,也了解當地的百姓,得心應手。

今日話題: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分享|百餘年後再回顧,中西醫的碰撞如何影響著今天 - 天天要聞

分享|百餘年後再回顧,中西醫的碰撞如何影響著今天

詩人、學者林庚在《北平自由詩》中寫:「當玻璃窗子十分明亮的時候/當談笑聲音十分高朗的時候/當昨夜颶風吹過了山東半島/北平有風風雨雨裝飾了屋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北京,以北平為名,有種令人懷念的時代氛圍和文化環境。作家薛燕平的最新長篇小說《北平無恙》的故事就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平城。彼時西醫進入...
守護兒童健康成長 老專家開展義診服務 - 天天要聞

守護兒童健康成長 老專家開展義診服務

新重慶-重慶日報 記者 李珩 鄭宇5月29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舉行「銀髮生輝 護佑健康」六一國際兒童節義診活動,現場吸引了眾多家長參與。據悉,該活動是該院銀髮生輝志願服務隊的首次活動,旨在發揮專家們的專長,
直播大醫生:從「骨」開始 守護「髖」健康 - 天天要聞

直播大醫生:從「骨」開始 守護「髖」健康

骨折,是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問題,但有一種骨折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它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什麼是「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為什麼它如此危險?如何預防和應對這種骨折呢?健康難題,直播大醫生為您一一破解。5月30日下午3點,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創傷中心副主任曹斌與您相約石家莊市人民醫院融媒體...
端午將至,粽子美味莫貪多 - 天天要聞

端午將至,粽子美味莫貪多

文字/視頻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 熊靜隨著端午節臨近,軟糯香甜的粽子成為家家戶戶餐桌上的主角。長沙市第三醫院(湖南大學附屬長沙醫院)老年病科十三病室副主任余慧提醒,粽子雖美味,但食用不當,可能給身體健康帶來諸多隱患,老年人更需
中高考在即,中醫妙方助考生緩解身心壓力 - 天天要聞

中高考在即,中醫妙方助考生緩解身心壓力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楊琦 朱文青中高考季即將到來,廣大考生們進入緊張的衝刺階段,不少學生因壓力大出現焦慮、失眠、用腦過度、疲勞等身心不適。長沙市中心醫院兒童中醫門診專家建議,不妨試試針灸、頭療、刮痧、葯枕及中藥調理等傳統療法,
走進社區的義診,聚焦您的足部健康! - 天天要聞

走進社區的義診,聚焦您的足部健康!

湖南日報5月29日訊(文字/視頻 全媒體記者 周倜 通訊員 吳清怡)每年5月29日,是全國愛足日。當日,湖南省人民醫院骨科醫學中心手足顯微外科團隊走進長沙市五里牌社區,開展主題義診,為市民送上專業的足部健康關懷,幫助更多百姓了解自身足部健康
張滌:坐診30年,要做一個「民」醫 - 天天要聞

張滌:坐診30年,要做一個「民」醫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倜 通訊員 肖君臻 王鑫「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的診區比平日更加繁忙。5月29日早上7點多,張滌的診室外已坐滿了懷抱孩子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