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緊箍咒」困擾老太30餘年,醫生內鏡下打通「隧道」巧松咒

2022年11月01日16:01:19 健康 1603

食道「緊箍咒」困擾老太30餘年,醫生內鏡下打通「隧道」巧松咒 - 天天要聞

食道「緊箍咒」困擾老太30餘年,醫生內鏡下打通「隧道」巧松咒 - 天天要聞


今年10月下旬,老人情況加重,嘔吐頻繁,老人的女兒便帶著母親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消化內科求診,以吞咽困難、嘔吐查因住院接受治療。

入院後,周奶奶感受到了消化內科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她緊張的心情逐漸平復下來。消化內科曾亞主任和申月明副主任通過仔細查看,詳細了解病史,完善檢查後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症」。

食道「緊箍咒」困擾老太30餘年,醫生內鏡下打通「隧道」巧松咒 - 天天要聞


賁門位於人體的食管和胃之間,當咽下食物時,賁門口會張開、繼而收縮,以此來完成正常的進食動作。賁門失弛緩症病人的賁門口由於發生持續痙攣、失去了舒張能力,猶如在食管處被上了一道『緊箍咒』,咽下的食物只能淤積在食管中而無法進入到胃裡。長此以往,病人便會產生進食後嘔吐現象。」曾亞主任介紹。

綜合周奶奶的病情和身體耐受情況,醫護人員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評估,最終制定了經口內鏡下賁門括約肌切開術的微創手術方案,此種手術具有內鏡微創治療的優勢,創傷小、恢復快,在四五天內就可以恢復飲食,六天就能出院,既免去了「開腹之苦」,也節省了醫療費用,並保留胃食管連接部正常解剖結構,術後反流性食管炎發生率低。

10月28日上午,申月明副主任帶領醫療團隊為老人實施了經口內鏡下賁門括約肌切開術。

術中使用切開刀建立長2.5cm的倒T型切口,採取漸進式切開法縱行切開粘膜層,分離粘膜下層後建立粘膜下「隧道」,隨後在胃鏡直視下縱行切開環形肌,保留縱行肌,直至賁門下方2cm,止血後應用金屬夾封閉粘膜層切口,並行鈦夾夾閉。手術過程順利,老人術後無胸痛及氣促癥狀,逐漸恢復飲食,目前癥狀控制良好。

術後第二天,周奶奶精神狀態好多了,可以進食流質飲食了,正逢老人84歲生日,科室人員送上鮮花祝奶奶生日快樂,早日康復。一個「小」手術解決了30多年的頑疾,周奶奶久久握著主任、護士長的手表達感激之情。

食道「緊箍咒」困擾老太30餘年,醫生內鏡下打通「隧道」巧松咒 - 天天要聞

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申月明表示:賁門失弛緩症臨床表現為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食物反流等。由於長期進食困難,患者生活質量往往較差,多伴有消瘦、營養不良、抵抗力差,甚至抑鬱傾向。

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申月明提醒,如果市民出現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胃腸蠕動減慢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儘早明確診斷和治療。

(編輯ZS。部分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 吳輝 朱文青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人真的能被熱死!一老人因中暑身亡,體溫高到人體無法承受 - 天天要聞

人真的能被熱死!一老人因中暑身亡,體溫高到人體無法承受

►本文2125字 閱讀3分鐘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如有身體不適請線下就醫。南京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高溫天氣中因嚴重中暑不幸去世。送醫
新AI模型突破性預測心源性猝死風險 準確率顯著提高 - 天天要聞

新AI模型突破性預測心源性猝死風險 準確率顯著提高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多模態人工智慧(AI)模型,能顯著提高識別心源性猝死高風險人群的準確性,有助於挽救生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干預。△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資料圖)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自然-心血管研究》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新開發的AI模型名為「多模態AI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