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一次比一次少,是病了還是卵巢早衰的徵兆?真相是?

2022年10月17日12:35:24 健康 1503

在婦科門診,經常遇到因「月經量少」而前來就診的患者:

醫生,我以前大姨媽有五六天,最近都只來兩三天,我這麼年輕不會是早衰吧?

面對月經量變少,不少女性很容易將它和「卵巢早衰」划上等號。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月經量變少」的問題。

-本文作者-

月經量一次比一次少,是病了還是卵巢早衰的徵兆?真相是? - 天天要聞

發現自己月經量變少是卵巢早衰嗎?

事實上,絕大多數月經量變少並不是卵巢早衰引起的。

因為早衰的卵巢,除了經量變少,其他功能也是「跳崖式」的下跌:

① 月經「亂了」:月經淅淅瀝瀝流不停、周期變得不規律甚至乾脆幾個月都不來等。

② 雌激素異常:經常動一動就一身汗、情緒變得陰晴不定(暴躁)、常常失眠、陰道會幹澀疼痛、「性」福指數直線下降等。

不孕適齡女性備孕很久都沒消息,可能是卵巢早衰導致的生育力下降。

一般來說,如果發現自己還有以上的種種表現,年齡又在40歲之下,建議儘早到醫院做超聲檢查、性激素、AMH(抗繆勒氏管激素)等檢查來排查「卵巢早衰」。

月經量一次比一次少,是病了還是卵巢早衰的徵兆?真相是? - 天天要聞

如果只是單純的月經量變少,不一定是「早衰」,還可能是這些原因引起的。

月經量變少三步教你找原因

判斷一:懷孕因素

有時,你認為的「月經減少」,可能是先兆流產或者宮外孕的少量出血表現。

解決方案:有性生活的女性,如果出現月經明顯減少的情況(無論是否採取避孕措施),第一時間進行驗孕。

判斷二:生理性因素

日常不良生活習慣,也有可能導致月經量變少,比如:

  • 節食減肥

為了減肥而進行過度運動、斷食(比如不吃晚飯、不吃碳水化合物等),會導致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從而出現月經減少。

解決方案:拒絕暴力減肥,恢復健康的飲食結構,運動強度也需要依照身體可承受範圍內,量力而行。

  • 熬夜、壓力大

壓力和熬夜(疲勞)也會對生殖內分泌系統的調節造成影響,導致經期縮短。

解決方案:及時調整生活作息、工作勞逸結合、放鬆心態,可以讓月經恢復正常。

  • 藥物影響(如避孕藥)

一些避孕藥、精神類藥物也會導致體內激素水平變化,從而影響正常的月經量。

解決方案:這種情況通常是可逆的,停止服藥後即可恢復,不用太擔心。

以上生理因素導致的月經量變少,一般通過自行緩解就可以恢復。如果嘗試緩解方法2-3個月後仍無改善,就需要考慮是否和疾病有關。

判斷三:疾病因素

● 一些婦科疾病:子宮內膜感染炎症(受損)多囊卵巢綜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

● 一些慢性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腎上腺胰腺等內分泌功能紊亂等;

解決方案:懷疑是婦科病導致的量少,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婦科】就診。

如果是慢性病引起的,針對疾病對症調節、治療,後續月經量就會恢復正常。

說完了月經量變少的主要原因和解決辦法,下面為大家解答一些同樣備受關注的問題。

1、月經量變少會影響懷孕嗎?

醫生解答:有可能。

如果是因疾病導致的月經變少可能會影響懷孕,而生理性的則不會。偶爾一次月經明顯偏少,不用太擔心,如果連續兩三個月月經量都很少,請儘快就醫。

2、月經一直很規律,但每次都只來兩三天,有什麼問題嗎?

醫生解答:不用擔心,是正常的。

經期一般在2-8天,平均4-6天。因人的體質、遺傳因素影響,來多來少,經期長短,會有一些區別,但並沒有哪種更好更健康的說法。

如果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來兩三天結束,這樣的經期對你來說就是正常的。

「大姨媽」一直都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所以姐妹們一定要格外注意自身月經的變化。

你的大姨媽來幾天,跟以前有變化嗎?關於大姨媽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月經量一次比一次少,是病了還是卵巢早衰的徵兆?真相是? - 天天要聞

月經量一次比一次少,是病了還是卵巢早衰的徵兆?真相是?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中醫的中和平衡之論掌握了人類的健康密碼(六) - 天天要聞

中醫的中和平衡之論掌握了人類的健康密碼(六)

中醫平衡新論還進一步指出,維持人體平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包括飲食調養、運動鍛煉、情志調攝等多種方法。這些方法共同作用於人體,幫助恢復和保持平衡狀態。此外,中醫平衡新論還強調了預防的重要性。
下午繼續看診,繼續分析舌象! - 天天要聞

下午繼續看診,繼續分析舌象!

90%的男人都被這個白膩苔給騙了,單純補腎根本沒用!我們中醫在看診過程中是最煩碰到那種自以為是的患者,醫生說啥都不聽,不管身體出現啥毛病就想著補腎,結果就是問題越補越嚴重!
近10年最短三伏天來了!「8做8不做」請收好 - 天天要聞

近10年最短三伏天來了!「8做8不做」請收好

夏至已過,隨著暑氣漸長,三伏天時間表也新鮮出爐。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濕氣最重的時節,也是調理體質的黃金窗口。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計30天。將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今年三伏為何是30天?2025 年三伏天具體時間初伏: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10天);中...
「史上最嚴」衛生巾新國標落地,品牌紛紛響應升級 - 天天要聞

「史上最嚴」衛生巾新國標落地,品牌紛紛響應升級

被稱為「史上最嚴標準」的衛生巾行業新國標正式落地了。7月1日起,國家疾控局組織修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要求》(GB 15979—2024)實施。該標準於2024年6月發布,是在2002年發布舊國標後,時隔22年的首次更新
術後傷口沒問題,就算康復了?你忘了體內戰場! - 天天要聞

術後傷口沒問題,就算康復了?你忘了體內戰場!

‍⚕️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胃腸外科胡醫生。「胡醫生,我切口都癒合了,應該就好了吧?」「這幾天精神也不錯,能吃能睡,是不是不用再管了?」在門診,我常常聽到這樣的「喜訊」,但有時不得不打斷病人一句:「你的切口癒合是好事,但別忘了——體
頭暈乏力……當心「熱中風」來襲! - 天天要聞

頭暈乏力……當心「熱中風」來襲!

大太陽底下,突然感到頭暈乏力、精神不振……小心!這可能不是普通中暑,而可能是「熱中風」的警報。什麼是「熱中風」?它有什麼癥狀?它和普通中暑有什麼區別?「熱中風」究竟是怎麼回事「中風」是卒中的俗稱,「熱中風」是指在高溫天氣(氣溫超過32攝氏度)下出現的卒中事件。研究表明,極端高溫天氣和極寒天氣都會增加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