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時手術!挽救幾近失明的視力!湖北省首例鼻內窺鏡下視神經減壓術在漢成功開展

2022年10月11日16:00:46 健康 1425

(通訊員 余瑛)9月30日,湖北省首例鼻內窺鏡下視神經減壓術在武漢艾格眼科醫院成功開展,手術在該院程勉征主任團隊近6個小時奮戰下,成功挽救了河南南陽李先生的視力。

6小時手術!挽救幾近失明的視力!湖北省首例鼻內窺鏡下視神經減壓術在漢成功開展 - 天天要聞

湖北省首例由眼科醫生獨立完成,鼻內窺鏡下視神經減壓術在武漢艾格眼科醫院成功開展

10月9日,李先生再次來到該院淚道眼眶腫瘤科程勉征主任門診複查,視力從幾近失明提升到0.6,這讓他欣喜不已。

據李先生介紹,自己從河南赴武漢求醫,一是慕名而來,二是因為眼疾對他生活影響很大。

一年前,他的左眼開始突出,看東西復視(一個變成二),走路感覺高低不平,平地走路都能摔倒,更不敢騎車,因為判斷不了車子的遠近,

而且他近一個月視力快速下降,只能看到手指頭在眼前晃動,在河南多家醫院求醫,有懷疑是眼內腫瘤的,有懷疑是甲狀腺相關眼病的......

中、西醫各種方式都試過,近一年的治療,沒有起色。

6小時手術!挽救幾近失明的視力!湖北省首例鼻內窺鏡下視神經減壓術在漢成功開展 - 天天要聞

李先生右眼突出 高於正常右眼近9mm

他慕名找到武漢艾格眼科醫院淚道眼眶腫瘤科程勉征主任時,情況不容客觀,程主任檢查發現,李先生患的是甲狀腺相關眼病,左眼突出,高於正常右眼近9mm,

入院後複查眼眶CT發現,他眼球旁的四條肌肉都明顯增粗,在眶深部相對狹小的空間里對視神經產生壓迫,導致壓迫性視神經病變,最終「量變引起質變」導致視力急劇下降。

建議儘快手術,不然會產生不可逆的視力下降,甚至失明,後果不堪設想。

李先生聽從程勉征主任團隊建議,接受手術。

根據李先生的病情,程勉征團隊制訂了個性化眼眶減壓術手術方案。鼻內窺鏡下視神經減壓術,聯合眼眶外壁減壓,手術歷時近6個小時。

6小時手術!挽救幾近失明的視力!湖北省首例鼻內窺鏡下視神經減壓術在漢成功開展 - 天天要聞

甲狀腺相關眼病眼眶減壓手術,尤其是通過內窺鏡做視神經減壓術,具有非常高的難度,湖北省尚無眼科醫生獨立完成此類手術。為了挽救李先生瀕臨失明的視力,程勉征團隊迎難而上。

眼眶減壓手術的關鍵:拯救被壓迫的視神經。

眼睛像住在一個「房子」(眼眶)裡面一樣,眼球後方,主要組織就是視神經、脂肪、肌肉。

甲狀腺相關眼病,使房子裡面眼球旁的四條肌肉,脂肪不斷增生肥胖厚,原本「自由自在」、毫無束縛的視神經就被四根粗大的眼外肌牢牢捆住,彷彿脖子被鐵鉗牢牢掐住。

想要拯救李先生的視神經,就要想辦法在保證安全前提下把「房子」內牆和外牆拆了。

內牆,就靠鼻內窺鏡下視神經減壓術,做減法,這是手術的難點,也是關鍵。眼眶內與大腦相鄰,和周圍有非常多重要的血管和神經,術中骨壁去除越深,視神經受壓緩解的越多,且手術經鼻子「抄近道」直抵視神經病灶,微創,手術的風險也呈幾何級升高,稍有不慎,術後將引起血管或神經創傷。

因此,為了確保患者安全的同時獲益更多,需要手術醫生非常了解鼻腔、眼眶的解剖結構,精準判斷手術中可操作的範圍,最大程度把眼眶裡面多餘的脂肪組織拆掉,整體減輕眼眶內容量,讓眼球後退,回歸正常,讓受壓的視神經恢復。

外牆,就靠外側的開眶,做加法,程勉征團隊做的重瞼切口,外觀看起來就像做了個雙眼皮,術後恢復後對外貌影響不大。

6小時手術!挽救幾近失明的視力!湖北省首例鼻內窺鏡下視神經減壓術在漢成功開展 - 天天要聞

「難度雖然很大,但是對病人是有利的,我們就要勇敢去嘗試,傳統的手術方式創傷大,術後留疤,現在的內窺鏡技術因其直視、良好的照明、無嚴重面部疤痕以及關鍵解剖位置良好的顯示度,成為眶減壓手術有效、安全的治療方式......」術後,程勉征告訴患者。

果然,全新的微創手術方式,給李先生帶來好消息,術後一周,李先生來醫院複查的時候,視力從幾近失明提高到0.6,可以說是創造了奇蹟。

程勉征主任強調:甲狀腺相關眼病,輕者眼脹眼紅,眼球突出復視,重則角膜破潰甚至失明,一旦有以上相關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不能拖,如果拖久了,沒有光了,治療起來難度大,效果不好。目前醫院擁有系統的甲狀腺相關眼病的診療體系,能因人而治,因病而治。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紙短情長 患者致信表真情 - 天天要聞

紙短情長 患者致信表真情

近日,市中醫醫院腫瘤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位來自新疆的鼻咽癌III期放化療後10餘年的康復期患者,將一封感謝信和一面錦旗送到醫護人員手中,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這名新疆患者近日獨自前來陽江度假,在旅途中,出現明顯乏力、頭暈、痰多、吞咽不適及胃脹氣等癥狀,於是來到市中醫醫院就診。經詳細檢查,市中醫醫院...
山東28歲小伙突患肝衰竭,每天需3000毫升血救治不限血型,當地正組織獻血應急 - 天天要聞

山東28歲小伙突患肝衰竭,每天需3000毫升血救治不限血型,當地正組織獻血應急

極目新聞記者 柳琛琛5月13日,齊魯晚報等媒體報道,山東濟寧市泗水縣一名28歲的小夥子突發疾病,急需大量血液進行救治。當日下午,患者家屬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患者尚未脫離生命危險,仍需血液救治,對血型沒有要求。泗水縣紅十字泉鄉應急救援隊隊長劉傳濤介紹,該患者每天需要約3000毫升的血液,當日下午已組織第一批獻血。...
少吃主食血糖更好?醫生:這個誤區別再犯,當心惹來一身病! - 天天要聞

少吃主食血糖更好?醫生:這個誤區別再犯,當心惹來一身病!

關於主食,經常存在一些誤區,「多吃點肉沒關係,只要不吃主食就不會長胖」,還有人將碳水化合物視為「洪水猛獸」,認為不吃或少吃主食能減輕代謝負擔、防範糖尿病等健康問題,但事實可能恰恰相反。資料圖由AI生成 圖片來源:城事特搜01不吃主食易患糖尿病一項對近4萬名成年人為期14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堅持低碳水化合物、高...
做肩粘連手術,實際做的是滑膜切除術?醫療鑒定「存在過錯」,患者:醫生自稱北京專家 - 天天要聞

做肩粘連手術,實際做的是滑膜切除術?醫療鑒定「存在過錯」,患者:醫生自稱北京專家

趙女士反映,此前因為胳膊疼痛到杭州江城骨科醫院就診,做完手術還是覺得不對勁,她不由得產生了懷疑。趙女士:2023年9月23號。記者:當時因為什麼問題來這裡?趙女士:當時因為我胳膊痛,是這裡痛。當時我進了江城骨科二樓,他說是「北京專家」。他說你拍個片,那我就拍個片子。拍個片之後他說你再拍個核磁,他們帶了我們...
上海團隊在醫學頂刊連發兩文,率先提出「證據污染」循證概念 - 天天要聞

上海團隊在醫學頂刊連發兩文,率先提出「證據污染」循證概念

劉輝、徐暢團隊4月23日在《英國醫學雜誌》(BMJ)刊發關於循證醫學「證據污染」治理新策略的研究成果。院方供圖近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劉輝、徐暢團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BMJ)刊發關於循證醫學「證據污染」治理新策略的研究成果,並受邀發表同期述評文章,實現國際權威...
上海一患者在醫院停房車維權,稱車禍後屁股整形遭遇「假專家」 - 天天要聞

上海一患者在醫院停房車維權,稱車禍後屁股整形遭遇「假專家」

近日,上海長寧區和睦家醫院對面的停車位上,停著一輛貼著「醫院欺詐」「醫生來路造假」等標語的名牌重卡房車,引來路過市民的關注。5月12日,該車車主潘先生告訴上游新聞記者,自己去年因交通事故受傷在該醫院接受了一系列治療,前後花費近百萬元,在接受屁股撕裂傷疤痕相關整形手術後,他發現手術切口過大,還導致肛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