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比往年多很多?聽聽專家是怎麼解釋的,和我們想得不一樣

最近,在網上,出現了不少聲音。

有不少人說自己朋友的父親、老家的村裡人等去世了。

還有一些人說看到殯儀館門口排成隊。

大家都知道網路的力量,有時候是非常驚人的。

舉個例子,如果在評論區,有1000人評論,其中有10人說了這樣的話,你會覺得這個事情很嚴重。

而如果有10000人留下評論,事實上依然有10人說了這樣的話,但是你依然會覺得這個事情會很嚴重。

也就是說,不管比例是什麼樣的,只要你在網上看到有七八個人、十幾個人說了這樣的話,這就會給你留下一個印象,彷彿真的有很多老人去世了。

大家看看這些評論,是不是給你形勢很嚴峻的感覺?

那這個比例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是真得比以往走得老人一下子多了很多嗎?

而這些老人去世的原因全都是和新冠病毒有關嗎?


有中央台的記者採訪了兩個專家。一個是國家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

這一波的治癒率是多少?

焦雅輝是曾經參加過武漢抗疫的,她在武漢待了82天,曾經至少四次流淚。

她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是溫情的、柔軟的。

因為焦雅輝在接受訪問的時候喜歡用數據說話,網友們都說她是「最硬核局長」。

但是她在這次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有很多問題都有些「顧左右而言他」,沒有正面回答記者的問題。

我想,可能有些問題,她確實不好回答。

比如記者問她:「這一波的治癒率是多少?」

她回答得就比較模糊。

她並沒有正面去回答記者的問題,她只回答了當初武漢的治癒率是從90%慢慢漲到了93%、94%甚至更多。

我想,她沒有回答記者的問題,也真得不能怪她。

因為時間還太短,很多重症老人還在治療中,還無法談治癒率這個問題。

為什麼有這麼多老人去世?

焦雅輝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她提到了兩個原因:

第一、我們國家還是老齡化,有基礎病的老人多。

第二、這些老人一下子得了重病,他們全都去了三家醫院,尤其是特別有名的三甲大醫院,這就造成了供需矛盾。

她的言外之意,一是想說就算沒有新冠疫情,今年去世的老人可能也會比往年多的,因為老齡化了。

二是想說這些患病的老人全都去三甲醫院了,而三甲醫院的治療資源不足,也許耽誤了老人的治療。

確實有網友反映,家中老人生病了,可是去了醫院也很難安排上。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提到了重症患者和危重患者的比例。

記者問他:「大家從自己的親朋好友那總是能聽到家裡老人有去世的情況,好像比往年要多很好,是這樣的嗎?」

童朝暉的回答是:「肯定很多,這一點我們也承認。但是大家想一想,你身邊的人陽了多少?或者一家人可能都陽了,有幾個危重的?有幾個肺炎的?這個大家應該心裡有數吧。」

雖然童朝暉沒有正面回答記者的問題,但是他的意思我們看明白了。

他其實是想說,危重患者的比例相對來說還是很少的。

那這個比例到底是多少呢?

他目前從兩家定點醫院拿到了一些數據,他每天也是跟患者打交道的。

他說:「這兩家定點醫院,把重型和危重型都算上,佔到3%—4%。」

因為他拿到這些數據是很容易的,這沒有那麼複雜,所以我覺得他統計出來的比例應該是可信的。

只是,他應該在接受這樣的採訪時,把數字說得更嚴謹一些。

比如,可以去說從哪天到哪天,兩家醫院共收拾了多少患者,裡面的危重型患者有多少人,重型患者有多少人,那分別佔比例是多少。

因為張文宏的事情我們已經看出來了,張文宏當初說出那些數據的時候,就是根據上海3月—5月的數據來分析的。

可是他就是因為在發言的時候沒有強調這些,導致大家錯判了很多形勢。

那麼,我們現在看來,至少病毒在各個季節造成的後果是不一樣的。

在上海三月到五月的那波病毒,跟現在十二月份這麼寒冷的季節比起來,老人們的承受能力明顯是不一樣的。


最後,想談一下焦雅輝提到的我們國家的醫生的問題。

大家現在都很關心醫療資源的問題,都知道現在老人看病太難了。

焦雅輝說:這個問題在很多國家都是存在的。但是我們國家跟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是,有的國家醫務人員有罷工的,因為工作負荷太重了,也沒有足夠的防護用品。

但是我們國家並沒有。

我們的醫務人員都是義無反顧沖在一線的。

只要哪裡需要支援,大家都是積極報名的。

其實我在這幾天看到網上對相關部門有很大的怨言,我自己也是的。

我也非常擔心我家老人生病了可怎麼辦,他們在老家農村。

我們那醫療資源更緊張。

但是看到焦雅輝提到「我們的醫務人員都是義無反顧沖在一線的」,這句話一下子讓我淚目了。


疫情的三年,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是容易的。

大家的神經都很脆弱。

但是我們還是只能團結一致,共克時艱。

要不然,又有什麼好辦法呢?